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大師

  一個人一生能獲一次諾貝爾獎,已是一件非常艱難也非常自豪的事情,可偏偏有幾位科學大師,憑著他們一生對科學的貢獻,居然兩次榮獲諾貝爾獎。譬如波蘭裔法國女物理學家、化學家居裏夫人,她因發現放射性物質和發現並提煉出鐳與釙,先後榮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化學獎。美國物理學家巴丁因發明世界上第一支晶體管和提出超導微觀理論,分別獲得1956和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由於發現胰島素分子結構和確定核酸的堿基排列順序及結構,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美國的科學家鮑林也是其中的一位。

  鮑林是怎樣的一位傳奇人物呢?他究竟有什麽神奇的本領,助他兩次走上諾貝爾獎的領獎台?

  11歲的理想

  鮑林是著名的量子化學家,他在化學的多個領域都有過重大貢獻。1954年,在他53歲那一年,鮑林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隨後,事隔8年後,在1962年,鮑林又榮獲了諾貝爾獎,這一次,他憑借自身崇高的國際聲譽,因反對原子武器而摘取的是“和平獎”。此外,他還曾因為創立維生素C療法,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提名。

  鮑林

  鮑林出生在美國,他小時候非常聰明好學,11歲的時候,他認識了生命中第一位偉大的導師——心理學教授捷夫列斯,捷夫列斯有一間私人實驗室,在這裏,和藹可親的實驗室主人非常樂意給小鮑林展示化學的奇妙,許許多多有意思的化學演示實驗,深深吸引了小鮑林,使鮑林從小萌生了對化學的熱愛,樹立了長大後當化學家的理想。正是在這種熱愛的驅動下,促成他以後走上了研究化學的科學道路。

  為理想奮鬥

  鮑林在讀中學時,各科成績都很好,尤其是化學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是學校有名的化學“尖子生”。1917年,鮑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俄勒岡國立學院化學工程係,他希望通過學習大學化學,最終實現自己當化學家的理想。但是,鮑林的家境很不好,父親隻是一位普通的藥劑師,母親多病。家中經濟收入微薄,居住條件也很差。迫於生存的壓力,鮑林隻得在大學停學一年,自己去掙學費,複學以後,他靠勤工儉學來繼續維持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盡管一路坎坷,但是在1922年,鮑林最終還是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同時,考取了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導師是著名化學家諾伊斯。諾伊斯告訴鮑林,不要隻停留在書本知識上,應當注重獨立思考,同時要研究與化學有關的物理知識。

  在導師的指導下,鮑林進步神速。1923年,諾伊斯寫了一部新書,名為《化學原理》,此書在正式出版之前,他要求鮑林在一個假期中,把書上的習題全部做一遍。鮑林用了一個假期的時間,把所有的習題都準確地做完了,諾伊斯看了鮑林的作業,十分滿意。諾伊斯十分賞識鮑林,並把鮑林介紹給許多知名化學家,使鮑林有機會認識到更多的化學家,更加開闊了自己的學術視野。

  鮑林在諾伊斯的指導下,完成的第一個科研課題是測定輝鋁礦的晶體結構,鮑林用調射線衍射法,測定了大量的數據,最後確定了輝鋁礦的結構,這一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不僅使他在化學界初露鋒芒,同時也增強了他成為著名化學家的信心。

  鮑林在探索化學鍵理論時,遇到了甲烷的正四麵體結構的解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鮑林在1931年提出了雜化軌道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甲烷的正四麵體結構。在有機化學結構理論中,鮑林還提出過有名的“共振論”。特別是他在研究量子化學和其他化學理論時,曾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例如,共價半徑、金屬半徑、電負性標度等,這些概念的應用,對現代化學、凝聚態物理的發展都有巨大意義。

  1932年,鮑林更大膽預言,惰性氣體可以與其他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惰性氣體原子最外層都被8個電子所填滿,形成穩定的電子層,按傳統理論,它是不可能再與其他原子化合的。但鮑林的量子化學觀點認為,較重的惰性氣體原子,可能會與那些特別易接受電子的元素形成化合物,這一預言,在1962年被證實。這些研究成果,讓鮑林成為偉大的量子化學大師,成為舉世公認的當代結構化學泰鬥,也把他推向了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領獎台。

  反對核戰爭的鬥士

  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大師,在研究之餘,還熱心於世界和平事業。鮑林堅決反對把科技成果用於戰爭,特別反對核戰爭。正因為如此,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政府曾對他進行過嚴格的審查,懷疑他是美共分子,限製他出國講學,幹涉他的人身自由。1954年,鮑林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以後,美國政府才被迫取消了對他的出國禁令。

  1955,鮑林和世界知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羅素、約裏奧·居裏、玻恩等,簽署了一個宣言:呼籲科學家應共同反對發展毀滅性武器,反對戰爭,保衛和平。1957年5月,鮑林起草了《科學家反對核實驗宣言》,該宣言在兩周內就有2000多名美國科學家簽名,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有49個國家的11000餘名科學家簽名。1958年,鮑林把反核實驗宣言交給了聯合國秘書長,向聯合國請願。同年,他寫了《不要再有戰爭》一書,書中以豐富的資料,說明了核武器對人類的重大威脅。由於鮑林對和平事業的貢獻,他在1962年榮獲了諾貝爾和平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