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哪位皇帝的小名最具傳奇色彩?

  小名,即乳名,也稱小字,得之於繈褓,受之於父母。古人,包括皇帝,其小名大都比較粗鄙,難登大雅之堂。所以,幾千年下來,皇帝的小名能留傳下來的不勝枚舉,而被文人寫進詩詞的卻微乎其微,在這個方麵,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是個例外。翻閱古詩詞,寄奴--也就是劉裕的小名,讓人應接不暇,觸目驚心。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寄奴談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晉鼎遷。(陸遊《書陶靖節桃源寺後》)

  英雄恨,贏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孫吳會《摸魚兒》)

  今古恨,登臨淚,幾斜陽。不是寄奴住處、也淒涼。(鄭熏初《烏夜啼》)

  赤紙藤書宋鼎歸,寄奴柴燎告功時。(曾極《宋受禪壇》)

  平南上策歸諸葛,伐北奇功屬寄奴。(李壁《再和雁湖十首》)

  寄奴真偉人,落拓龍潛地。(劉子翬《建康六感宋》)

  寄奴千載心爭雄,登高把酒臨秋風。(吳師道《戲馬台》)

  何處寄奴遺壘是,廢興千載總成墟。(安箕《過穆陵關》)

  獅子寄奴生長處,一片雄山莽水。(陳維崧《遊京口竹林寺》)

  ……

  從宋到清,從詩到詞,從辛棄疾到陳維崧,從愛國詞人到翰林作家,“寄奴”一直是曆代文人筆下一個相當活躍的字符。僅在手頭現有的古詩詞集中,筆者就輕鬆地找到了“寄奴”近四十處,其出現頻率之高,使用數量之大,在中國曆代皇帝中獨占鼇頭。

  按正史記載,劉裕有名、有字、有小名,“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宋書武帝紀》),“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南史宋本紀》),“劉裕,字德輿”(《魏書劉裕傳》),那麽,曆代文人為何偏偏對劉裕的小名如此神往,如此情有獨鍾呢?這個奇怪的文化現象,讓筆者忍不住要對“寄奴”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皇帝小名探究一番。

  眾所周知,“奴”是六朝時期古人小名中常用的一個字,一般用來煞尾,是親人之間(父子、夫妻、長幼)出於愛憐的一種昵稱,多指長輩稱呼晚輩,本身沒有實際意義。如,王薈小名小奴,桓嗣小名豹奴,石崇小名齊奴,孫騰小名僧奴,冉閔小名棘奴,陳叔寶小名黃奴,等等。通常情況下,父母給孩子取小名時雖然比較隨意,但總起來說還是有些講究的。如,排行最末的,就取名小奴;希望強壯的,就取名豹奴;出生齊地的,就取名齊奴;崇道信佛的,就取名僧奴;個性強勢的,就取名棘奴;推崇華夏的,就取名黃奴,等等。與他們相比,劉裕小名“寄奴”的由來,則少了一些講究,多了一份孤苦。

  劉裕(363-422),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曾祖劉混於“永嘉之亂”時舉家南遷至京口(今江蘇鎮江)。劉裕出生的那天晚上,“有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於墓樹”,祥瑞不斷。父親劉翹非常驚訝,便為劉裕取小名“奇奴”(《宋書符瑞》)。然而,沒過多久,母親便去世了。因為“家貧”,劉翹“將棄之”,把劉裕扔了算了。劉裕的姨母聞訊,立即抱著不滿周歲的兒子劉懷敬“走往救之,斷懷敬乳而乳之”(《資治通鑒》),把奶讓給劉裕吃。看到這種場麵,劉翹索性把劉裕托付給了小姨子。此後,還在繈褓之中的劉裕便長期寄養在姨母家中,小名“奇奴”也由此改為“寄奴”,“皇妣既殂,養於舅氏,改為寄奴焉”(《宋書符瑞》)。後來,劉翹續弦,劉裕雖然重返老家,但“寄奴”這個小名卻保留了下來。

  誰曾想,這個飽含辛酸磨難的小名,日後竟傳奇般地被命名為一味中草藥,一座古城池,並逐步成為劉裕的一個響亮招牌,最終讓劉裕傳奇般地成就一代帝業。

  據《南史宋本紀》記載,劉裕年少時,因家貧,曾到新洲(今鎮江丹徒)砍伐荻竹,“見大蛇長數丈,射之,傷。明日複至洲,裏聞有杵臼聲,往覘之。見童子數人皆青衣,於榛中搗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殺之?’答曰:‘劉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殺。’帝叱之,皆散,仍收藥而反(返)。”後來,劉裕領兵打仗,隨軍必備這種草藥,將士們“每遇金創,傅之並驗”。用時下的話說,療效那是杠杠的。將士們不知道藥名,聽劉裕講了這個故事,便把這種草藥稱作“劉寄奴”。

  現在看來,劉裕“射蛇得藥”純屬虛構,而且是在效仿劉邦。劉裕“勇健有大誌”(《資治通鑒》),且是“漢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後”(《宋書武帝紀》),為了成就霸業,劉裕依照劉邦“斬蛇起義”炮製了“射蛇得藥”,顯然是重走了劉邦當年發跡之路。為了提高聲望,為了增加威信,搞出一些玄幻的噱頭來神化自己,是曆代開國皇帝發跡前所慣用的政治手段。但是,不管怎麽說,“劉寄奴草”這味藥名卻因此流傳開來,並沿襲下去,以至於醫學大師李時珍對這種說法都深信不疑,“宋高祖劉裕,小字寄奴。微時伐荻新洲,遇一大蛇,射之。……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藥而反。每遇金瘡敷之即愈。人因稱此草為劉寄奴草”(《本草綱目草部》)。筆者考證,“劉寄奴草”是中醫學上唯一一味以皇帝小名命名的中草藥。

  有了“劉寄奴草”,劉裕部隊的戰鬥力大大提升,為他日後南征北戰、縱橫沙場提供了堅實的醫療保障。此外,因為有“劉寄奴草”,劉裕還成功地迷惑了桓玄。元興二年(403)十二月,桓玄篡位,劉裕非常不滿,招來諸多猜忌。不久,桓玄詔令劉裕進京,劉裕以“金創疾動,不堪步從”為由沒有入朝。其實,劉裕身邊常備“劉寄奴草”,還怕這點傷,因此騙過了桓玄,為他“徐於京口圖之”(《宋書武帝紀》)並最終擊敗桓玄,贏得了充足的謀劃時間。久而久之,“劉寄奴草”竟成了兵家的常備良藥,“劉寄奴”這個名字越來越響,劉裕的聲望也越來越高。後來,“劉寄奴草”又有了一些別的叫法,如金寄奴、烏藤菜、六月雪、九裏光等等,而“劉寄奴草”這個叫法卻曆經千年不倒,直到現在還廣泛應用。

  除了用於中醫學,劉裕的小名還被命名為一座古城池--寄奴城。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孫恩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聚眾造反,“前將軍劉牢之東討,牢之請高祖(按:劉裕)參府軍事”(《宋書武帝紀》)。劉裕作戰勇猛,膽識過人,短短幾年便成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麵的高級將領。隆安五年(401)三月,孫恩從海中北上進攻瀕海的海鹽縣城,海鹽百姓人心惶惶。危急時刻,劉裕晝夜兼程,第一時間趕到海鹽,奮力抗敵。由於孫恩兵勢浩大,海鹽易攻難守,劉裕便在漢代故邑城的基礎上重建城池,“築城於海鹽故治”(《資治通鑒》),並命名為“寄奴城”。依托這個陣地,劉裕多次擊退孫恩的瘋狂進攻,最終“乘其懈怠,奮擊,大破之”(《宋書武帝紀》),既維護了社會穩定,也使海鹽百姓免遭戰火塗炭。

  關於“寄奴城”,《海鹽縣誌》中有明確記載,“海鹽……漢代稱鼓邑城,南北朝宋劉裕時在這裏築城,稱寄奴城”。自古至今,以皇帝的小名命名的城鎮,除了“寄奴城”,恐怕找不出第二個來。昔日的“寄奴城”,由於地勢較低,在曆經千年的滄桑巨變之後,如今沉淪於茫茫大海久矣,但“寄奴城”三個字卻在江浙一帶影響甚廣,流傳甚久,並永久地紮根後文人的詩詞作品中。如,元代嘉興孝子過宗一有詩雲:“寄奴王者亦英雄,更愛風流顧侍中。今日孤城滄海畔,一天紅日晚來風。”清代嘉興詩人朱彝尊的“鷹案絕頂海風晴,烏免秋殘夜並生。鐵鎖石塘三百裏,驚濤齧盡寄奴城”(《鴛鴦湖棹歌》),以及清代陽湖(今江蘇常州)女詞人劉琬懷的“江南好,草綠寄奴城。沽酒客來雙屐滑,打魚人去一舟輕。浮玉望中明”(《補欄詞》),就是後人懷念“寄奴城”,紀念救命恩人劉裕的多重文學見證。

  劉裕從戎時,已是而立之年,按說應該早有了正式的名和字(劉裕,字德輿),而劉裕卻一直在軍隊中使用小名“寄奴”。這一點,從“劉寄奴草”和“寄奴城”的命名上就可以得到答案。在劉裕看來,頻頻搬出自己的小名,能讓部下覺得他親近,進而籠絡人心。久而久之,劉裕也習慣了自稱小名,在外麵如此,在家也如此。據《宋書宗室》記載,“太後謂上曰:‘道憐汝布衣兄弟,故宜為揚州。’上曰:‘寄奴於道憐豈有所惜。揚州根本所寄,事務至多,非道憐所了。’”太後,即劉裕的繼母蕭氏;寄奴,即劉裕。當時,劉裕已經封宋王,位高權重,與繼母說話時自稱“寄奴”,這一方麵說明了他尊敬繼母,一方麵佐證了他習慣自稱小名,一方麵也反映了劉宋史官們下筆時根本無需避諱皇帝的小名。試想,連劉裕本人都不忌諱自己的小名,後朝的文人墨客讚頌這位低調可親的英雄人物,還不信馬由韁?

  永初元年(420)六月,劉裕稱帝,以宋代晉,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劉宋政權。劉裕,這個當年曾一度被父親拋棄的苦命孩子,憑借自己的膽識、智慧、勇猛和“寄奴”這個響亮的傳奇招牌,最終修改了酸楚命運,登上了政壇巔峰,並奠定了維係了百年相對穩定的南北對峙格局。難怪後人想到他寄人籬下的辛酸遭遇,想到他定南燕、平後秦的英雄氣概,想到他倡導北伐、收複失地的曆史功績,想到劉裕的小名在軍事、醫學方麵的影響力,就忍不住會對“寄奴”二字追憶一番,感慨一番。此外,據《劉氏宗譜》記載,劉裕原名劉道成,“九十五世祖,劉翹,生子劉裕(道成)、劉道憐、劉道規,餘不詳。……九十六世祖,劉裕,原名劉道成,字德輿,小字寄奴”,令人驚奇的是,“道成”竟與後來推翻劉宋政權的蕭道成同名,這大概也是曆代文人在詩詞作品中普遍選用“寄奴”的一個原因。

  有褒,就有貶,有鮮花,就有口水。受人追捧的同時,“寄奴”也偶爾招來些諷刺和挖苦,如劉克莊的“寧書處士卒,不踐寄奴朝”(《雜詠一百首陶淵明》),方回的“文叔本僥幸,寄奴非英雄”(《擬古五首》)。至於辛棄疾的“人道寄奴曾住”在《四庫全書》中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這應該不是對“胡、虜、戎、夷”過敏的愛新覺羅氏所為,也不知是哪個覺得“奴”字刺眼的“奴才”下的黑手。嘲諷和篡改,擋不住後人對“寄奴”的追思。從陳維崧的“西風流落丹徒,想劉家寄奴”(《醉太平江口醉後作》),到章炳麟的“雪中原之塗炭,光先人之令聞,寄奴元璋之績,知其不遠”(《革命道德說》),可見“寄奴”風采不減當年。沒有蜷縮在史籍角落,而是經久不息地唱響於曆史長河,並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麵獨特旗幟,與曆代皇帝相比,寄奴--劉裕的小名無疑是最具傳奇色彩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