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真實的武鬆並沒有打過虎且慘死獄中

  行者武鬆是施耐庵筆下最著意刻畫的人物,寫得其幾近完美。金聖歎點評《水滸傳》人物時曾說到,“武鬆者,天人也。”並解釋道:“武鬆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衝之毒,楊誌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水滸傳》中,武鬆的故事占據了很大的篇幅,像“景陽岡武鬆打虎”、“供人頭武二郎設祭”、“武鬆醉打蔣門神”、“武鬆大鬧飛雲浦”、“張都監血濺鴛鴦樓,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等等,這其中任何一段故事都是膾炙人口,千年傳誦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小說家言,在曆史上並沒有真實發生過。

  武鬆在曆史上確有其人,且是位受人敬仰的俠義之士。《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誌》、《浙江通誌》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鬆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鬆原係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嚐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鬆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陷而罷官。武鬆也因此受到牽連,也成了下崗之人。

  高權離職之後,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韻,是個很壞的家夥。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肆意魚肉百姓,草菅人命,人人皆言其惡,稱之為“蔡虎”,四方百姓對這隻吃人不吐骨頭的惡虎怨聲載道,都恨不得啖其肉,寢其皮。

  嫉惡如仇的武鬆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拚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前呼後擁而來之際,箭一般衝上前去,向蔡韻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鬆,武鬆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

  武鬆的義舉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鬆之墓”。

  真實的武鬆並沒有打過景陽岡上的猛虎,他義殺蔡京兒子最後慘死獄中。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把武鬆的結局寫為他後來成了清忠祖師,得享天年,表達了對這位俠肝義膽的大英雄的深深敬意。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