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當今世界上最著名、學術聲望最高的國際科學大獎是哪一項,當然是諾貝爾獎了。這項讓世人矚目的科學巨獎是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遺贈的基金設立的,起初共設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等五項大獎,1901年首次頒獎。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增設了一項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首次頒發。這六項獎到現在為止,諾貝爾除特殊原因外,一般每年頒發一次,每年的12月10日即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均成為無數人關注又激動的一天。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音樂大廳,都要舉行莊嚴隆重的諾貝爾獎授獎儀式,由瑞典國王親自授獎。此時,諾貝爾獎獲得者在諾貝爾基金會人員的陪同下,步入裝飾著鮮花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進入受獎席位。在莊嚴、肅穆的大廳裏,基金會的主席簡要地介紹各位獲獎者的貢獻,每位獲獎者也以他們各自的本國語言發表簡短的演講。當他們步下台階從瑞典國王的手中接過獎狀和獎章時,大廳裏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幾千名來賓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與衷心的祝賀。
諾貝爾獎頒發的獎品包括一枚金質獎章、一張獎狀和一筆數額巨大的獎金。諾貝爾獎已成為國際科學界的最高榮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專家學者在科學的道路上前進,並推動著人類文明向前發展。
善良的小學生
瑞典曾經有一位小學生,他的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叫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這位小學生的好友私下為他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
但是,這位善良的小學生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做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考試,柏濟的成績還是全班第一名,而這位善良的小學生依舊名列第二。
這個胸懷寬廣、心地善良的小學生,就是後來設立了著名的諾貝爾科學獎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
不怕死的人
諾貝爾於1833年出生在瑞典,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烈性炸藥就像一匹難以馴服的烈馬,社會建設急需它,但多少人想製服它,都沒能成功。有的人在爆炸聲中喪生,有的人聽見爆炸聲就怕,諾貝爾卻勇敢地知難而進,長大後便開始了馴服這匹“烈馬”的征程。在一次又一次的試驗中,有幾十次差一點失去了生命。
一次,實驗室又照例響起“轟隆”的爆炸聲,這回,實驗炸藥一共炸死了5個人,其中有一個就是諾貝爾的親弟弟,連諾貝爾的父親老諾貝爾也受了重傷。鄰居們都被這不怕死的一家嚇壞了,可是,諾貝爾毫不畏懼,繼續進行這項危險的研究工作。
由於實驗室連連爆炸,周圍的鄰居為了自身的安全,不準他再在那裏試驗,諾貝爾沒有辦法,隻好把實驗室搬到一個湖邊,在湖中心的一條渡船上,繼續研究烈性炸藥。於是,一晃4年多的時間又過去了,在這獨特的“渡船實驗室”裏,諾貝爾一共進行了400多次試驗,可仍然未能馴服硝化甘油這匹“烈馬”。
說來也巧,有一次,一大壇硝化甘油在搬運時破裂了,這隻壇子是放在木箱裏的,木箱與壇子間塞滿泥土,以防止壇子滑動。壇子一破裂,硝化甘油就滲到泥土中去了。諾貝爾拿了一把吸飽硝化甘油的泥土進行試驗,結果發現,這種泥土在引爆後能夠猛烈爆炸;可是,不引爆,它卻很安全,不像純硝化甘油那樣稍受震動就會爆炸。“哈,這下子有了!”諾貝爾感到異常高興。便開始對此進行大規模的試驗,他堆積了大量滲有硝化甘油的泥土,用導火索引爆。沒有料到,這一次的爆炸空前猛烈,濃烈的煙霧直衝半空,周圍的人們看著衝天的煙霧,都失聲叫起來:“完了,諾貝爾完了!他這下子真的玩完了!”
哪知不一會兒,從濃煙中衝出一個滿臉鮮血、衣服破碎的人,像個瘋子似的跳躍著舉著雙手,高聲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死裏逃生的諾貝爾終於成功了!他以這樣不怕死的精神馴服了硝化甘油這匹“烈馬”,使這種炸藥做到保存、運輸時很安全,在起爆時能猛烈爆炸。後來,諾貝爾又製成了各種烈性炸藥,被人們譽為“炸藥工業之父”。
勤奮工作是諾貝爾的生活準則。為了發展他的企業,推廣他的烈性炸藥,他不知疲倦地四處奔走,表演爆炸程序,郵寄散發詳細的使用說明書,從而使硝化甘油等新型炸藥開始被人們所熟知,並在許多領域裏大顯身手,為人類創造出眾多傳奇的財富神話。例如,美國在修建中太平洋鐵路時,大量使用硝化甘油炸藥,從而為鐵路公司節省了幾百萬美元的費用。在諾貝爾的努力下,從19世紀80年代起,諾貝爾本人經營的企業,遍布歐美20多個國家,專利權達到355項。他光在英國獲得的專利權就高達120多項,成了國際上有名的富翁。但是,他為了專心研究,卻終生未婚。在許多國家他都設有自己的實驗室,可他沒有一個固定的家。因此,人們稱他為“最富有的化學流浪漢”。
諾貝爾在一份簡略的自傳中這樣描述自己:“本文作者生於1833年10月21日。他的學問從自學中得來,從沒進過高等學校。他特別致力於應用化學的研究,生平所發現的炸藥中,有烈性炸藥、無煙炸藥等。1880年得瑞典‘八星大勳章’,又得法國的大勳章。惟一的出版物,是一篇英文作品,得銀牌一枚。”
世人從此記住了諾貝爾這個名字,他令人崇敬的原因,當然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個有成就的科學發明家,一個能幹的企業家,或是一個大富翁,而在於他有一個偉大而寬廣的胸懷,有一個崇高的宿願。他與許多富豪不一樣的是,他一貫輕視金錢和財產。當他母親去世時,他將母親留給他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瑞典的慈善事業,僅留下慈母的照片作為紀念。他說:“金錢這種東西,隻要能夠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製人類才能的禍害。對於有兒女的人,如果除去留給必需的教育費用外,再傳給很多的財產,我認為那是錯誤的,這樣隻能鼓勵懶惰,使他不能發展個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和才幹。”
正是依照這一思想,盡管有人包括他的親屬極力反對,他還是在遺囑中寫道:“我所留下的全部可變換為現金的財產,按下列方式予以處理——這份資本將由我的執行者投資於安全的證券方麵,將構成一種基金;它的利息每年以獎金的形式,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裏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將被平分為五份,其分配辦法如下:一份給在物理方麵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一份給作出過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一份給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過最重要發現的人;一份給在文學方麵曾創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傑出作品的人;一份給曾為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為廢除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舉行與促進和平會議做出過最多或最好工作的人。”
於是,人們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設立了諾貝爾獎,這,就是著名的諾貝爾獎的由來。諾貝爾之所以設立這五種獎,有其深遠的考慮。他一生所從事的科學研究中,化學是他涉足最多的領域,其次是物理學。這讓他真切地認識到研究化學和物理學的重要性,所以他特意為化學和物理學各設一獎。對於生理學或醫學,他一直很關注,隻是因為太忙,未能更多地研究它,對此他一直感到很遺憾,直到他去世前,他還想創辦一個醫學研究機構,但這一願望未能實現,所以他決定設一生理學或醫學獎來促進醫學事業的發展,以彌補他生前的遺憾。諾貝爾雖然不是文學家,但一生沒有成家,所從事的危險實驗工作,令世人敬而遠之,於是,在長期的孤獨生活中,閱讀一些文學名著曾是他主要的業餘愛好。正是因為完全出自於對文學的熱愛,他決定設置文學獎,希望有更多的優秀文學著作滿足人們精神的需求。他發明的各類炸藥,按他的意願主要用於工業,造福人類。可事實上,炸藥不可避免地被用於人類之間的戰爭,對此,他非常憤恨卻又無可奈何。為了倡導和平,反對戰爭,他決心再設一項和平獎。如今,事實已證明,諾貝爾設置的這五項獎,的確在促進科學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人們也從諾貝爾所設立的五種獎中,清楚地看到他偉大的胸懷和崇高的宿願。
1896年12月10日,由於心髒病猝發,63歲的諾貝爾與世長辭。他火化後的骨灰安放在斯德哥爾庫的郊外。他的名字和諾貝爾獎一樣,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中。
諾貝爾獎金由瑞典政府一個委員會管理,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獎人,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選出;生理學或醫學獎得獎人,由斯德哥爾摩的加洛琳醫學院選出;文學獎得獎人,由瑞典、法國和西班牙三國的文學組織選出;和平獎得獎人,由挪威國會中一個五人委員會選出。諾貝爾獎最初設立時的獎勵基金總計為920萬美元,每年拿出利息約20萬美元作為當年的獎金。每年的獎金有多少,得看基金收益有多少,不過,隨著設立的基金年代越久遠,諾貝爾獎的獎金基金呈上升趨勢。1989年,諾貝爾獎金為45.5萬美元。近兩年,諾貝爾獎金更是高達100多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