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明鏡高懸”溯源

  在古裝舞台戲或古代曆史題材的影視劇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官府的威嚴大堂裏,坐著一個或好或壞的當官的,在其座位後邊的牆上,大都懸掛一個大匾,上邊寫著“明鏡高懸”四個大字。

  何謂“明鏡”?“明鏡高懸”又是怎麽來的呢?

  “明鏡”來源於晉代學者葛洪所著的《西京雜記》一書,《西京雜記》是中國古代筆記小說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漢的首都長安。該書寫的是西漢的雜史。既記載了嚴肅的曆史,又記載了西漢的許多遺聞軼事。

  據《西京雜記》記載: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漢王劉邦進入秦都鹹陽宮內,見到了數不清的奇珍異寶,其中一塊有特異功能的方鏡引起了他的注意,此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裏有明,人直來照之,影而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胃腸五髒;人有疾病在內,則知病之所在;如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此鏡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因為此鏡出於秦地,故又稱秦鏡。又因其有察識人們內心世界的功能,凡遇有壞人壞心腸都可照得一清二楚,相傳秦始皇得到這麵寶鏡後,常用它來照手下的大臣和宮中之人,一旦發現誰心存邪念,就嚴厲懲處。

  後來人們就用“秦鏡高懸”來比喻當官的人公正廉明,能明察是非,執法嚴明,判案公正,辦事鐵麵無私。也比喻目光敏銳,識見高明,能洞察一切。

  “明鏡高懸”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常常出現,如唐代詩人劉長卿在《避地江東留別淮南使院諸公》一詩中寫道:“何辭向物開秦鏡,卻使他人得楚弓。”杜甫的《洗兵行》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司徒清鑒懸明鏡;尚書氣與秋天杳。”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隻除非天見憐,奈天天又遠,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似他這強奪人妻,公違律典,既然是體察,端的怎生發遣!”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八十四回:“望乞眾位大人明鏡高懸,細細詳察是幸。”

  以後的曆代,許多當官的人,不論是清官,還是貪官、混官、糊塗官,為了標榜自己的清正廉明,都在公堂上掛起“秦鏡高懸”的匾額。但是,人們又痛恨秦代的暴政,不願把這麵寶鏡與其聯係在一起,於是秦鏡慢慢地就被演稱為明鏡,於是“秦鏡高懸”便演變為“明鏡高懸”了。

  此外,“明鏡高懸”也作“明鑒高懸”、“高抬明鏡”、“明鏡鑒形”等。唐吳競《貞觀政要求諫》:“貞觀十六年,太宗謂房玄齡曰:‘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複憂勞,安能盡善?常念魏征隨事諫正,多中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伏乞相公高抬明鏡,昭雪前冤。”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九福州龜山智真禪師》:“明鑒高懸未照時。”

  讚人有才為何說“才高八鬥”?

  南北朝時最著名的大詩人謝靈運曾言:“天下才共一石(為我國古代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

  由此,後世便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鬥”或“八鬥之才”。如唐李商隱的《可歎》中有:“寵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鬥才。”唐徐夤的《獻內翰楊侍郎》中有:“欲言溫暑三緘口,閑賦宮詞八鬥才”等等。

  謝靈運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詩人,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詩充滿道法自然的精神,貫穿著一種清新自然恬靜之韻味,一改魏晉以來晦澀的玄言詩之風。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諸大家,都曾取法於謝靈運。他還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創者,被後世稱為“山水詩鼻祖”。這麽一位有自負資本的牛人,對曹子建才華的評價又如此之高,可見曹子建在文學史上有多麽牛了。

  “獨得八鬥”之才的曹子建,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曹植,他的文學才華為當時和後世所推崇。

  曹植生於公元192年,卒於232年,是建安時期最傑出的詩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第三子。

  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餘,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史載其“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他的文章寫得出色,甚至曹操都懷疑“汝倩人邪”(你是請別人代寫的吧)?對他極為寵愛。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太子。後來因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無節”,曹操就逐漸對他就冷落了。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多次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鬥爭中漸占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處處受限製和打擊的對象。曹丕繼位後,以曹植不來奔喪為由問罪。曹丕發兵將曹植捉來,讓其“七步成詩”,繼而又讓其立即成詩,曹植均能做到。曹丕迫於太後的壓力,放過曹植,但對其做了貶爵處罰。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繼位,即魏明帝。曹睿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製,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卒諡思,故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曾這樣不無遺憾地評價曹植:“陳思文才富豔,足以自通後葉,然不能克讓遠防,終致攜隙”。

  詩歌是曹植文學創作的主要領域。前期與後期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前期詩歌的主要內容是表現他的理想和抱負,充滿了豪壯的樂觀氣息和浪漫的情調,如《白馬篇》、《薤露行》等。同時也有表現他貴公子生活的詩篇,如《名都篇》、《公宴》、《鬥雞》等。後期詩歌則大多是反映他內心痛苦,多為慷慨悲憤、哀怨惆悵之音。有抒發自己和朋友遭迫害的憤懣的,如《贈白馬王彪》、《野田黃雀行》等;有抒寫自己被壓抑而壯誌難酬的苦悶的,如《雜詩》等;有借思婦或棄婦題材來寓托自己的身世遭際,以抒發內心悲苦的,如《七哀詩》、《雜詩》、(南國有佳人)、《美女篇》等;有借遊仙題材幻想解脫的,如《遊仙詩》、《仙人篇》、《遠遊篇》等。

  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對於後世的影響是不小的。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曹植還是詩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詩人,現存九十餘首詩中,就有六十多首五言詩,他的寫作完成了樂府民歌到文人詩的轉變,大大地推動了文人五言詩的向前發展,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