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頒獎前的爭吵

  1901年,首屆諾貝爾大獎評選開始了,瑞典人阿倫尼烏斯是諾貝爾物理獎的11個候選人之一,可惜最後落選了。1902年,阿倫尼烏斯又被提名了,這次參評的不再是物理獎,而是諾貝爾化學獎,但可惜他還是沒有被選上。1903年,越來越多的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委員加入到推舉阿倫尼烏斯的行列,這一次,他獲獎可能性很大,但是,對於他應獲得物理獎還是化學獎,委員們的意見又發生了分歧,大家爭得不可開交。最終,有評委提出給他一半物理獎,一半化學獎,這一方案可真是奇特,結果自然是被否定了。又有人提出他獲獎最好再延期至下一年,結果當然也被否決。爭來爭去,最後,阿倫尼烏斯終於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

  這種評獎的場麵真是一波三折,充滿神奇,在諾貝爾獎評選曆史上絕無僅有!那麽,阿倫尼烏斯是個什麽樣的神奇人物,他又有哪些神奇的科學成果,讓如此多的人推舉他,還讓他橫跨物理化學兩大科學領域呢?

  原來,阿倫尼烏斯參評的科學成果是他的電離理論。電離理論的確立,在當時的物理學和化學兩個學科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一時很難界定它的明確“身份”。這位瑞典物理化學家也因此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諾貝爾的同胞。

  評獎的場麵一波三折,而阿倫尼烏斯的電離理論為得到眾人認可,更是一波三折。

  “神童”太調皮了

  小時候的阿倫尼烏斯聰明好學,但也是個淘氣包,經常惹是生非。阿倫尼烏斯從3歲就開始識字,並學會了算術。這些可不是父母強迫他學的,父母並沒有專門教他學什麽,他是在看哥哥寫作業時,自己在旁邊跟著學會的。到了6歲時,阿倫尼烏斯就能夠幫助父親進行複雜的計算,算得上是一位無師自通的“神童”。

  但是,當這位“神童”正式上學後,卻並不是一個“好學生”,因為他太調皮了,經常破壞學校的紀律,讓老師非常生氣。有一次,他繪聲繪色地給同學講故事,不知不覺,大家都錯過了上課時間,這還了得,老師本想要好好處罰他一下,結果又被他用“花言巧語”逃了過去。

  進入中學後,阿倫尼烏斯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他特別喜歡物理和化學。聰明好學的他總喜歡多想一些為什麽,遇到疑難的問題從不放過,他經常與同學們一起爭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時候也敢跟老師辯個高低。1876年,阿倫尼烏斯果然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烏普薩拉大學,兩年以後,又比通常期限提前半年通過了候補博士學位的考試,被校方認為是奇才。

  勉強獲得博士學位

  阿倫尼烏斯選擇有關電解質方麵的課題作為學位論文,但是烏普薩拉大學在這方麵條件不足,於是他決定拜斯德歌爾摩大學的埃德隆教授為師。當時埃德隆教授正在研究和測量溶液的電導。埃德隆教授非常歡迎阿倫尼烏斯的到來,在教授的指導下,阿倫尼烏斯開始研究濃度很稀的電解質溶液的電導。這個選題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個選題,阿倫尼烏斯就不可能創立電離學說了。在實驗室裏,他夜以繼日地重複著枯燥無味的實驗,整天與溶液、電極、電流計、電壓計打交道,這樣的工作他一幹就是兩年。

  阿倫尼烏斯

  1883年5月,阿倫尼烏斯帶著論文回到烏普薩拉大學,向學校的化學導師請教。阿倫尼烏斯向導師詳細地解釋了電離理論,但是導師對於理論不感興趣,隻說了一句:“這個理論純粹是空想,我無法相信!”阿倫尼烏斯心想:這下子壞了,我可能不能畢業了!果然,阿倫尼烏斯隻以“及格”的三等成績,“勉強獲得博士學位”。

  不被人理解的日子

  博士學位得到了,但是電離理論卻不被人理解,特別是在國內幾乎沒有人支持,阿倫尼烏斯於是決定去國外尋找支持者,當然是要找一些支持新觀點、不守舊的人。他不停地給國外一些著名專家學者寫信,談他的新理論。他首先想到了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克勞修斯對熱力學第二定律作出很大貢獻,又被認為是電化學的預言者。他也想得到德國化學家邁耶爾的支持。邁耶爾曾經獨立地提出過元素周期律,也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化學家,但是這些科學家對電離學說並沒有任何回應。

  幸運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這樣,在裏加工學院任教的奧斯特瓦爾德教授卻對阿倫尼烏斯的新理論大加讚賞,於是發生了下麵這富有喜劇色彩的一幕:1884年6月的某一天,奧斯特瓦爾德忍著牙痛,反複讀著阿倫尼烏斯寄來的論文。他覺得這個年輕人的觀點是可取的,並且敏銳地意識到,阿倫尼烏斯正在開創一個新的領域——離子化學。喜歡動手做實驗的奧斯特瓦爾德立刻動手做起實驗來,他想通過實驗來證實阿倫尼烏斯電離理論的正確性。隨後,這一年暑假,奧斯特瓦爾德去了瑞典,會見了阿倫尼烏斯,雙方探討了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這是他們畢生友誼和合作的開始。

  由於奧斯特瓦爾德的影響,阿倫尼烏斯獲得了出國做五年訪問學者的資格。這樣,走出國門的阿倫尼烏斯先後有機會與當時著名的科學家玻耳茲曼、範特霍甫等人合作,從事科學研究。特別是範特霍甫,他的研究工作中經常需要用電離學說來解釋一些發生的現象。當他們相見的時候,兩人就像老朋友一樣非常親熱,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總有說不完的話。處於困難時期的阿倫尼烏斯終於找到了知音。正因為有了著名學者奧斯特瓦爾德和範特霍甫的支持,阿倫尼烏斯的電離學說開始逐步被世人所承認。

  隨著他們三個人的共同努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原子內部結構逐步被探明,電離學說最終被人們所接受,電離理論成為物理化學領域少不了的指導理論。原來反對電離學說的克萊夫教授還提議選舉阿倫尼烏斯為瑞典科學院院士。1903年,阿倫尼烏斯“因為發現電解質溶液電離理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