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怕老婆由來已久,曆史上有不少饒有風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春秋時期屠戶出身的勇士專諸,與曹沫、豫讓、聶政、荊軻並列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魚腸劍”(鑄劍大師歐冶子親手所鑄五大名劍中的兩把小型寶劍之一)成功刺殺吳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馬遷收入了《史記》的《刺客列傳》之中。據《吳越春秋》記載,戰國時代,伍子胥看見專諸正要跟很多人打架,妻子出來叫他,馬上就乖乖地跟回家了。伍子胥很奇怪:一個萬夫莫當的大俠客,怎麽會怕一個女人?於是便趕上前去詢問原因,專諸告訴他:能屈服在一個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萬夫之上。果然,後來專諸被伍子胥推薦給吳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後,表現很不俗,以魚腸劍驚世一刺,吳王僚當場斃命,專諸自己亦當場被殺,死去時尚麵帶笑容,可謂慷慨赴死,且不辱使命。
據《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四十八詼諧四”記載,唐朝的管國公任環特別懼怕老婆。他曾對人說:“老婆有三個時期讓你懼怕她。剛結婚時,她端坐在洞房中像尊菩薩。難道有人不怕菩薩嗎?時間長了,生了子女,又像護犢的老虎。難道有人不怕老虎嗎?待到年老時,臉上打皺像佛經上說的吸人精氣的冬瓜鬼。難道有人不怕鬼嗎?因為這些懼怕老婆,又有什麽奇怪的呢?”聽的人,都歡呼雀躍,連連叫好。
唐太宗時期的宰相房玄齡怕老婆的名聲,和他的卓越政績一起成為了千古流傳的話題。有一天早朝已畢,房玄齡卻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很奇怪,問他,隻聽他說,請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氣,他才敢回家,太宗聽了大吃一驚,沒想到房玄齡竟怕老婆到這種程度。於是,為了替他的大臣出一口氣,太宗就賜給他美姬。房玄齡當然是不敢要的,太宗就要皇後出馬勸說房玄齡的妻子,自然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太宗大怒,便賜房夫人鴆酒說:“你要活嘛,就不要妒嫉,若要妒嫉那就飲此毒酒去死吧!”
隻見房夫人二話不說,將毒酒接過來,一口飲下,看到這種情形的太宗,心裏大為驚駭,歎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況玄齡。”當然,太宗並不會真要她死,隻是拿了濃醋嚇唬她,沒想到卻嚇著了自己和眾人,而將嫉妒說成“吃醋”的典故也由此而來。
北宋名士陳慥,狂放不羈,傲視世間,視榮華富貴為糞土,盡管是官宦之後(其父是太常少卿、工部尚書陳希亮),但他卻不喜坐車,不混官場,隱居龍丘。當地人不知道他的來曆,就叫他“方山子”。
元豐三年(1080年),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不期遇上陳慥,兩人係成為好友。
陳慥在龍丘的房子叫濯錦池,寬敞華麗,家裏養著一群歌妓,客人來了,就以歌舞宴客。而陳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當陳歡歌宴舞之時,就醋性大發(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拿著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捶打牆壁(當然她不敢打陳慥,否則就會遭到休妻的懲罰),蘇軾便寫了首詩送給陳季常:“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蘇軾的本意隻是發發牢騷,順便調侃一下老友。卻沒想到“蘇子文章天下聞”,陳季常從此聞名遐邇,成了怕老婆的典型。河東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獅子吼”一語來源於佛教,意指“如來正聲”,比喻威嚴。後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洪邁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詞。又因為陳慥字季常,後來人們就把怕老婆的人稱為“季常癖”。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統兵數萬,威震東南,卻每聞老婆大人駕到而惶惶不可終日。其部下皆不平,紛紛表示要為大帥教訓這個“悍婦”。戚繼光被部下所激,命親兵接老婆入軍營。帳內眾將皆盔明甲亮,手執利刃,想給其妻一個下馬威。不一會兒,其妻來到營帳,見了這等陣勢,卻無絲毫恐懼之色,對著戚繼光喝道:“喚我何事?”戚繼光聞言,膽戰心驚,小心翼翼地說道:“特請夫人閱兵。”
又有一次,戚繼光架不住部下的極力慫恿,衝入家裏想用利劍嚇唬一下老婆,以振夫綱。當時其妻午睡剛醒,戚繼光拿著寶劍大聲喊喝以給自己壯威,其妻立馬怒吼道:“你拿著寶劍想要幹什麽?”戚將軍嚇得渾身哆嗦,寶劍掉地,匆忙應答道:“我想給夫人殺隻雞吃,所以才高聲叫喚。”夫人一聽,開口說:“以後殺雞再不要大聲嚷嚷。”
康熙年間的宰相索額圖極其怕老婆。一天,高士奇見索額圖沒來議事,就知道他家裏又出事了,趕緊派了個使者去叫他。那使者來到索府,卻見宰相夫人拿著雞毛撣子趴在地上對著床底大叫:“你出不出來?”當朝宰相在床下大叫:“男子漢大丈夫,說不出來就不出來。”使者暗笑,忙喊:“索相,皇上召您入宮議事。”卻見索額圖從床下爬了出來,一邊拍打著身上的灰塵一邊罵道:“哼,有皇上給我做主,難道我還怕你不成?”
清朝的張曜建立了很多的戰功。他的妻子貌美而多才,張曜本來是個大老粗,娶妻以後就跟著妻子學習,像學生對待老師那樣對待妻子。其妻經常責罵他,他卻能非常高興地接受,後來竟然也粗通了文略,在擔任山東巡撫時,張曜經常向屬下誇讚其夫人的能力,還問手下的人:“你們怕老婆嗎?”有些人笑著說“不怕”,這位巡撫大人立馬大怒,說道:“你好膽大,老婆都敢不怕?”
清朝年間,有一知府剛走馬上任,就聽說當地的官吏都有一個毛病--怕老婆。於是他想驗證一下。
一天,官吏們都到齊了。
知府大人說道:“聽說這裏有個風俗,就是男人都怕老婆,不知道諸位如何?現在,我想請怕老婆的站到左邊來,不怕的站右邊去。”
聽了知府的話,大小官吏你看我我看你,誰也沒動。知府大人又說:“現在諸位的內人就在隔壁的房子裏。”話音剛落,隻見大小官吏紛紛站到了左邊。最後隻有一人慢慢站到右邊。
知府見了哈哈大笑:“誰說這裏的男人個個怕老婆,還有一個不怕嘛!”他走到這個小官跟前說:“跟他們講一講,你是怎麽站到這邊來的?”這位小官忙說:“早晨出門的時候,我老婆告訴我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胡適當年擔任北大校長時,曾經對學生發表過一番“怕老婆”的“宏論”:“一個國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則容易民主;反之則否。德國文學極少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國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將來必能民主。”
據《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記載,胡適不僅把怕老婆當作他的一句口頭禪,而且還喜歡收集世界各國怕老婆的故事和有關證據。有一次,一位朋友從巴黎捎來10枚銅幣,上麵鑄有“P。T。T”的字樣。這使他頓生靈感,說這三個字母不就是“怕太太”的諧音嗎?於是他將銅幣分送朋友,作為“怕太太會”的證章。後來台灣某報刊把這件事當作趣聞披露,他看到後還很高興,當即給秘書胡頌平講了一個他收集到的意大利人怕老婆的故事。
也許是為了表明自己怕老婆怕得非常徹底吧,胡適還號召男人們要像舊時代女子那樣,恪守他所謂“三從四得(德)”。這“三從四得”是: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