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魯迅先生的經典幽默

  魯迅先生一生中寫過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融諷刺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尤其是他的打油詩辛辣有加,妙趣橫生,且入木三分。如魯迅先生曾寫的《南京民謠》打油詩:“大家去謁陵,強盜裝正經;靜默十分鍾,各自想拳經。”揭露國民黨的內部摩擦,對他們偽裝正經的行為進行辛辣的諷刺。格調幽默風趣,語言通俗如話,生動形象。

  魯迅先生還曾寫過兩首鮮為人知的打油詩。這兩首詩在建國後出版的魯迅詩歌欣賞冊子中極少選有。

  這兩首詩都寫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一首是詠大學者錢玄同的。詩曰“作法不自斃,悠然過四十,何妨以肥頭,抵擋辯證法。”

  錢玄同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是反封建文化的先鋒,曾以“金心異”的筆名在《新青年》上發過不少激進文章。其中有一篇主張人超過40歲就應統統去死,從而使社會年輕化。而後來他卻不能與時俱進,退化為保守主義者。作為一名北大教授,錢玄同還曾揚言,北京大學要開設辯證法課,除非砍掉他的腦袋。魯迅先生與錢玄同曾是好朋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就是魯迅在錢玄同的敦促下創作的,發表於錢玄同編輯的《新青年》雜誌。後兩人因人生觀、社會觀不同而分道揚鑣。魯迅先生用寥寥20字,便將錢玄同先偏激後保守那可笑的麵孔刻畫得惟妙惟肖。

  錢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其兄錢恂是晚清的名人,曾在日本、俄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做過外交官。大家所熟悉的物理學家錢三強,是錢玄同的二公子。錢玄同上世紀30年代起一直擔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他的講課也以幽默著稱。1936年,錢玄同在北師大中文係講傳統音韻學,講到“開口音”與“閉口音”的區別,一同學請他舉一個例子,他說--北京有一位京韻大鼓女藝人,形象俊美,特別是一口潔白而又整齊的牙齒,使人注目。女藝人因一次事故,掉了兩顆門牙,應邀赴宴陪酒時,坐在賓客中很不自在,盡量避免開口,萬不得已,有人問話才答話。她一概用“閉口音”,避免“開口音”,這樣就可以遮醜了,如這樣的對話:“貴姓?”“姓伍。”“多大年紀?”“十五。”“家住哪裏?”“保安府。”“幹什麽工作?”“唱大鼓。”

  以上的答話,都是用“閉口音”,可以不露齒。等到這位女藝人牙齒修配好了,再與人交談時,她又全部改用“開口音”,於是對答又改成了:“貴姓?”“姓李。”“多大年紀?”“十七。”“家住哪裏?”“城西。”“幹什麽工作?”“唱戲。”學生聽了後,都笑得前仰後合。

  錢玄同在教學和學術研究方麵的貢獻也是很顯著的。他所著的《文字學音篇》是我國高等學校最早的音韻學教科書。

  魯迅的另一首打油詩是詠資深編輯、翻譯家趙景深的。詩曰“可憐織女星,化作馬郎婦,烏鵲疑不來,迢迢牛奶路”。

  趙景深是二三十年代著名的文學編輯,扶植過許多文學青年,有不少作家的處女作就是在他主編的刊物發表的。他還翻譯過一些外國文學作品,但由於對外文不是十分精通,所以他的譯作中時有錯誤出現。一次,他將MILKEY WAY(銀河)誤作“牛奶路”。又一次他將ZENTAUR(半人半馬怪)譯作“半人半牛怪”。魯迅先生對趙景深譯作中的這兩處錯誤,寫了以上這首打抽詩,善意地嘲諷、批評了這位翻譯家治學上的不嚴謹態度。

  魯迅曾留下了大量的書信,現存有1455封。這些書信不僅記述了魯迅的友情、親情傳達,文債往還等,聚焦世事、人情、學問,不僅洞悉,而且常常迸現出思想的火花,總是讓人眼前一亮。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上海實危地,殺機甚多,商業之種類又甚多,人頭也是貨色之一。”他這樣揭露一些醜人:“連尋人廣告,也有自己去登借此揚名的。”他厭惡那些“才子”,“扭扭捏捏沒有人氣,不像人樣,雖然改穿西裝了,內容也並不兩樣。”魯迅熱愛關懷青年,是柔石一類的青年,但他也鞭撻另外的一種青年:“近十年中,有些青年,不樂科學,便學文學,不會作文,便學美術,而又不肯練畫,則留長發……”

  讀這些書信,可使我們認識了一個更為真實全麵的魯迅,一個“圓整”而非“平板”的鮮活的偉人。

  有趣的是,魯迅在信尾所用的問候語常常十分俏皮,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寫信,自然少不了在信尾寫上問候語的。魯迅早期的信多用文言文,結尾常用“此頌曼福”、“即頌時餒”等句。後來,魯迅用白話文寫信,如收信人從事著譯工作,信尾寫的是“即頌著祺”、“即請撰安”等句。是教師,用“並請教安”;是學生,用“即頌學安”。如是夫婦,便“即請儷安”。如是離家在外者,用“即請旅安”。寫給母親的信,要“恭請金安”。如果在春節時寫信,會“即頌年禧”;若是春夏季節寫信,就用“並頌春祺”、“順請暑安”。此外,魯迅還根據不同的信,在信尾寫“日安”、“時安”、“刻安”等問候語。

  魯迅曾寫給許廣平不少書信,僅《兩地書》原信就保存下來了68封。這些書信中,體現著魯迅慣有的幽默,信尾問候語也很風趣。1925年7月16日,魯迅給許廣平寫了一封信,信中就北京女師大學生反對校長楊蔭榆封建家長式的統治和許廣平討論,信尾用的是“順頌嚷祉”的問候語,祝福她在吵嚷中得到幸福快樂。

  1935年7月,作家葉紫給魯迅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已經餓了”,“借我十元或十五元錢,以便救急”。7月30日,魯迅給葉紫寫了一封回信,給了他一些錢,信尾問候語是“即頌餓安!”如此之出人意料之問候,實在是俏皮得很,凸顯出了一個很可愛的魯迅形象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