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狀元皇帝

  中國的科舉製源遠流長,自唐至清,先後誕生了一千多名文、武狀元。這些狀元中,有的成為郡守,有的成為刺史,有的躋身學士,有的躋身翰林,有的官至巡撫,有的官至宰相,而以狀元身份能夠成為皇帝的卻隻有一人。他,就是西夏神宗皇帝李遵頊。

  李遵頊(1163-1226),西夏皇室齊王李彥宗之子。《西夏書事》稱李遵頊“端重明粹,少力學,長博通群書,工隸篆”,是個博學多才之人。天慶十年(1203)三月,李遵頊參加西夏癸亥科科舉考試,結果“廷試進士,唱名第一”,被點為狀元。《金史西夏傳》也稱“遵頊先以狀元及第”。有了狀元這頂特殊桂冠,李遵頊官運亨通,不久就被封為齊王,後來又擢升為大都督府主,統領軍兵,成為當時西夏皇族中最有威望的人。

  蟾宮折桂,李遵頊很有一套;問鼎皇權,李遵頊同樣是一把好手。皇建二年(1211)七月,李遵頊發動宮廷政變,廢黜襄宗李安全,自立為皇帝,改元光定,成為西夏第八任皇帝。李遵頊也因此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狀元皇帝。然而,正是這位空前絕後的超級狀元,既無強國手段,又無治國韜略,最終將日益衰弱的西夏王朝推進了深淵。

  西夏地狹人稀,實力不足,為了能在烽煙四起的形勢下拓展版圖,撈取好處,統治者往往選擇強悍的鄰邦作為靠山,所以在對外關係上一向搖擺不定,是典型的“變色龍”。遼朝強盛的時候,西夏附遼伐宋;金朝發飆的時候,西夏附金抗蒙;蒙古崛起的時候,西夏附蒙攻金。在西夏皇帝眼裏,沒有永遠的盟友,隻有永恒的利益,誰腿粗就認誰。李安全執政時,西夏正處於附金抗蒙到附蒙攻金的轉折時期。蒙古誌在一統天下,在重創金朝的同時,也將矛頭指向了西夏。李遵頊就是在蒙古對西夏威脅日益加重的時候登上皇位的。

  以蒙古當時的強悍勢頭,西夏和金朝兩國聯手,對蒙古形成犄角之勢,才有可能抵禦蒙古鐵騎的進攻。狀元出身的李遵頊,不可能不明白這一淺顯道理。然而,李遵頊即位後,並沒有扭轉李安全的錯誤方針,反而越走越遠,幹脆實行附蒙侵金,企圖乘蒙古攻金的機會掠奪財物,擴大領土,所以頻頻對金朝發動戰爭,規模也越來越大。兔死狗烹,唇亡齒寒,蒙古不僅要滅金,也要滅夏,還要滅宋,李遵頊助蒙伐金,無異於玩火自焚。

  光定七年(1217),蒙古攻金,西夏派兵三萬助攻,結果在寧州(今甘肅寧縣)被金兵大敗。不久,蒙古西侵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由於連年用兵,西夏軍費耗費巨大,傷亡嚴重,致使舉國厭戰,朝議沸騰。鑒於寧州新敗,李遵頊不敢隨蒙西征,拒絕出兵。蒙古見西夏不聽驅使,便發兵圍困西夏國都中興府,逼其就範。李遵頊見蒙古突然來攻,驚恐萬狀,逃奔西涼府,隻留太子李德任守城。直到蒙古兵退,李遵頊才悄悄返回國都。

  經過這場驚嚇,李遵頊領教了蒙古的霸道,也意識到來自蒙古的威脅,於是調整策略,準備聯金抗蒙,以求自保。光定八年(1218)二月,李遵頊起用主張聯金抗蒙的蘇寅孫為樞密都承旨,向金朝作出了抗蒙姿態。三月,李遵頊寫信給金朝,商請恢複邊境互市,兩國講和。金夏結仇已經十多年,勢同水火,如果兩國就此互釋前嫌,互為支援,那麽蒙古既不敢輕視西夏,也不敢正視金朝。然而,金宣帝惱恨李遵頊反複無常,一口拒絕。

  當不成盟友,就當作敵人;聯金抗蒙不成,李遵頊轉而聯宋抗金。光定九年(1219),金宣帝南侵宋朝,李遵頊乘機派人到四川與宋將聯絡,企圖聯宋侵金。宋將回信同意聯兵抗金,但考慮到李遵頊的搖擺不定,並沒有如約出師。直到光定十年(1220)五月,宋夏才正式盟約,兩國同時出兵,夾擊金兵。八月,夏宋兩國如約出師,攻破金會州城(今甘肅靖遠),金守將投降。金宣帝大驚,急忙向李遵頊請和,李遵頊也來了個一口拒絕。

  金宣宗和李遵頊這兩個活寶,在雙方急需牽手的時候都使起了性子,你報以冰霜,我還以顏色,誰也不買誰的賬,致使金夏兩國矛盾加劇。此後,金朝奮力抵抗宋夏聯軍,在鞏州(今甘肅臨洮南)一戰中,西夏兵遭到金兵頑強阻擊,傷亡數以萬計,隻好焚燒攻城器具,拔寨退兵。撤退途中,西夏兵又遭金兵伏擊,傷亡慘重,最終狼狽而返。十月,宋將再次約西夏進攻秦州(今甘肅天水),李遵頊懼於鞏州之敗,不肯再出兵,宋夏聯盟不歡而散。

  得罪了蒙古大哥,錯失了金夏和好,違背了宋夏盟約,李遵頊四麵樹敵,焦頭爛額。就在這時,蒙古鐵騎又殺了過來。此次侵夏,蒙古兩招齊出,一是再次向西夏征兵,一是攻破了西夏河西諸堡。麵對蒙古大軍壓境,李遵頊嚇得連忙設宴招待蒙軍,並派出五萬將士隨蒙軍向金朝進軍。轉了一圈,李遵頊重新回到了附蒙攻金的老路上來了。光定十三年(1223)春,蒙古進軍鳳翔(今陝西鳳翔),李遵頊發兵十萬隋蒙軍攻城,結果被金兵挫敗。見勢不妙,李遵頊沒有通知蒙軍,便命令夏兵逃規,來了個不辭而別,蒙夏又出現裂痕。

  附蒙攻金,使西夏蒙受了巨大損失,致使“國經兵燹,民不聊生,耕織無時,財用並乏”(《西夏書事》),經濟處於崩潰邊沿。光定十三年(1223)五月,西夏興、靈諸州大旱,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甚至出現“饑民相食”的悲慘局麵。在戰火蹂躪和災害侵襲的雙重折磨下,西夏人民痛苦不堪,怨聲四起。與此同時,西夏統治階層內部也矛盾重重,日益激化。朝中,以太子李徳任為首反蒙派,竭力反對李遵頊附蒙攻金的錯誤政策,拒絕領兵出征,並以放棄太子位、出家為僧相對抗。李遵頊惱羞成怒,下令廢黜李徳任,並將其軟禁。

  由於西夏受蒙古所執,出兵征戰十多年,軍隊精銳皆盡,百年積蓄皆空,以至於蒙軍後來攻破應裏縣(今寧夏中衛)時,發現西夏“倉庫無鬥粟尺帛之儲”(《續資治通鑒》)。即便這樣,李遵頊仍然執迷不悟,反而征集全國十二監軍司的兵馬,繼續助蒙滅金。禦史中丞梁德懿挺身而出,上疏慷慨陳詞,請求詔還太子,撫恤百姓,修睦鄰邦,使臣民悅服,國家轉危為安。對於梁德懿的好言勸奏,李遵頊一點也聽不進去,反而一怒之下將其罷官。

  李遵頊的走狗行徑,並沒有得到蒙古人的歡心。蒙古在敲詐西夏的同時,也伺機打壓西夏。光定十三年(1223)十月,蒙古為了懲罰夏兵在鳳翔之戰中不辭而別,於是將夏兵圍困在積石州(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半個月後才退兵。對此,朝野怨聲載道,義憤填膺。李遵頊為了保全自己,甘心做蒙古的附庸,但是由於他的反複無常和眾叛親離,蒙古已經對他已經失去了興趣,並多次派使者責令其退位。十二月,在蒙古的威逼下,在朝臣的反對聲中,李遵頊傳位次子李徳旺,灰溜溜下台,自稱“上皇”,也就是太上皇帝。

  別看李遵頊治國無方,但在佞迷佛教方麵卻矢誌不渝。李遵頊即位後,正值西夏國勢衰微,在蒙古強敵逼境之時,為保國家萬代平安,李遵頊禦製發願文,並以皇帝的名義令人繕寫泥金字《金光明最勝王經》,試圖從佛教中尋求保佑,獲得力量。然而,佛光並沒有慈悲為懷,普照西夏,在李遵頊附蒙侵金、聯金抗蒙、聯宋抗金、附蒙侵金的係列錯誤路線下,西夏難逃覆亡厄運。可以說,這一切都是李遵頊在對外關係上反複無常所造的孽。

  李徳旺即位後,改變了李遵頊的附蒙政策,先是抗拒蒙古,後又聯金抗蒙,但已是無力回天。在蒙軍強攻下,西夏城破兵亡,敗亡已成定局。乾定四年(1226)五月,李遵頊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諡英文皇帝,廟號神宗。李遵頊是狀元皇帝,但《宋史夏國傳》卻稱其“以宗室策試進士及第”,這固然摻雜著正統問題,但也是對李遵頊昏憒無能、剛愎自用、搖擺不定、一再誤國的嘲蔑,他這水平頂多算是個進士。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