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趙匡胤尚樸器宏注重策略

  公元927年3月21日,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的一個軍人家庭。其父趙弘殷,曾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代王朝的禁軍將領。趙匡胤年少時就器宇軒昂,儀表非凡,《宋史》評之為“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趙匡胤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威震四海達數百年之久的大唐帝國已經消失整整20年了,其時中華大地山河破碎,爭戰長久不息。軍閥割據的五代十國是曆史上的大動亂期,人們不堪戰亂之苦。趙匡胤早年從軍,曆經沙場,由於功勳卓著,一路加官進爵,後官至後周歸德(今商丘)節度使、殿前都點檢。公元960年,經過精心策劃的“陳橋兵變”,趙匡胤登上皇帝寶座,成了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

  趙匡胤少懷大誌,受家庭的熏陶,自幼愛好騎射和練武,並練就了-身的絕好的武藝。趙匡胤當時“打遍天下無敵手”,可謂古代武功第一的皇帝。他自創太祖長拳,整套拳路演練起來,充分表現出北方的豪邁特性,為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一。他還發明了獨特兵器“大小盤龍棍”,兩相配合使用威力無比,大盤龍棍專用來掃擊敵軍馬腳,破甲兵或硬兵器類,使之喪失戰鬥力。後來,習武之人根據趙匡胤大小盤龍棍的運用原理,又發展改造出了適於巷戰近身短打的“三節棍”與“雙節棍”。

  崇尚簡樸

  宋太祖趙匡胤生於一個沒落世家,早年曆盡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會最底層人們的疾苦,他決心以自己的努力來改善這個社會。後來他壯誌得酬,終於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的開國皇帝。但他富貴後不忘本色,照樣簡樸律己,日常生活很樸素,衣服、飲食都很簡單,如其衣服也隻有登殿上朝時的赭服是用綾錦做的,其他大多隻是絹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質是一樣的,而且常洗了再穿,很少換新。這在曆代帝王中十分之難得。

  我們都知道,要了解一個帝王是否奢靡,看看其內宮的人數便知道了。趙匡胤的內宮,是曆朝曆代最簡樸的,宦官隻有五十餘名,宮女也隻有二百多名。即便如此,趙匡胤都認為太多了,還遣散自願出宮的五十餘人。

  趙匡胤稱帝後,北漢政權尚未被統一進大宋的版圖。於是趙匡胤在開寶元年、二年,及九年,先後三次攻打北漢。其中的一次,在征討北漢途中,正逢七夕節,趙匡胤送給在汴京的母親和妻子(太後和皇後)的節禮是:太後三貫錢,皇後一貫半。

  對於母親和妻子如此“摳門”,對女兒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一次,趙匡胤的女兒永慶公主人宮晉見父親,公主穿著一件新外衣,那上麵用金線縫綴蓋一片片的孔雀羽毛,藍的像湛藍的湖水,綠的像碧綠的翡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十分華麗。誰知父親一見她就說:“你把這件華服脫下,以後別再穿了。”

  聽到父親的話,公主很不理解。噘著嘴巴說:“宮裏翠羽很多,我是公主,一件衣服隻用一點點,有什麽要緊?”

  宋太祖嚴厲地說:“正因為你是公主,所以不能享用。你想想,你身為公主,穿了這麽華麗的衣服到處炫耀,別人就會效仿。過去,戰國時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結果全國上下都跟著學,搞得紫布都貴了好幾倍。今天,你的這件衣服上麵有金絲線、孔雀羽,價格都很高,你知道製作一件要花多少錢嗎?如果別人再效仿你,全國要浪費多少錢?按說你現在的地位和生活已經很優越了,你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十分珍惜才是。你怎麽可以帶頭鋪張浪費呢?”

  聽了父親的批評。公主無話可說。隻好默默地把外衣脫了下來,但心裏仍然很不甘心。她想:你對我要求那麽嚴格,我看你又對自己怎麽要求?於是,她對宋太祖試探性地問:“父皇,您做皇帝已經好幾年了,進進出出總離不開那頂舊轎子,它也應該用黃金裝飾一下了吧!”

  宋太祖卻平心靜氣地對女兒說:“我是一國之主,掌握著全國的政治經濟大權。如果我要把整個皇宮都用黃金裝飾起來也能辦得到,何況隻是一頂轎子?可是黃金是國家的,我要為天下守財,絕不可亂用。古人說得好:‘讓一人治理天下,不能讓天下人供奉一人。’我應該這樣做。倘若我自己帶頭奢侈浪費,必然會有很多人這樣幹。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怨恨我,反對我,國家的事情就難辦了你說我能帶這個頭嗎?”

  公主一邊聽著,一邊琢磨著父親的每一句話,再看看皇宮裏的裝飾也都很樸素,連窗簾都用很便宜的青布製成,覺得父親的話確實很有道理。公主於是慌忙叩頭謝罪,誠心誠意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表示今後要向父親學習,勤儉節約,不再奢侈。

  據史載,有一次,宋太祖半夜起來,突然感到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猶豫了半天不肯下令。左右問他:“皇上有什麽事就盡管吩咐吧,我們一定照辦!”太祖回答說:“我若說了,每日必有一隻羊被殺!”結果他硬是忍住沒吃。

  宋太祖如此節省,也有其苦衷。五代十國的國君幾乎個個揮霍成性,官吏也跟著奢華,使民間經濟幾乎破產。宋太祖當了皇帝後,決心改變社會風氣,以解除民間疾苦。他的作為也的確產生了示範作用,北宋初期士大夫競以節約自勉:州縣官上任時,五代時揮霍的迎來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時,很多隻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這種為天下守財的精神,的確使當時的宋王朝累積了不少財富。征服天下的戰爭,又取得了降國不少奇珍異寶。以後蜀來講,其儲存的金帛水陸同時運輸也要十年才運得完。宋太祖全數收藏在國庫裏,隻有國防軍需、賑濟天災時才拿出來使用。北宋建國不久,便已有32個國庫堆積滿了金銀錦綺。

  注重策略

  然而,對自己和親屬極其節省的趙匡胤,在維護國家利益特別是維護安定方麵,卻出手大方。久經沙場的他看多了刀兵相見,看多了民不聊生的場景,登基後他凡事力爭避免流血,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他認為軍士及百姓的生命才是最寶貴的,錢財能夠解決的,他絕不動用武力。在這方麵,他又是史上最慷慨的皇帝之一。為了國內安定,他力行文治主義,抑製了武將勢力的膨脹。麵對邊界強敵威脅,他並沒有去勞民傷財地不斷去打仗,而是拚命累積國家財富,以錢買地盤,從而避免雙方交兵,如他曾想用“備價取贖”的手段,向契丹買回燕雲十六州。

  為了社稷的穩定,宋太祖也是很慷慨的,用大把的金錢來購買安定。如杯酒釋兵權時,他便是以錢財交換軍團將領兵權的。“多積金銀,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爾”“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不可動之業”都是當時他開出的條件,才能使那些擁兵自重的將帥們解甲歸田,安分守己地度過餘生。這比其他朝代為求安邦而大肆戮殺開國功臣的做法,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安邦治國,自然是離不開能幹的臣子。為了爭取大臣的忠心以鞏固皇權,宋太祖賞賜的錢財也相當驚人。如侍中(相當於宰相)範質生病時,宋太祖親賜金器兩百兩、銀器千兩、絹兩千匹、錢兩百萬;開國元勳趙普有病,趙匡胤又賜銀器五千兩、絹五千匹……這與太後以及皇後的禮金,其數量與價值簡直是天壤之別,聞之令人動容。

  唐末以來的五代十國,連續一百多年的軍閥割據與民族大分裂,造成了社會的無比混亂,所有政治環境、經濟條件幾乎都是最惡劣的。但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麵的大宋王朝,卻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建立了相當穩定的政權,這不能不歸功於趙匡胤這位大宋王朝的開創者的大公無私及獨特的治國家方略。宋朝是中國曆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複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曆史上也相對較少。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還有一件事,可看出趙匡胤做事很有策略。那就是趙匡胤為了打擊大臣私聊而發明了長翅帽。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五代馬縞著的《中華古今注烏紗帽》就這樣記載:“(唐)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詔曰:‘自今以後,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唐書與服製》記載:“烏紗帽者,視朝及宴見賓客之服也。”也就是說,烏紗帽在官員們上朝和宴請賓客時戴,平時在家不必戴,頗類似於今天的某些行業著裝。

  到了宋代,這種官帽又有自己的特殊標誌--帽後配掛兩根又平又長的翅,晃動起來忽忽悠悠的樣子挺搞笑,這種怪模怪樣的帽子學名叫展角(平角)襆頭,俗稱長翅帽,發明者就是粗中有細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趙匡胤為何要發明這麽一頂奇怪的帽子呢?原來,趙匡胤登基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唯恐他們交流過多而抱團甚至產生異心。

  一天上早朝,勤政的趙匡胤一臉莊重地端坐於龍椅上,聚精會神地聽著一位大臣的奏報。他想通過自己的表率作用,給朝堂營造一個莊嚴、肅穆、神聖的氛圍。不料沒一會兒,讓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幾個大臣很隨意地在下麵交頭接耳,全然不顧朝堂上應遵守的起碼規矩。

  對於眼前的這一不和諧的一幕,趙匡胤心中很是不爽,但他不露聲色,並沒有當場發作對幾名不守紀律的官員點名批評,而是若無其事地繼續聽奏報。

  注重實效且含蓄,是趙匡胤行事的一貫風格。退朝後,他很快就想出個辦法,你們不是喜歡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嗎?我叫你們說不成!他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麵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隻能麵對麵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了。再加上大家都明白皇上這樣做就是為了打擊大臣之間的私聊,沒人再敢造次,於是朝堂之風為之一新。

  關於宋朝官員戴長翅帽,古代文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段子:一日,宰相寇準微服出行視察民情。他著青衣,戴小帽,打扮成書生模樣,在京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私訪。當他和一個老頭子談話時,老頭子對寇準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現出異乎異常的恭謙。寇準感到奇怪,故意發問:“老先生,鄙人乃一介書生,請你隨便些吧。”老頭子笑著說:“相公莫非隱瞞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準一聽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識,怎麽說我是朝廷命官呢?”老頭子說:“相公,剛才你通過狹巷時側身左顧右盼,生怕有東西碰著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長翅帽,哪會有這樣的習慣動作?”

  器量寬宏

  趙匡胤之器量寬宏,也在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記。範仲淹曾由衷地讚之說:“祖宗(指趙匡胤)以來,未嚐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範仲淹年譜慶曆 趙匡胤金幣三年》)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勒石三戒”(即太祖碑誓)。王夫之說: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宋論》卷一《太祖三》)他從後周恭帝柴宗訓手中兵不血刃奪來江山,讓趙家擁有生殺予奪大權的子孫們都保全柴氏子孫,不可謂不仁厚。不殺知識分子幹部,不加農田之賦,都是很難能可貴的,顯示了一個好皇帝的品質。

  有史載的兩個小故事更能說明之:

  一天,趙匡胤設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個名叫王著的翰林,原是後周的臣子,這時喝醉了酒,思念故主,當眾喧嘩起來。群臣大驚,都為他捏一把汗。太祖卻毫不怪罪,命人將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風後麵大聲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攙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說王著當眾大哭,思念周世宗,應當嚴懲。太祖說:“他喝醉了。在世宗時,我和他同朝為臣,熟悉他的脾氣。他一個書生,哭哭故主,也不會出什麽大問題,讓他去吧。”如此胸懷,有幾個帝王能有?

  又有一次,趙匡胤乘駕出宮。經過大溪橋時,突然飛來一支冷箭,射中黃龍旗。禁衛軍都大驚失色,趙匡胤不僅麵不改色,而且淡淡地說:“謝謝他教我箭法。”並且不準禁衛去搜捕射箭者,就當此事沒發生過一樣。

  宋太祖奉行以寬厚為懷,以仁治國,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係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麵,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稱譽,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稱的上是五代十國野蠻政治的終結者,又是後世曆朝文明政治的開拓者。與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創建的宋朝以其鮮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國文治盛世的頂峰,可謂中國君主專製史上的最開明的一個王朝,因此,盡管宋朝300年的基業中,長期積弱,但在民間卻享有盛譽,並對後世曆代產生深遠影響。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