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前夕,蔣百裏和梁啟超等結伴歐遊。以巴黎為大本營,用一年的時間踏遍比利時、荷蘭、瑞士、意大利、德國等主要歐洲國家。歸國後梁氏撰成名著《歐遊心影錄》,蔣百裏則撰成名著《歐洲文藝複興史》。
歐遊之後的梁啟超,看到的是“科學破產”,徹底放棄“科學萬能”的迷夢,認為“中國不能效法歐洲”,主張中國人當在中國文化上“站穩腳跟”。歐遊之後的蔣百裏,看到的卻是“萬卉齊開,佳穀生矣”的盛景,認定中國必得走上“人之發見”與“世界之發見”的那條“文藝複興”之路,因為此路“實為人類精神界之春雷”,實為吾民族夢寐以求之“曙光”……
蔣百裏的《歐洲文藝複興史》一書,於文藝複興時期精神,體會很深。1921年問世後,14個月內連出了三版。當時正值五四運動之後,“民主、科學”兩大旗幟深入人心。蔣百裏在文中提出的“人之發見,世界之發見”兩點,正是“民主、科學”的生動注腳,引領了時代精神。《歐洲文藝複興史》被公認為是我國人士所撰有關文藝複興的第一本著作,至今還被用做中央美院的西方藝術史教材。
著名文史學家曹聚仁讀過本書後,以達芬奇之“多方麵的光芒”評蔣百裏:“百裏先生也是這樣一種人物,一生既為軍事學家,又為政論家,也擅長文史研究,詩詞都不錯,字也寫得很好,說話滔滔不絕,風趣橫溢。”
周維強以“文化史的名著”曾評價此書:“蔣百裏著述甚多,《國防論》、《歐洲文藝複興史》固然分別是軍事學和文化史的名著,而1938年8月在武漢《大公報》上連載的《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更是一部獨具慧眼、入木三分的作品。”
蔣百裏的《歐洲文藝複興史》在成書過程中,還因為寫序的事情,演繹出一則空前絕後的文化奇聞來,事情是這樣的:
《歐洲文藝複興史》約5萬言,梁啟超閱後大為讚賞,並評論此書為“極有價值之作,述而有創作精神”。蔣百裏便請梁啟超為此書作序。梁啟超下筆不能自製,一篇序言竟也寫了5萬字,與原書字數相等。他又覺“天下固無此序體”,隻好另作短序,而將此長序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單獨出版,反過來請蔣百裏為該書作了序言。這一趣事在當時轟動一時,被傳為文化史上的佳話。
眾所周知,梁啟超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而被譽為“把近代西方先進軍事理論係統地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的蔣百裏,則是我國近代卓有建樹的軍事學家與文史大家(蔣百裏還是大科學家錢學森的嶽父),他們倆聯袂演繹的這一段“作序”奇聞,點亮了近代文化史的天空,也為我們的文化史增添了些許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