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錕,字仲珊,直隸天津人。曹錕年輕時,曾是保定府街頭的布販子,小本生意,一年下來也賺不了幾個辛苦錢。他為人相當厚道,樂於助人,隻要有人要他幫忙,力氣出多少都心甘情願,一幫到底,隻要給他管飯就行,人送外號“曹三傻子”。就是這麽一個很不起眼的人,後來居然飛黃騰達青雲直上,一路飆升,直至當上了民國總統。
在民國曆任總統中,曹錕確實是素質最低的一個。他並沒什麽本事,之所以能平步青雲,靠得是與生俱來的“兩厚一福”。
一是憨厚。曹錕從小臉皮厚,憨厚寫在曹錕臉上,更體現在他的日常行為中,“曹三傻子”的外號,並不是說他真傻,主要是言其憨厚,容易被人利用與作弄。參加袁世凱的小站新軍時,憨厚與實在幫了曹錕的大忙。小站新軍,當時是大清國最先進的新式軍隊,招兵按曾國藩練湘軍時的規矩,不招城裏人,隻要那些鄉下土得掉渣的農民。按說,曹錕這種城裏的無業遊民,是新軍特別不願意招的,可是他的傻勁救了他。因為看起來,這個來自保定府的矮胖子比農民還要憨厚。曹三傻子進了軍營,如魚得水。傻子厚道,肯出力,不偷奸耍滑,而且認死理,對長官絕對服從,讓幹啥幹啥,從來不講價錢。自然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廣泛認可。
二是臉皮厚。曹錕以前混跡於保定街頭時,臉皮就相當厚。隻要看見人家請客,不管是誰請誰,隻要其中有他認識的,進去一P股坐下就吃。一次,曹錕蹭了一頓酒飯,多喝了幾杯,出門撞上一家娶媳婦,曹錕死活非要掀人家轎簾,看看新娘子的模樣。這下壞了事,人家是當地有勢力的,當場就要揍人送官,幸好幾個閑人拉住曹錕走得快,才沒被拿住。回到家,酒醒了之後,曹錕越想越害怕,幹脆,三十六計走為上,他溜了。去哪兒呢?正趕上袁世凱小站練兵,他投軍去了。曹錕因厚臉皮而闖禍,沒想到卻因禍得福,從此進入了軍界,命運出現了大轉機。臉皮厚在軍營裏變成了優點--長官和同僚怎麽拿他開心,甚至無端的羞辱,他都坦然接受,連一點不高興都看不出來。在那個時代,中國軍隊的帶兵官,大概都喜歡這種性格的士兵,於是,曹三傻子很快得到了長官的賞識,北洋軍官學堂招生,傻子被推薦了上去。待到袁世凱當民國大總統的時候,這個當年保定街頭的曹三傻子,已經是北洋軍嫡係主力第三師的師長了。
三是福將。曹錕是個特別符合傳說中“福將”特征的人--胖胖的,憨厚,脾氣特好。軍界的人多少都有點迷信,碰上福將,就是草包也得用。人家曹錕還是有福氣,運氣好,當師長之前,沒有多少仗可打,等到有仗打的時候,主要是吳佩孚給他頂著,南打也贏,北戰也勝。袁世凱死後,曹錕軍閥混戰中越混越好,越混越大,最後在1922年打敗奉係軍閥張作霖之後,控製了北京政府,他居然做了民國總統,而且是實權總統。
可笑的是,曹三傻子做總統也是傻做法。1923年6月直係軍閥把黎元洪逼下台,曹錕采納收買議員的辦法,在北京甘石橋設立議員俱樂部,為進行選舉的活動機關,規定選舉時出席議員每人賄以五千元支票。為了籌集賄選經費,他以借軍餉為名,通令直隸所屬170縣分大中小級,每縣籌借1萬元到3萬元不等。他用搜刮來的1300萬餘元,收買了一批國會議員。1923年10月5日,曹錕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10月10日,曹錕由保定入京,粉墨登場。結果被一向視民主政治為神聖的西方人罵為“豬仔總統”。曹錕賄選開了近代選舉作弊之先河,是民國政壇的一大醜聞。
誰知好景不長,總統的寶座還沒坐熱,曹錕的厄運便來了。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時曹錕被軟禁。1926年4月獲釋。後奔河南投靠吳佩孚。1927年2月,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即將抵達河南時,曹錕逃往天津,此後,長期寓居天津。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曾多次請曹錕出任偽組織頭目,但曹錕始終予以拒絕,保持了民族氣節。1938年5月,曹錕病死於天津,終年76歲。6月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