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皇是指太上皇的父親,皇帝的祖父,是中國古代帝製度中的最高虛位。帝王將帝位傳給下一任皇帝(繼任者大都是其兒子)後成為太上皇,而其繼位者若是再退位,則繼任者升為太上皇,而原本的太上皇則升為地位最高的無上皇,近似於女性中的太皇太後。但縱觀曆史,無上皇出現的概率比太皇太後少了許多。這一點並不奇怪,皇帝們不到山窮水盡絕不讓位,曆代的太上皇尚且不多,更何況無上皇。
中國古代的第一位無上皇是北齊後主高緯。在承光元年(577年),因北齊軍隊無法抵擋北周的的進攻,北齊即將亡國。高緯為避禍而將帝位內禪於太子高恒,是為北齊幼主。高緯成為太上皇。不久,太上皇高緯再命幼主讓位任城王高湝,於是太上皇高緯成為了無上皇。然而,成為無上皇之日也是他的滅國之日,其荒唐的人生結局可歎複可憐!
高緯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五位皇帝,北齊武成帝高湛的長子。天保七年(556年),高緯生於並州(今太原)的王邸。少年時容儀美好,為父親寵愛,拜為王世子,大寧二年(562年),被立為皇太子。河清四年(565年),武成帝禪位於他。
高緯即位時,腐朽的北齊政權已經搖搖欲墜。他不僅不思進取力挽狂瀾,而且不學無術,不務正業,荒淫無道,荒唐至極。高緯自稱“無憂天子”,玩的花樣也別出心裁,最雷人的就是他自己作詞作曲,抱著琵琶自彈自唱,唱到興處,還命令上千名太監、奴婢一起給他伴唱,場麵宏大火爆之極,堪稱“樂隊組合”的開山鼻祖。他每天都和後妃、宮女在一起廝混,隻顧吃喝玩樂,十天半個月不上一次朝。哪個大臣勸他勤於政事,輕則被罷官、重則被殺頭。他的身邊圍繞的都是些對他阿諛奉承的人,這些人有的四處為他物色美女,有的為他修建富麗堂皇的宮殿供他遊樂。這些禍國殃民的人卻都得到了他的重用。朝堂之上,可謂黃鍾毀棄,瓦礫雷鳴。
高緯在位不到十年,豪華宮殿建了十幾處,北齊都城鄴城裏的寺院比他父親高湛在位時多了將近一倍。好笑的是,有一次大臣們有重要的事情向高緯上奏,走了很多寺院才找到他。廟堂之高腐朽如此,江湖之遠的民不聊生就更可想而知了。
政治上的極其腐敗,導致了北齊軍隊的衰弱,其軍事力量江河日下,尤其是昏庸的高緯錯殺名將斛律光後,使得北齊頓失抗擊北周侵略的國之棟梁,遭遇了被滅國的命運。
斛律光,敕勒族,字明月,朔州人,北朝北齊名將。斛律光出身將門,其父斛律金是齊的大司馬,還封為郡王,流傳千年的名曲《敕勒歌》最初就是斛律金唱出名的。斛律光馬麵彪身,神爽豪傑,不善言談,少工騎射,以武藝知名。17歲時隨父征周就大顯神勇,射倒並生擒宇文泰的長史莫孝暉。546年,高澄(高緯的伯父)至晉陽打獵,斛律光一箭射中一隻大雕之頸。高澄取而視之,大加讚賞,當時稱他“落雕都督”。
極富軍事才能的斛律光屢次擊破北周軍隊,564年時北周,突厥二十萬聯軍攻齊,在太和穀斛律光與敵軍遭遇,北周軍隊潰退,大將王雄衝入斛律光陣中要和他單挑,斛律光一時左右皆散,他隻剩下一奴一矢,王雄持槊和他相隔丈餘,對他說:“吾惜爾不殺,當生將爾見天子。”斛律光一箭正中王雄額頭,王雄死後,斛律光趁勢掩殺過去,斬3000餘人。570年周大軍圍宜陽,斛律光率三萬步兵解圍,在定隴與周軍遭遇,斛律光身先士卒,英勇出擊,擊潰敵人。不過這次斛律光並沒有解圍,對峙一段時間後退走,宇文憲率5萬周軍追擊,斛律光縱騎反擊,俘宇文英等。宇文憲又令宇文桀等率步騎3萬攔擊,斛律光大破之,斬梁景興,獲馬千匹。同年12月,斛律光自平陽率步騎5萬進抵汾北,築平隴等13座戍鎮,擊敗北周名將韋孝寬等,俘斬周軍數以千計。
斛律光以軍功累官至大將軍,其父去世後,又襲鹹陽郡王,拜左丞相。他有一個女兒作了皇後,兩個女兒是太子妃,子弟皆封侯作將,還娶了三位公主。他的弟弟外律羨都督幽州刺史,在邊境築城設險,養馬練兵,修水利、勸農耕,威震突厥。全家功高位顯,門第極盛。因此,斛律光常為此擔憂,怕惹來禍患,居家很嚴,生活節儉,不謀私利,杜絕賄賂,門無賓客,也不肯幹預朝政。北齊後主高緯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他寵信祖(王廷)、穆提婆等小人,政治黑暗腐敗。斛律光非常討厭這些人,說“目人用權,國必破矣”!引起了他們的忌恨和陷害。北周名將韋孝寬屢與斛律光交戰皆不能獲勝,他知道高緯昏庸,又聽說斛律光與祖廷等權臣有隙,便製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謠言,編成兒歌,在鄴城歌唱,歌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謠言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祖廷等乘機向高緯進讒言,又指使人誣告斛律光謀反。武平三年(公元572年)六月,高緯假賞給斛律光駿馬一匹,約其第二天遊觀東山,誘到宮中,將其殺害,時年58歲。並以謀反罪盡滅其族,還派人抄家,結果隻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並無餘財。
高緯自毀北齊之棟梁,朝野皆為之痛惜。而周武帝宇文邕得到斛律光被害消息極為高興,下令大赦境內,於公元577年發兵長驅攻入鄴城,滅了北齊。“《北齊書斛律光傳》記載,周武帝宇文邕下詔追封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並指著詔令對眾人說: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
北齊之滅亡,與高緯瘋狂地迷戀馮小憐也不無關係。馮小憐本是穆皇後身邊的一名侍女。據《北史》記載:馮小憐“慧黠,能彈琴,工歌舞”。是一位聰明、漂亮,又有才情的女子。
當時,高緯正寵愛彈得一手好琵琶的曹昭儀,穆皇後為了與曹昭儀爭寵,就把自己的美侍女馮小憐送給高緯,以轉移高緯的感情。不想,這雖然使高緯冷淡了曹昭儀,但馮小憐卻更勝曹昭儀萬分,她天生麗質且風情萬種,高緯被她迷得更是神魂顛倒。從此,高緯專寵馮小憐,“坐則同席,出則並馬”,還發誓說“願得生死一處”。
馮小憐是一個天生的尤物,容顏美麗無比,肌膚吹彈可破。高緯對其愛不釋手,與大臣們議事的時候,也要把馮小憐抱在懷裏,或放在膝上,耳鬢廝磨,卿卿我我。無恥皇帝高緯甚至還讓馮小憐一絲不掛躺在朝堂的案幾上,並時不時的作出各種動作,讓大臣們一飽眼福。聽著大臣們讚不絕口的諛詞,高緯高興得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當場幸之。“玉體橫陳”的典故也由此流傳下來。
就是這位令高緯須臾不能離之的馮小憐,恃寵而驕,在戰爭中幹了不少親痛仇快的事情(高緯居然都完全順著她),加速了北齊的滅亡。
北周武帝看到高緯這樣淫亂、昏庸,於是禦駕親征,討伐北齊。北周的軍隊猛攻晉州時,高緯帶著馮小憐正在附近打獵,得到快報後,決定調動軍隊增援晉州。誰知馮小憐這時玩興正濃,嬌滴滴地和高緯說:“再殺一圍吧。”於是,後主就再殺一圍,將增援的事情拋之腦後。等到這一圈遊獵結束,晉州已易主,落入北周之手。
北齊的軍事重鎮平陽(今臨汾)很快也被北周占領。馮小憐認為戰爭和狩獵一樣好玩,於是慫恿高緯親自帶兵反攻平陽,她要親眼看戰爭好不好玩。高緯果然滿足她的要求,北齊大軍到了平陽城,人馬乘勝欲進城之際,高緯忽然傳旨暫停,請馮小憐觀戰。馮小憐對鏡好一番梳妝打扮,等她千呼萬喚始出來時,防守的北周軍隊已經搶修好了塌垮的城牆,結果北齊軍隊失去了絕佳的反擊時機。
此時,高緯就要對平陽下達總攻命令,馮小憐卻認為天色已晚,她無法看到攻城之戰的盛大場麵,要求明日再戰。第二天北風怒吼,馮小憐又要求暫停攻城,結果等到風停天晴,北周增援的大軍趕到,兩軍連日血戰,北齊軍大敗。
兩軍交戰時,齊軍其實並不弱。壞事就壞事在馮小憐動搖了軍心。且說當時高緯和馮小憐並馬觀戰。忽然之間東翼陣腳略有退卻,馮小憐嚇得花容變色,大叫“軍隊敗了!”高緯手下將領諫勸:“半進半退,戰之常理。陛下您如果馬足一動,人情駭亂,軍旅不可複振!”可高緯卻不聽,帶著馮小憐奔逃而去。齊師大潰,被殺萬餘人。一行人跑到洪洞,馮小憐又在帳中塗粉施朱,從人又大叫周兵到,於是大家又跑。其間高緯忽發奇想,讓太監化妝回晉陽取皇後衣飾,封馮小憐為左皇後,在逃跑途中讓小憐穿上皇後禮服,反複觀瞧欣賞後接著奔逃,真是荒唐得可以。
北周軍接下來就攻打晉陽(今太原),馮小憐看到木架搭成的天橋垮了下來,認為是不祥之兆,一再要求後主放棄晉陽返回鄴城。後主言聽計從,北周又將北齊重鎮晉陽收入了囊中。
高緯任由馮小憐戰場撒嬌終致亡國,成了曆史上的悲劇笑話,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寫兩首《北齊》以哀之:
其一: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其二:
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
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
攻破晉陽後,周武帝宇文邕親率諸軍乘勝進攻北齊的京師鄴城。高緯退至鄴城後,禪位於皇太子高恒,恒時年八歲。六年正月,高恒從鄴城出逃濟州。宇文邕圍攻鄴城,焚燒西門,北齊軍戰敗。高緯率百騎東走。北周軍攻入鄴城,北齊王公以下官員皆降。高恒在濟州遣人持璽紱至贏州,禪位於任城王高湝,剛剛成為無上皇的高緯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遲勤追擊高緯和高恒至青州,齊將高阿那肱降,高緯、高恒率十餘騎倉促南逃,欲奔陳朝。在南鄧樹,被周軍俘獲。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俘小皇帝高湝以及廣寧王高孝珩等。隨後,周武帝遣軍平定各地反抗勢力,北齊亡,北周統一了北方。
被擄後,高緯被周武帝封為溫公。作為亡國之君的高緯,仍不忘向周武帝乞求把馮小憐還給他。周武帝不好色,笑言:“朕視天下如脫屣,一老嫗豈與公惜之。”仍以馮妃賜還高緯。然後就開演周朝獻俘太廟的大戲,高緯等家族大臣幾百人作俘虜降臣狀,跪於周國太廟前,至此北齊五十州,一百六十二郡,330萬戶人皆入於周。而後大擺慶功宴,周主令高緯起舞,高緯於是便翩翩起舞,媚態十足。
半年以後,為斬草除根,北周有人誣稱高緯謀反,高緯以及宗族百口包括三十多個王爺皆被賜死(隻有高緯兩個患白癡病和有殘疾的弟弟高仁英、高仁雅活了下來,被遷於西蜀偏僻之地終老一生)。
高緯被賜死後,馮小憐又被周武帝賜給其弟代王宇文達。宇文達本不好色,然而得了這個馮淑妃,竟被她迷住,非常寵愛。而代王妃李氏則被遺忘在淒涼冷宮,抑鬱終日。
不久宇文達被隋文帝楊堅所殺,楊堅稱帝後,又把馮小憐又賜給宇文達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詢。當年代王宇文達為寵馮小憐而冷落李氏,現在李詢的母親為了給女兒報仇,令馮小憐改穿布裙,每日舂米、劈柴、燒飯、洗衣,並且對她多方謾罵,還不時地給以叱責和鞭打,馮小憐哪裏經得起這樣的摧殘。她自知生無可戀,亦不能容於眾人,於是自縊而死,香魂一縷隨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