沃爾夫獎中的物理獎,跟沃爾夫數學獎一樣,也是一項世人矚目的科學大獎,獲得此獎的科學家,大多是名聲顯赫的大物理學家,他們獲獎背後的故事跟他們的研究成就一樣神奇而偉大!獲得此獎的史蒂芬·霍金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巨人”。盡管他病殘的身體讓他連說話都難,但他超人的大腦裏總能進發出智慧的火花,讓他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
奇怪的疾病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霍金出生在英國牛津,小時候,他對船模和航模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喜歡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打戰船戰機的遊戲,這些愛好與遊戲,讓小霍金從小就下定決心,長大後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但小時候的霍金,在學校的成績算不上最好,在他12歲那年,他的一位好朋友甚至跟另一位朋友用一袋糖果打賭,說霍金永遠不可能成材。但是,17歲那年,霍金卻考取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進入著名學府牛津大學就讀。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
史蒂芬·霍金
就在年輕的霍金正準備在自己喜愛的科學領域大幹一場的時候,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醫生發現他患上肌肉萎縮症。對這種病,醫生也無可奈何,並斷言:身患絕症的霍金隻能再活兩年。這對霍金來說,無疑是迎頭一棒,霍金萬念俱灰,打算放棄從事科學研究的理想。但是,風回路轉,不久,本來惡化的病情不知不覺減慢了惡化的速度,霍金的信心又回來了,他排除萬難,從病痛中站了起來,繼續他的科學研究。
很快,霍金在科學界開始嶄露頭角,20世紀70年代,他和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這讓他在1988年獲得沃爾夫物理獎。這一時期,他對黑洞的研究也進展順利,他證明了黑洞的麵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霍金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可惜,病魔總纏住他不放,這時的他在病魔的折磨下,連走路也變得非常困難,後來又得了肺炎,不得不接受穿氣管手術,從此,他再也不能說話。一直到現在,他都是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行走,不能正常說話,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就是這樣一位身患疾病的科學家,卻在科學上取得驕人的成就。霍金是不幸的,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都是在他發病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誌,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這是多麽的了不起!
霍金之所以能以病殘之身支持到今天並取得卓越科學成就,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極其堅強的意誌。殘疾沒有擊倒他,反而使他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好強的霍金也不願意人們把他當做一個殘疾人看待,他正用自己的一生,創造著科學人生的奇跡。
當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麵,走出了重要一步。
1974年3月1日,霍金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在隨後的幾個星期內,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在討論他的研究工作(霍金所指的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霍金的新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卜最深刻的論文之一”。
隨後,各種榮譽向霍金飛來,除了獲得沃爾夫物理學獎,他還先後獲得了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勳章、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勳章、霍普金斯獎、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馬克斯韋獎和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勳章。1978年他獲得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988年,霍金的驚世之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發行。這部在全世界曾風靡一時的名著,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這是人類科學史上裏程碑式的佳作。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了1000餘萬冊。1989年,他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他也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霍金的科學演講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他的演講通俗深刻,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也曾多次到中國演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