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地震幫成吉思汗滅了西夏

  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個與宋、遼(金)三足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封建王朝,史稱“西夏”,都城為興慶府(今為寧夏銀川市),其統治範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裏,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西夏王朝存在了189年,共有十主,即:元昊、諒祚、秉常、乾順、仁孝、純、安全、遵頊、德旺和末主,期間經曆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國道中落、族滅國亡的曲折過程,最終滅亡於成吉思汗之手。

  13世紀初,蒙古部乞顏酋長鐵木真(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以傑出的軍事才能,擊敗了西起阿爾泰山東至興安嶺,南起陰山北麓,北至貝加爾湖的漠北草原各遊牧部落,於1206年創建了蒙古汗國,結束了漠北數百年的分裂曆史。

  由於自然條件的限製,蒙古漠北地區無法獲得生活亟需的農產品及其他更多的物資,為了滿足經濟上的需要,代表草原遊牧貴族利益的成吉思汗,向四鄰地區發動了一係列掠奪戰爭。最初,成吉思汗的主要目標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國,目的是反抗、擺脫金國的統治。但是,作為戰略家的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未敢輕動”,審時度勢,沒有首先把矛頭指向當時尚能擊敗南宋的金國,而是選擇了在遼、北宋及金、南宋兩大勢力鬥爭夾縫中求生存的西夏為突破口。

  成吉思汗曾6次攻打西夏,從第一次進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軍第六次出征徹底征服了西夏,前後經曆22年,時間延續如此之久,並非蒙古軍無力征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間,他征服和統一了境外諸部落,無暇顧及西夏之事,更無全力進攻西夏的可能。另一方麵,西夏始終不甘心臣服於蒙古汗國,每當蒙古軍出兵攻打時,在力不能支的情況下,則無奈求和歸降,一旦勢力有所恢複,形勢對自己有利和有機可乘時,就“禮意漸疏,消極納貢”,“陰結外援,蓄異圖”。在23年的戰爭中,西夏毀約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於西夏的偽降,使情況更加複雜化,形成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麵。加之蒙古軍遠征歐、亞的廣大地區,無法盡早地解決西夏問題,這就是成吉思汗征滅西夏的戰爭為何用時較長的根本原因。

  1205年,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軍第一次向夏國發動進攻。這年三月,鐵木真借口西夏收納了蒙古逃入亦刺哈桑昆,率兵攻入河西,破西夏力吉裏寨。並縱兵至瓜、沙諸州進行擄掠。四月,蒙古軍在退兵時經過落思城,又大掠人口、牲畜而去。昏庸的夏桓宗純祐對蒙古軍的突然進攻束手無策,隻得任其蹂躪。待蒙古大軍撤退後,純祐慶幸危機已過,於是下令大赦。修複經過戰爭被毀壞的城堡,改都城興慶府為中興府,表示夏國經過大難之後,必將中興。同年十一月,純祐聽到蒙古軍進攻金國,與金將河東監軍完顏天驥相持不下,即領兵也進入金境,行數日一無所獲,後得報金兵被蒙古軍擊敗,遂遣兵救援,知力不勝撤兵而還。

  天慶十三年(1206年)正月二十日,長久以來圖謀篡位的鎮夷郡王安全與純祐的生母羅太後合謀,發動宮廷政變,廢黜了純祐,安全自立為帝,改元應天元年。三月,純祐暴卒於宮中,死因不明,終年30歲。

  為掃除征討西夏障礙,使西夏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進攻西夏之前,成吉思汗已將西夏鄰邦盟友--乃蠻部、蔑乞兒部、烏梁海部各個擊破。同時在此次征討西夏時成吉思汗還特別注重研究攻城中的心理戰法。在萬事俱備、誌在必得的情況下,1207年8月,成吉思汗再次進兵西夏,攻克兀剌海城,兀剌海城就是今天的烏拉特中旗新忽熱古城,這是成吉思汗從漠北南下、6次征伐西夏時第一個攻克的城池。新忽熱古城北依陰山、南控河套平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更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次征討,蒙古兵在西夏境內擄掠數月,最後因作戰線過長導致糧草不濟而退兵。

  1209年3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再攻西夏。在賀蘭山中段的克夷門遭到西夏軍重創,蒙古軍傷亡慘重。相持兩個月以後,蒙古大軍還是包圍了中興府。西夏國主親自上城督戰,守城將士拚死防禦。兩個月後,蒙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趁天降大雨、河水暴漲之機,引水淹城。中興府被圍困達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淹死者無數。後來,城牆坍塌,決堤的河水四溢,蒙古軍隊也受到洪水的淹溺,在萬般無奈之時,借夏主納女求和之機,順水推舟,同意退兵議和。

  1218年12月與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分別兩次調集兵力征伐西夏,西夏兩位圜主遵頊、德旺雖調兵遣將拚死抵抗,皆因軍事實力過於懸殊而屢戰屢敗,以請降遣人質作為條件,換取蒙古軍退兵。此間,西夏軍隊廣大將士誓死保衛自己的疆土,打過不少勝仗,給蒙軍以沉重打擊,一度極大地鼓舞了西夏軍民的鬥誌。但是,就蒙夏之間整個戰局而言,還是以西夏王國盡失西域的河、瓜、甘、肅、涼諸州而告終。

  公元1226年2月,成吉思汗又借口西夏遲遲不納人質,以65歲高齡統兵十萬第六次攻打西夏。雖然西夏的各處守將忠心竭力,守城禦敵,但最終抵擋不住蒙占鐵騎,被-一攻破。同年11月,成吉思汗大軍直撲中興府的北方重鎮靈州城。守城的將領是西夏名將嵬名令公,他在靈州城西黃河沿岸層層設防。然而天助成吉思汗,幹裏黃河,朔風成冰,蒙古鐵騎衝過黃河殺將前來。嵬名令公率軍迎戰,西夏將士倒下一批,又衝上一批,以死相拚。終於阻住了蒙古軍如潮的攻勢,蒙古軍開始撥馬往回逃了。

  成吉思汗見了逃兵,不禁大怒,揮刀砍死幾個逃兵,重整旗鼓,再次猛攻,這才殲滅了西夏守軍。這場戰爭非常慘烈,是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所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因而激怒了成吉思汗,他發誓要蕩平西夏,於是就揮師包圍了中興府,同時派軍隊把外地的西夏守軍各個擊破。並於12月命令蒙古軍隊攻克鹽州(西魏置,治所於五原,即今陝西定邊,後入西夏,蒙古廢之),派兵四處燒殺搶掠,西夏民眾“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

  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中興府,自己帶領大部分軍隊渡黃河進攻積石州,以徹底卡斷夏軍後路。夏軍日夜在都城堅守、抵抗。多次打退蒙軍的進攻。5月,成吉思汗回師隆德,因天氣炎熱,在六盤山避暑休整,派人前往中興府諭降。

  6月,西夏京畿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史載:“地大震,宮室多壞,王城夜哭。”被蒙古軍隊圍困達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能力。西夏末主走投無路,隻得派遣使節告諭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

  根據中國地震區劃表,西夏王朝位於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區,地跨寧夏-龍門山和祁連山兩大地震區,包括天水、西海固、民勤、銀川以及河西走廊等地震帶,其中民勤、銀川、河西走廊三大地震帶基本上位於西夏王朝的國土內,西海固地震帶則處於西夏王朝的邊緣地帶,天水地震帶對西夏王朝的影響不大。此外,陝北、隴東地區也時有地震發生。由此可見,西夏王朝處於地震多發區域。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西夏三號淩西北碑亭基址的過程中,發現在圓形的台基麵上,出現有無規則的裂縫,且分布甚廣,並延伸貫穿於圓形基址外,裂縫寬1至4厘米不等,深可通底,初步認定為地震所致。雖然有關西夏地震資料並不多見,但從僅有的資料中可以看出地震對於西夏社會的深重影響。西夏建國後較早的一次地震發生宋哲宗元佑七年。西夏天佑民安三年(公元1092年),這年河西武威地區發生了地震,致使西夏佛教聖地護國寺佛塔受損。西夏梁太後和皇帝祟宗李乾順下詔動用大量人才、物力和財力於天佑民安四年(公元1093年)6月動工重修護國寺,次年正月十五工程完畢後金碧輝煌、煥然一新,遂立碑刻銘,以示紀念和慶祝,而這座碑銘,就是中華奇寶--《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但這次地震的強度並不大。公元1143年,西夏境內又發生強烈地震。震後,仁宗李仁孝立賑濟法,下令按受災的不同情況,減免租稅。

  1227年是夏乾定四年,這年6月發生的地震,將西夏推向了萬劫不複的結局。7月,成吉思汗在六盤山區的清水(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重病,病中立下遺囑:死後暫秘不發喪,待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所有兵民統統殺掉。成吉思汗太熟悉西夏的一貫作風,20多年的交手使他再也不會相信西夏的“改邪歸正”。不久,末主投降蒙古,蒙軍帶著末主及幾位夏將行至薩裏川時,成吉思汗病亡。為了防止夏主生變,蒙古軍隊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夏末主等殺死,並一舉蕩平中興府。至此,建國189年的西夏王朝終被成吉思汗滅亡。

  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寧夏者,夏地安寧也!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