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曆史上真正的“白癡皇帝”是誰?

  說起“白癡皇帝”,多數人把票投給了晉惠帝司馬衷。平心而論,司馬衷雖然“不慧”,有庸的一麵,有昏的一麵,但他口齒伶俐,思維敏捷,對外界事物較敏感,情感比較豐富,生育能力也不錯,並且生有“幼而聰慧,武帝愛之,……奇之”(《晉書》)的太子司馬遹,所以決不是醫學上所講的白癡。關於這個問題,筆者曾在《被誤讀千年的“白癡皇帝”司馬衷》一文中闡明,此處不再贅述。那麽,曆史上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白癡皇帝”呢?有。這位一直被遺忘的“白癡皇帝”,便是晉安帝司馬德宗。

  關於司馬德宗的生理狀態,各種史籍的記載如出一轍。《晉書安帝紀》稱“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資治通鑒》稱“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饑飽亦不能辨,飲食寢興皆非己出”;《續晉陽秋》稱“安皇不慧,起居動止不自己出,(恭)帝每侍左右,消息涼溫饑飽之中,而恭謹備焉”。從小到大,從生到死,晉安帝不會說話,不知饑飽,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務全靠別人照料,這種真正意義上的“白癡皇帝”,在曆代皇帝中僅此一例。

  晉安帝的先天性白癡,可以說是他的父親--晉孝武帝司馬曜長期酗酒造成的。現代醫學證明,酒精能影響精子活動,降低精子質量,造成精子畸形,對生殖細胞和胚胎發育破壞力也極大,嚴重的還會生出畸形怪胎。司馬曜喝起酒來不管不顧,“溺於酒色,殆為長夜之飲,……醒日既少”,往往“肆一醉於崇朝,飛千觴於長夜”(《晉書》),“嗜酒,流連內殿,醒治既少,外人罕得進見”(《資治通鑒》)。在酒精長年累月地侵蝕毒害下,司馬曜生育能力下降地很嚴重,不僅生子寥寥無幾,而且生出了超級智障的白癡兒子司馬德宗。

  司馬德宗(382-418),司馬曜之子,東晉第十任皇帝。司馬曜共有兩子,長子為司馬德宗,幼子為司馬德文,司馬德宗比司馬德文大四歲,生母均為陳淑媛。太元十二年(387),司馬德文已經開始蹣跚走路、牙牙學語,而六歲的司馬德宗仍不會說話。司馬曜明知司馬德宗是個白癡,智力遠不及小兒子司馬德文,將來不能擔當國家重任,但為了維護“立長”的傳統皇位繼承製,仍咬牙將他立為太子。太元二十一年(396),司馬曜因為一句玩笑話在醉夢中被張貴人害死,司馬德宗即位,從此揭開了他沉淪起伏的屈辱悲劇命運。

  司馬德宗先天不足,坐不正當,站不穩當,長大後,體能雖然增進了不少,但不能像生理正常人那樣麵南背北,發號施令,治理國家。在人們眼裏,司馬德宗隻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征,一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而他本人充其量是一個隻會吃飯的傀儡。即便如此,但他頭上那頂皇帝的帽子卻惹人垂涎,受人利用,所以,司馬德宗即位後隨即成為權臣把持朝政的擋箭牌和爭權奪利的護身符。司馬德宗在位期間,朝政大權先後落在了司馬道子、司馬元顯、桓玄和劉裕之手。所以,了解“白癡皇帝”司馬德宗,必須從這四人說起。

  司馬道子是司馬曜的弟弟,初為司徒、會稽王。司馬德宗即位後,以“道子為太傅,攝政”,司馬道子以親叔叔的身份輔政,掌握了東晉大權。隆安元年(397),司馬德宗十六歲,“加元服,改元,增文武位一等。太傅、會稽王道子稽首歸政”(《晉書》),名義上雖然“親政”,但朝政大權實際上仍由司馬道子把持。司馬道子昏聵懦弱,聽信奸佞,專事聚斂,奢侈無度,朝政日趨腐敗,地方勢力不斷膨脹,農民起義屢屢爆發,東晉王朝威信掃地,中央權力驟然衰減,“德宗政令所行,唯三吳(吳郡、吳興、會稽)而已”(《魏書》)。

  隆安元年(397),京口守將王恭、江陵守將殷仲堪因不滿司馬道子,憤然舉兵對抗朝廷,桓玄、庾楷等人也紛紛響應。麵對四路大軍,司馬道子不知所措,索性把政權全部交給兒子司馬元顯。司馬元顯比較聰明,雖然通過策反利誘、借刀殺人、以敵製敵等方法除掉了王恭和殷仲堪兩大勢力,而桓玄卻乘機占據了江陵,進而控製了東晉三分之二的領土。桓玄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向來藐視皇權,覬覦皇位,實力大增後變得更加桀驁不馴。司馬元顯不能容忍桓玄做大做強,積極謀劃除掉對手桓玄,期間,司馬德宗被派上了用場。

  元興元年(402)正月,司馬元顯以司馬德宗的名義下詔書,公布桓玄種種罪狀,自任大都督,調兵遣將,征討桓玄。與此同時,桓玄也發出檄文,羅列了司馬元顯的一大堆不是,兵鋒直逼國都建康,矛頭直指司馬元顯。火,是誰點起來的,隻能由誰去滅。司馬元顯畢竟年輕,因懼怕桓玄威名而遲遲不敢出兵。二月,大臣們特意為司馬德宗換了身軍裝,扶著他到西池為司馬元顯踐行,以示重視,“帝戎服餞元顯於西池”(《晉書》)。皇帝都出麵了,司馬元顯隻好硬著頭皮出征,結果不戰而敗,不久被殺,司馬道子也被流放。

  占據建康後,桓玄曆任太尉、楚王,統領百官,大權獨攬。司馬德宗也由此轉手,再次成為權臣操控下的傀儡。桓玄初入建康,做了一些黜奸佞、擇良才的政治秀,很快便原形畢露,驕奢淫逸起來。後來,三吳一帶發生大饑荒,餓殍無數,桓玄照舊大吃大喝,卻大幅度削減了司馬德宗的供養,“玄削奪德宗供奉之具,務盡約陋,殆至饑寒”(《魏書》)。與此同時,桓玄也加緊了篡位的步伐。元興二年(403)十一月,桓玄命卞範之扶著司馬德宗的手寫下禪位詔書,又命王謐解下了司馬德宗的璽紱,司馬德宗糊裏糊塗地下了台。

  桓玄沒有殺掉司馬德宗,而是將他安置到潯陽,封固安王,也可以佐證司馬德宗是個白癡,桓玄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裏。桓玄稱帝後,朝令夕改,紀綱不整,廣建宮室,大興土木,政局變得動蕩不安,地方將領蠢蠢欲動。元興三年(404)四月,劉裕舉兵京口,匡扶晉室;劉毅在廣陵響應,聲勢浩大。做賊心虛的桓玄急忙挾持司馬德宗,從潯陽逃往江陵。逃亡期間,桓玄“經日不得食,左右進以粗粥,咽不能下”(《魏書》),連他自己都吃不上,喝不上,哪裏顧得上司馬德宗。“白癡皇帝”司馬德宗淪落到如此境地,讓人可憐。

  桑落洲、崢嶸洲兩次兵敗後,桓玄主力殆盡。大勢已去,桓玄急於逃命,把司馬德宗丟在江陵,帶領部分親信逃往四川,路上被劉毅將士殺死,與此同時,桓氏一族遭到了清算。五月,劉毅率兵占據江陵,司馬德宗“複幸江陵”,暫時脫離了苦海。然而,到了閏五月,桓玄的侄子,也就是成為漏網之魚的揚武將軍桓振,卻伺機再次攻陷江陵,劉毅等人隻好退守潯陽,“帝複蒙塵於賊營”(《晉書》),司馬德宗又一次落入敵手。當時,司馬德宗身邊隻剩下司馬德文,由司馬德文照顧其生活起居,這對癡兄難弟在桓振的挾持下相依為命。

  桓振控製江陵後,報仇心切,便闖入司馬德宗的住處,瞪圓雙眼,怒氣衝衝地說:“臣門戶何負國家,而屠滅若是”,桓氏家族哪裏對不住國家,竟遭到滅族慘禍?!同時,桓振“躍馬奮戈,直至階下”(《晉書》),想結果司馬德宗的命。司馬德宗是個白癡,根本不清楚此時命懸一線。關鍵時刻,還是司馬德文反應快,為司馬德宗解了難。司馬德文對桓振說:“這並非我們的主意,你沒看到我們兄弟二人的處境嗎?”一句話,說得桓振下馬拜服。元興五年(405)三月,司馬德宗被迎回建康,在遭廢黜一年零四個月後重登皇位。

  在劉裕的控製下,“白癡皇帝”司馬德宗隻能再次淪落為傀儡。此後,劉裕曆任相國、宋公、宋王,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東晉的軍政大權,等待時機取而代之。到了義熙十四年(418),劉裕的勢力和聲望如日中天,改朝換代易如反掌,但想到“昌明之後有二帝”(《晉書》)的讖語,認為司馬德宗之後應該還有一位東晉皇帝,便尋找機會害死司馬德宗。司馬德文看穿了劉裕這一心機,於是形影不離地守候在胞兄身邊,使劉裕下不得手。十二月,劉裕利用司馬德文“有疾,出居於外”(《資治通鑒》)的空當,派人縊死了司馬德宗。

  六歲封太子,十五歲登基,司馬德宗曆經數次轉手,最終沒能逃過死劫,享年三十七歲。司馬德宗生前立有王皇後,但以他的生理狀態,二人隻能是名義上的夫妻。司馬德宗有沒有其他妃嬪,史料不詳。不過,司馬德宗生理畸形,染色體變異,所以一生無兒無女。為了再立一位皇帝,劉裕將司馬德文推上龍椅,是為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六月,劉裕逼迫司馬德文禪位,東晉滅亡。兩晉政權的奠基者司馬懿“聰明多大略”(《晉書》),可後代偏偏出了個“白癡皇帝”司馬德宗。如果泉下有知,司馬懿準保會氣得再死上一回。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