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章武昌起義之火是如何呈燎原之勢的?

  武昌起義同以往的革命黨人發動的曆次起義不同,不僅迅速在一個重要省會取得勝利,而且隨即得到各省的四起響應。

  武昌首義之後12天,湖南第一個起來響應,湖南起義的領袖便是24歲的焦達峰。焦達峰本人既是文學社的社員,又是共進會會員。

  焦達峰原名大鵬,字鞠蓀,湖南瀏陽人。15歲時畢業於南台高小,18歲入長沙高等普通學堂預備科,肄業,並加入哥老會,受反清思想影響,傾向革命。1906年赴日本,入東斌學校,學習軍事,旋加入同盟會。湖南萍瀏醴起義時,奉黃興之命回國,任瀏陽會黨領袖李金奇為聯絡參謀。因遭清軍突然搜捕,李金奇落水而死,焦達峰逃回日本。次年被推為同盟會調查部長,專任聯絡各省會黨事;同孫武、胡瑛、張百發、鄧文輝等在東京創立共進會,改同盟會“平均地權”綱領為“平均人權”,主張在中國長江流域地區,聯絡會黨發動起義。

  1909年,焦達峰回國,在長沙建立湖南共進會總機關。他在瀏陽縣召集湘陰、平江、萍鄉、萬載、長沙、醴陵、瀏陽等縣的洪門會的“龍頭大哥”30餘人集會,經龍頭大哥們抬舉,焦達峰便成了“穿靴子上山”一步登天的“龍頭大哥”,成了會黨首領。

  武昌起義之前,焦達峰就和武漢革命黨人約定,如果湖南發動起義,湖北隨即響應,湖北發動起義,湖南隨即響應。

  湖南早已是民不聊生了。宣統元年(1909年)湘省水災,糧價飛漲,長沙南門外一個寡婦買米少了幾個通洞錢,米未買到又受侮辱,回家就上吊死了。當地人民激於義憤,群起把米店搗毀,由此擴大成全省性的搶米潮。宣統三年(1911年)又鬧了一次保路救國的大風潮,使湖南的革命空氣,激昂到了極點。當時湖南新軍隻有一個混成旅,官兵合計4000人,舊軍和巡防營則有1.3萬多人,但舊軍的戰鬥力很弱。

  當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一傳到長沙,焦達峰立即密布兵力,集結會黨和新軍,準備發動起義。10月22日拂曉,焦達峰率炮兵攻入小吳門,陳作新率步兵攻入北門,占領了軍械局,包圍了撫署。湖南巡撫餘誠格爬牆而逃,巡防統領黃忠浩負隅頑抗被起義軍所殺。第二天,革命隊伍齊集谘議局,舉焦達峰為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正式成立湖南軍政府,給武漢革命黨人以極大的鼓舞和支援。

  在焦達峰的領導下,湖南革命軍吞並了舊軍,發展成了5萬大軍,編成了五個師,師長分別是:餘斂翼、趙春霆、曾繼梧、王隆中、梅馨。其中的一個師長梅馨突然反水,煽動了一部分士兵進攻都督府,都督焦達峰親自跑出來想與變兵對話,竟被亂兵開槍打死。在此之前陳副都督騎馬到北門外和豐洋火廠彈壓亂兵,在城外古吊橋關帝廟附近,也被亂兵殺死。

  當湖南起義成功後,革命黨人譚人鳳和居正就商請黎元洪協濟武器,黎元洪當即支援槍3000支,派衛隊營長劉佐龍送譚人鳳至長沙。而焦達峰自獲湖北械彈後,即命將原新兵一協擴為兩協,命王隆中率一協先發援鄂,一協駐嶽州作預備隊,並未計較自己的安全,故一變而遇害。

  焦達峰死後,湖南都督一職乃由湖南谘議局選舉參議院議長前任谘議局議長譚延愷繼任。

  譚延愷字組庵,湖南茶陵人,他父親譚鍾麟曾任陝甘總督和兩廣總督,他是庶出。譚鍾麟聘請安化縣老儒黃鳳岐做他的老師。這位黃大儒不但長於文章,而且還精於技擊,他教了譚延愷很多本事,使之成為了文武全才。

  譚延愷就任湖南都督後,便規定每天清早在湖南省教育會廣場上跑馬,凡是都督府的參謀、副官和衛隊營的連長以上軍官都要參加。譚都督一馬領先,開始時有十多匹馬,雄赳赳氣昂昂地繞著廣場跑,可是到二三十圈以後,就逐漸有人馬退出,直到最後隻剩下一個又黑又胖的漢子,能夠一口氣跑上50多個圈子,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譚延愷。

  譚延愷還有一次露了他的本領,九月間廣西宣布獨立,王芝祥帶領趙恒惕一旅北上,路過長沙。湖南將領久慕王芝祥精於射擊,乃邀請王芝祥到小南門校場,表演打靶子。王芝祥一連射了十槍,其中有七槍擊中紅心,觀技的有一萬多人,一致鼓掌喝彩。這時候譚延愷卻慢吞吞地把王的槍接過來,也一連放了十槍,槍槍都擊中了紅心,大家才知這位都督原來有百步穿楊的絕技。

  焦達峰、陳作新的死難,表示湖南地方勢力對於純粹的革命黨人,是不相協合的。焦年輕,任都督時不過26歲。當湖南起義成功後,譚人鳳和居正就商請黎元洪協濟武器,黎即發槍3000,派衛隊營長劉佐龍送譚人鳳至長沙。譚人鳳見焦達峰之命令在長沙不能貫徹,湖南谘議局士紳把持湘政,便建議解散議事機關,集中事權於都督,而焦自獲湖北械彈後,即命將原新兵一協擴為兩協,命王隆中率一協先發援鄂,一協駐嶽州作預備隊,並未計較自己的安全,故一變而遇害。

  譚延愷出任都督,在當時湖南是最適當的,因為他有人緣和人望。當時南路巡防統領張其鍠擬聯黃忠浩舊部黃岱來攻長沙,一聞是自己的至交譚延愷任都督,張其鍠立即解除兵柄微行來省,兩人相見,所聊甚歡,足以見譚延愷之聲望。

  在湖南起義的同一天,陝西也爆發了響應武昌起義的起義。領導起義的核心力量,便是在陝西的同盟會會員。

  陝西較早的同盟會員便是井勿幕。井勿幕,1888年生於陝西蒲城,字文淵,是民國初年在榆林做了20多年陝北鎮守使的井嶽秀的弟弟。1903年赴日本東京,入東京大成中學。1905年參加同盟會成立會,旋奉孫中山命回陝西建立支部。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發展同盟會會員30餘人,其中比較重要的有王子端(字欣)、焦子靜(字冰)、李仲特(宇異材)、李桐軒(字良材)、張拜雲(字鐵)等,大多是學界中人,井勿幕任支部長。

  次年,井勿幕再赴日本,與趙世鈺等在東京組織同盟會陝西分會。1908年,井勿幕從日本回陝西。那王子端、李仲特、焦子靜、張拜雲等已在西安創辦健本學堂,成為同盟會的重要活動據點。

  井勿幕在陝西各地奔走,在三原辦了畜牧場,說要預備養好了馬將來革命時編馬隊用。因沒槍械彈藥,便於1911年5月返回西安,籌措資金,派張奚若到日本購買手槍和炸藥,未果。

  後又請熊克武在上海購買製造彈藥的機器。也未成功。井勿幕多方購買槍械彈藥均沒著落,也就難以發動起義。但經過井勿幕等人的艱苦努力,陝西的革命力量與日俱增。

  另一批在陝西新軍中的同盟會員也在著手做起義的準備工作,擔任營副的錢鼎成為主要人物。陝西新軍中還有一名同盟會員張鳳翽,在革命黨人中享有很高威信。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革命黨人於22日發動炮隊三營、馬步隊二營,先後起義,攻占省城西安,自巡撫以下清吏逃避一空。後分兵據渭南、臨潼等縣。革命黨人公推同盟會員張鳳翽為陝西複漢大統領(後改稱都督),成立了陝西軍政府。

  陝西起義後的第7天,山西便在10月29日響應。

  山西、陝西地域毗連,兩省革命黨人早有聯係。他們曾約定同時起義,相互策應。陝西起義後,山西群思起義,舉事如箭在弦,隨時都可爆發。

  山西革命黨人力量,主要在新軍中,新軍中有一批軍事人材,他們大多是留日學習軍事的,起義後被推選為都督的28歲標統閻錫山,就是其中之一。

  閻錫山字百川,號龍池,堂名斌役堂,是山西五台縣河邊村人。

  1902年,閻錫山考入了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學,先入東京振武學校,畢業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的響下,他於1905年10月加入同盟會,曾會見孫中山並參與製訂了同盟會的“南響北應”的戰略決策,即同盟會在“南部各省起義時,須在晉省遙應”。從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1909年,26歲的閻錫山畢業回國,他繞道北京,謁見清朝陸軍部左丞姚錫光。他自稱是留日歸國的學生代表,談吐謙恭而莊重,得到姚錫光的賞識。姚的兒子姚鴻法是山西新軍協統,他寫信囑咐兒子優待閻錫山。閻錫山回太原即任山西陸軍小學教官,3個月後升為監督。

  當年11月,奉召赴京參加陸軍部舉辦的留日歸國士官生會試,考列上等(分優上中三等),被賞給陸軍步兵科舉人並授予協軍校(相當少尉)的軍銜。當時陸軍部提出新軍協統以下軍官須以學生或帶過新軍者充任,閻錫山在幾個月之內即升任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相當於上校團長)。在此前後,閻錫山同其他同盟會員秘密進行革命活動,把山西新軍的領導權基本上掌握在同盟會員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辛亥後,在太原的同盟會員密謀響應,但因新軍有槍無彈(當局害怕起義收走了子彈),未能發難。10月28日,第八十五標奉命出發南下平亂,領到了子彈,閻錫山等同盟會員當即決定起義。29日晨,該標同盟會員楊彭齡、張煌等宣布起義,公推管帶姚以價為起義軍總司令。起義軍攻入城內,殺死山西巡撫陸鍾琦,成立軍政府,公推閻錫山為都督。

  參加辛亥革命是閻錫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頁。孫中山於1912年9月視察太原時曾高度評價閻錫山:“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武昌起義之星火迅速呈燎原之勢,其它各省也起義紛紛響應:

  10月23日,江西同盟會會員林森、蔣群、蔡蕙等人策動九江的新軍舉行起義,勝利後即宣告獨立,次日成立九江軍政分府,推舉第二十七混成協第五十三標標統馬毓寶為九江軍政分府都督。消息傳到南昌,紳學商各界聯合新軍協統吳介璋起事,初十宣告獨立,推舉吳介璋為江西軍都督。不久吳被周恩灝推翻,改由彭程萬繼任江西軍都督。九江的馬毓寶乘南昌內亂,帶兵到南昌去奪帥印,九江由朱漢濤任留守司令。因朱無能,同盟會會員鼓動軍隊殺了朱漢濤,改推陳廷訓繼任九江軍司令,並派歐陽武帶兵進省,趕走了馬毓寶,最後由同盟會會員李烈鈞繼任江西軍都督。

  10月29日,直隸發生灤州兵諫。新軍第二十鎮統製張紹曾聯合第三十九協協統伍祥禎、四十協協統潘榘楹、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第三鎮第五協協統盧永祥等,在直隸灤州打電報向清政府提出類似最後通牒的十二條,要求在本年內召集國會,由國會起草憲法,選舉責任內閣,並規定皇族不得充當國務大臣。

  當時雲南是軍事重鎮,所以駐軍比一般的省區為多,有新軍第十九鎮一鎮,統製是鍾麟,下轄卅七協協統蔡鍔,卅八協協統曲同豐,總參議是靳雲鵬。雲南總督李經羲對蔡鍔最為賞識,蔡鍔乃推薦士官同學羅佩金為七十四標標統,唐繼堯和雷飆為管帶,於是雲南新軍將領中多是留日士官學生。10月30日,雲南同盟會會員李根源聯合新軍的蔡鍔、羅佩金、唐繼堯等人率領新軍發動重九起義,次日占領昆明,成立雲南軍政府,推舉蔡鍔為都督。蔡鍔派兵護送李經羲出境,鍾麟因抗拒革命被殺,靳雲鵬化裝轎夫逃出雲南。

  11月3日,上海同盟會、光複會、上海商團的陳其美、張承槱、李平書、李英石、李燮和等在上海發動武裝起義,主要力量有張承槱、劉福標等人組織的青幫洪幫敢死隊,李平書和李英石的上海商團武裝,李燮和聯絡的吳淞地區起義軍警,朱家驊、徐霽生等人組織的中國敬死團。4日,最後攻占江南製造局,上海光複;8日,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滬軍都督府,推舉陳其美為都督。

  貴州辛亥革命11月4日,貴州革命黨人張百麟等的領導和發動新軍和陸軍學堂的學生舉行起義,隨即攻占貴陽,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推舉貴州新軍第一標教官兼講武堂堂長及陸軍小學堂總辦楊藎誠為都督,趙德全為副都督。

  11月4日,浙江光複會會員駐杭州新軍八十一標標統朱瑞,同盟會會員新軍八十二標周承菼部軍官吳思豫、呂公望、蔣百裏、蔣百器、楊廷棟、吳肇基人等,及光複會王文慶率領從上海趕來的敢死隊發動起義,從筧橋、南星橋出發進攻省城杭州。朱瑞、吳思豫、呂公望等率八十一標及光複會王金發敢死隊攻占軍械局。周承菼統八十二標和同盟會蔣介石(受滬軍都督陳其美派遣)、光複會尹銳誌(女)所屬敢死隊攻占撫台衙門。楊廷棟率兵包圍了巡撫府,連擲炸彈,撫署被毀,拒絕獨立的巡撫增韞被俘。5日,杭州光複。浙江諮議局議長陳絅宸、副議長沈鈞儒及馬敘倫等人,推舉立憲派、前諮議局議長湯壽潛為都督。

  11月5日,江蘇的立憲派及紳商慫恿江蘇巡撫程德全在省城蘇州宣布獨立,成立江蘇革命軍政府,程德全自任都督。程德全在洶湧而來的革命浪潮麵前沒有對抗,而是搖身一變,由清朝的巡撫成了民國的督軍,當時就有人記下江蘇獨立的情形:“蘇州光複時,沒有絲毫變動,僅用竹竿挑去撫衙大堂屋上的幾片簷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壞之。”雖然人們對此褒貶不一,但畢竟保住了一方平安,避免了生靈塗炭。

  11月5日,安徽同盟會會員吳煬穀等率標炮營等也在當日起義,並向省城安慶進攻。立憲派則勸說安徽巡撫朱家寶獨立,安徽紳商也以新軍起事不成,難免不再作別圖為由,商請朱家寶擔任臨時都督,朱家寶允諾,11月8日,安徽諮議局出麵宣布獨立,推舉朱家寶為都督,王天培為副都督。

  11月6日,廣西諮議局在省城桂林作出決定,與清政府脫離關係,宣布廣西獨立,原清朝廣西巡撫沈秉堃擔任都督,幾天後清軍提督陸榮廷發動兵變奪取了都督之位。沈秉堃以湘桂聯軍總司令名義,藩司王芝祥以援鄂軍司令名義,各率領一部分軍隊離開廣西。

  福建谘議局要求總督鬆壽讓出政權,鬆壽不肯。11月9日,福建同盟會會員鄭祖蔭、彭壽鬆、許崇智、新軍第十鎮統製孫道仁率領所部在福州起義,向清軍發起進攻,清總督鬆壽自殺,11月11日,福建宣告光複,福建軍政府成立,推舉常備軍統領孫道仁為都督。

  10月底,廣東同盟會會員陳炯明,鄧鏗和彭瑞海等人在廣東化州、南海、順德、三水等地組織民軍起義。11月8日 在胡漢民的勸說下,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和新軍第二十五鎮統製龍濟光同意反正,民軍聲勢浩大,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召集各界代表在廣東諮議局討論廣東獨立問題,決定次日宣布廣東獨立。不料張鳴岐表麵同意,竟於當夜挾庫款逃往香港。廣東提督龍濟光向清政府請示應該怎樣應付這個局麵,清政府叫他退守惠州以待時機。11月9日,陳炯明率部光複惠州,同日,廣東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推舉胡漢民為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兼廣東全省總綏靖處經略。

  11月12日,山東煙台同盟會欒鍾堯、宮錫德等“十八豪傑”同盟會會員發動起義,占領煙台海防營,煙台道台徐世光聞變攜家眷逃到海關稅務司英國人梅爾公館尋求保護。“十八豪傑”立即致電上海都督陳其美,宣布煙台獨立,成立山東軍政府。

  11月13日,在山東革命黨人丁惟汾的勸說和新軍第五鎮統製部分賈賓卿等中下級軍官的脅迫下,山東巡撫孫寶琦同意山東獨立,推舉孫寶琦為都督。11月24日,孫寶琦又取消獨立。

  11月17日,寧夏同盟會支會發動寧夏會黨起義,23日在銀川成立支那寧夏革命軍政府。

  11月22日,成都召開四川官紳代表大會,決定獨立並派出蒲殿俊等11人與四川總督趙爾豐的代表在在成都圜通銀行進行談判,27日四川宣布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趙爾豐發表宣示四川自治文告,將權力交給新政府。立憲黨人蒲殿俊擔任都督,趙爾豐的嫡係部將朱慶瀾任副都督。27日,進入四川的鄂軍在資中反正,殺死前來上任代理四川總督的端方。

  四川自鐵路風潮後策劃舉事多次,俱功敗垂成。奔走之革命誌士:川東有楊庶堪、謝持、川北有曾省齋,川西南有張培爵、熊克武則各處呼號。成都的敘府中學第二小學,重慶的府中學堂俱為黨人聚會之所。十月二日,重慶駐軍袖纏白號章起義,黨人虜重慶知府鈕傳善、巴縣知縣段榮嘉,迫其書同盟誓約剪發繳印投降,居民遍懸白旗。遂設蜀軍軍政府於巡警總署,舉張培爵為都督,夏之時為副都督。成都方麵因川督趙爾豐和欽差大臣端方交惡,清廷命端代趙爾豐,趙爾豐遂將川省民政交谘議局議長蒲殿俊,軍事交新軍十七鎮鎮統朱慶瀾,趙爾豐自出川辦理川滇邊務。11月27日成都獨立,蒲殿俊稱大漢軍政府四川都督,軍政府設於前明蜀王宮。12月趙爾豐陰謀變亂,民軍入城,另組軍政府,軍政部長尹昌衡繼任都督,羅綸為副都督。尹昌衡任都督,蒲殿俊被迫去職。成渝兩個軍政府至民國元年二月合並,合並後的都督府設成都,尹昌衡為正都督、張培爵為副都督。

  11月中旬,進攻武昌的清海軍反正。海軍提督薩鎮冰,與黎元洪是師生,艦隊參謀湯薌銘與湯化龍是昆仲,被勸反正。11月中旬,各艦自武昌下駛九江,薩鎮冰稱病離艦赴上海治病,黃鍾瑛任艦隊司令,經九江林森勸說,艦隊歸附革命軍。

  當然,在宣布獨立的地方,也有換湯不換藥的,如甘肅獨立後,都督趙維熙一直拖著一條長辮子,也不準其他官吏剪辮子。新疆都督袁大化仍然戴著紅頂花翎,自稱為新疆都督巡撫部院,這些都算是假獨立,但這畢竟是少數派。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