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十三章 孫立人這塊心病?

  蔣介石的警衛室主任叫石祖德,是蔣介石的近親。據石祖德私下告訴獨立第五十師師長李以劻說:

  蔣介石原來的計劃:第一步住溪口武嶺家鄉;第二步遷至福州;第三步遷至廈門鼓浪嶼;最後才去台北的草山或澎湖的馬公島。

  後來,因上海戰事節節敗退,這才匆匆至馬公島,從第一步計劃一下子跳到最後一步。那麽他為什麽不馬上去台灣呢?

  這就是因為孫立人駐兵台灣,不僅態度曖昧,而且據密報,他還與美方關係密切,電信往返頻繁……這不能不使蔣介石有所顧忌。

  國民黨的高級官員,大都是黃埔出身,是黃埔軍校曆屆畢業生。他們一談起自己是“黃埔的”,好像就有一種優越感。同僚中也往往以“黃埔×期”作為論資排輩的標準。所以在很多場合,蔣介石不是以“總統”身份出現,而是以“校長”身份出現。他也喜歡部屬稱呼他為“校長”,仿佛這樣一稱呼就有一種親密感,無形中成為嫡係。

  孫立人既不是黃埔學生,也不是日本士官學校出身(國民黨很多高級軍官都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孫立人與眾不同,他是美國西點軍校出身。

  孫立人是安徽舒城人,清華大學學生,1923年到美國進柏杜大學攻讀土木工程,1924年得學士學位後又進了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到1927年才畢業回國。1930年孫立人任上校團長時,立刻被親美派宋子文看中了,委任他為鹽務稅警總團團長。他是什麽時候取得美國信任的,這還得從抗戰時期說起。

  1942年,孫立人任三十八師師長,參加赴東南亞的遠征軍,在緬甸前線打退了日軍,使英軍得以解圍。從此,得到英軍統帥蒙哥馬利的讚賞。美國當時在中國的史迪威將軍也十分器重他。美國當局稱讚說:“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三十八師及其卓越的指揮官一出兵,就建立了他們的聲譽。在仁安羌的戰役中,英勇幹練的孫立人率領他訓練良好、士氣旺盛的部隊,完整無損地穿過了克欽邦,這真是罕見的成就。”

  第一次入緬的軍隊因為不知道緬甸的地理環境與特殊氣候,在軍隊經由野人山的撤退途中,全軍陷入死地。雨季大水成災,因無糧食,戰士餓死、病死、溺死大半,兵員損失嚴重。新二十九師9000餘人,到印度隻剩饑疲之眾3000人。杜聿明自己也差一點因回歸熱死在進軍途中。

  當時的指揮杜聿明命令三十八師孫立人跟他退往野人山。孫立人見形勢不對,沒執行杜聿明的命令,自己改道,用急行軍,趕在大雨到來之前到達印度。所以他那一師人馬,裝備不但未損失,而且還收容了一部分散兵與難民,一同退入印度,怪不得史迪威連呼“OK”,對孫立人稱讚不已了。這個史迪威,是蔣介石最感頭痛的一個人物。當時,蔣介石當然不可能詳知史迪威的兩個絕密計劃:一是發動一次倒蔣的政變;一是準備暗殺蔣介石。

  那是1942年年底,史迪威在給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電稿中,建議發動一次倒蔣政變,將包括蔣介石和何應欽在內的一批有親日傾向的中國政客和將領全部排除掉,由他與親美派人士通力合作,建立一個更加親美的中國政權。

  史迪威還打算讓宋美齡赴美“治病”,以便為順利實現政變掃清障礙。這個計劃後來未能實現,但是跡象是有所顯露的。

  1943年12月,史迪威在開羅晉見羅斯福時作了長談,返華後,他就向助手多恩交待了一道絕密的口頭命令:布置暗殺蔣介石。

  史迪威將羅斯福對自己說的原話轉告多恩:“你如果無法與蔣介石相處,又不能把他撤換,那就一勞永逸地把他幹掉算了。你明白我指的是什麽,選派一個對你言聽計從的人去執行吧。”

  於是,一個破壞蔣的座機的方案製訂出來了:當蔣乘飛機在空中航行時,突然發生故障,全體乘客被迫跳傘,而蔣介石和宋美齡所得到的,將是失靈的降落傘……

  多恩準備在蔣介石飛往印度視察正在那裏受訓的中國軍隊時下手。由於羅斯福一直沒有授權史迪威正式動手,這個方案也就沒能執行。

  但是,1948年12月美國的某些人士把李宗仁抬了出來,迫使蔣介石下野。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政變吧!

  在美國,史迪威的幽靈一直在虎視眈眈地注視著蔣介石。那麽在中國,史迪威的“孩子”——孫立人可靠嗎?這當然是蔣介石十分關注的事。

  孫立人自從在東北被免去新一軍軍長的職務,調任陸軍訓練司令後,便移駐台灣。他擁有三個軍的番號和人員,美國顧問團標榜孫立人組訓的部隊為“新軍”。

  孫立人的軍隊既為“新軍”,那“舊軍”為誰,不是很清楚了嗎?這樣一來,哪兒還有蔣校長的“黃埔”天下?

  美國顧問團常常吹捧孫立人為“偉大的軍事家”“常勝將軍”,開口“孫司令”,閉口“孫司令”,那又把“總裁”和“領袖”置於何地?

  最使蔣介石擔心和惱火的是,有人密報,美國顧問團透露:“五角大樓和麥帥(麥克阿瑟)想全力支持蔣介石,但國務院則想另外找一個人取蔣而代之。他們嫌蔣不聽話,名聲不好,而有意於吳國楨和孫立人。”

  吳國楨是文官,不在話下。孫立人有三軍人馬,又有美國後台老板撐腰,如果他有個風吹草動,蔣介石是難以對付的。這使蔣介石不得不大傷腦筋。

  蔣介石懊惱地想:時至今日,隻能忍辱負重,先派一個特別使者去見孫立人,想法將孫請來,看看他的態度。

  這個特別使者就是國民黨駐菲律賓大使陳質平。

  陳質平受命去台灣拜見孫立人,委婉說道:

  “蔣先生不想亡命國外,但求台灣一席之地。若孫將軍以為未便,則他父子徑去馬尼拉矣!”

  孫立人聽後嚇了一跳,連忙晝夜開會,商量對策。

  第二天,孫立人親率部下,登艦恭迎從馬公島來的蔣介石。孫立人誠懇地說:

  “台灣一切,當以領袖之命是從。”

  蔣介石麵露笑容,這是他幾個月以來,第一次露出來的淒楚笑容。他頻頻握著孫的手說:

  “蔣某從此息影田園,再不過問政治。孫將軍將來可以出任陸軍總司令。”

  孫立人聞之當然受寵若驚,把蔣介石迎上台灣島。

  1950年,台灣成立國民政府後,孫立人果然出任陸軍司令。1951年,又升為上將。

  但是好景不長,不久,孫立人就被免去陸軍司令職務,改任蔣介石的私人參謀長。

  1955年8月20日,蔣介石突然宣布:孫立人“洞悉其部屬活動,而沒有看清這是由共產黨策動的”,加以責難。

  孫立人如遭五雷轟頂,但已經來不及了。

  從這一天起,孫立人的職務全部被解除,軟禁在台中,去“閉門讀書,靜以思過”了。

  當然,這是後話。這個抗日戰爭中赫赫有名的孫立人,從此就在政治舞台上銷聲匿跡,在國民黨的官兵印象中,這位“陸軍司令”好像是個鬧獨立、搞分裂的異端分子。可是,孫立人心中的冤屈又能向何處訴說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