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一章 “資源”不走

  在張治中來到溪口以前,1949年的2月下旬,蔣介石曾打電報召見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同鄉到奉化溪口。這個同鄉就是鄞縣石塘翁家人翁文灝。翁是中國最早留學比利時的學生之一,是學地質的。1948年11月前,當過南京政府的資源委員會委員長,後來還當過南京政府的行政院長,也許這就是“學者治國”吧,很快就下了台。蔣介石這次召見他是放心不下資源委員會遷台之事。

  翁文灝和他的兒子——上海資源委員會中國石油公司工程室主任翁心源,接到電報後,一起到溪口慈庵墳莊去見蔣介石。蔣介石剛起床,長袍馬褂,麵色陰沉,擺擺手,算是讓翁氏父子坐下。

  翁文灝來溪口前,他的老朋友、翁的後任資源委員會委員長孫越崎,曾一再請他向蔣介石說一下:“資源委員會的南京五大廠,實無遷台的必要。”

  這南京政府資源委員會經辦全國的煤、鋼鐵、石油、有色金屬、電工、機械、化工、電力、水泥、製糖、造紙等所謂“國營企業”,是一個管理國家資源的政府部門。當時,資源委員會所屬各廠礦的職員約30000人,其中外國留學歸來和本國大學畢業的各項技術管理人員約占60%。此外還有各種技工和工人六七十萬人。

  1948年12月,蔣介石在下野之前特別召見了孫越崎,問他:“你們南京有幾個工廠?”

  “有五個大廠:電照廠、有線電廠、高壓電瓷廠、無線電廠和馬鞍山機器廠。”

  蔣介石沉吟半晌,說:“把這五個工廠遷到台灣去!”

  孫越崎的腦子“嗡”的一聲,這不是要把“資源”遷走了嗎?“資源”是不能走的呀!他自己呢,也希望留在大陸。於是他推辭說:“總統,現在外邊謠言很多,說江陰要封鎖,輪船不好雇,運輸有困難。”

  蔣介石沒有駁斥他,隻是盯了他一眼,慢聲慢氣地說:“京滬鐵路不是暢通無阻嗎?可以把機器設備由鐵路運到上海,再用輪船運去台灣。”

  “總統,鐵路運輸談何容易,五廠現在經濟已經很困難,拆、運、建,需要很長時間,又需要大筆經費。”

  “嗯,這不要緊,你做預算來,我交財政部照撥。你們一麵拆,一麵派人去台灣勘察廠址,免得將來還要再搬,費錢誤事。”

  “總統,設備可以運去,可是原料呢?原料都在大陸呀,這怎麽能運走……”

  “可以進口嘛!”蔣介石語氣堅定。孫越崎隻得點點頭。

  蔣介石對此事抓得很緊,他撥給資源委員會南京五廠拆遷費132億元,每天派人去督促拆運。孫越崎隻得租了一艘載重8000噸的新華輪船,泊在下關江心,通知各廠把機器拆運至下關碼頭。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下野了,孫越崎以為蔣介石要到外國去避難了,立即通知各廠把碼頭上的設備全部搬回原廠,重新安裝。

  蔣介石在溪口得知此訊,火冒三丈。這次召見翁氏父子,就是為了此事。他沒等翁文灝開口就說道:“我要孫越崎拆遷五廠去台灣,他沒有遷。我看他是糊塗了,說不定被資委會中的共黨分子包圍了。”說到這裏,蔣介石看了翁氏父子一眼,然後慢吞吞地說,“不過,這人是少有的礦業專家囉,我們該對他客氣一點。嗯,你回去勸勸他,叫他不要上別人的當。”剛說到這裏,俞濟時來請蔣介石和客人們用早餐。蔣介石一擺手,大家就向隔壁餐廳走去。

  餐桌旁,何應欽、張道藩、穀正綱三人正站著等候他們。感到有些委屈和納悶的翁文灝,麵向著何、張等人忽然冒出一句話:“我想現在南京各機關是沒有共黨分子的,恐怕還沒有。你們看是嗎?”

  翁文灝這話真說得有點出格,何應欽等三人聽到這突如其來的問話,感到莫名其妙,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隻好附和:“是呀!是呀!”

  “嘿嘿!”蔣介石聽了,不以為然。兩個月前的一天夜裏,他親自為幾十個空軍飛行員晉級授勳,誰知剛回到府邸,從燕子磯方向突然傳來轟的一聲,震得門窗搖動。他連忙叫人去查,原來就是他親自授勳的一位名叫俞勃的飛行員等五人,駕了一架B—24飛到北方去了,臨走時,還把三顆炸彈擲下來。教訓夠大的!眼前翁文灝又說這種話,他不禁皺起了眉頭,搖了搖頭。

  翁文灝回到南京,向孫越崎說起蔣介石的談話,孫越崎起初很吃驚,繼而想,蔣介石隻是說他“糊塗了”,“上當了”,這不過是把他當作“元旦文告”中所說的“失去信心”一類的國民黨人而已。現在蔣介石最注意的是軍隊,對於像自己這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人,也許不會那麽重視,心裏也就不那麽害怕了。

  不幾天後,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給孫越崎拍來一份電報:“奉層峰電令,南京五廠速遷台灣,盼電複。”

  這“層峰”是什麽意思?孫越崎想,這大概是指蔣介石了吧,因為蔣介石已經下台,當然不能再稱“總統”了,故以“層峰”代之。

  孫越崎隻好召集各廠負責人開會,向他們講明情況。各廠的負責人都默不作聲,期待地看著孫越崎,氣氛嚴肅。孫越崎鼓起勇氣說:“工廠不搬,電報不複!”他仍想采用拖的辦法來對付蔣介石。

  孫越崎的話一出口,電照廠廠長沈良驊立即站起來發言:“現在看來情況非常嚴重,也不知道將會產生什麽風險。工廠不遷台,是我們員工的共同願望,孫委員長說出了我們大家心裏想說的話。但是,將來追究起責任來怎麽辦呢?難道由孫委員長一人來承擔?”沈良驊沉思了一下接著說:“不!不能由他一個人承擔,我們這幾個人願共同承擔!”

  各廠的負責人都點頭讚同。

  沈良驊笑道:“第一件要追究責任的事是,為什麽搬到碼頭上的機器又搬了回來?”他放低聲調對孫越崎說:“唯一的辦法,就是由我們各廠廠長給你上個報告,說輪船開跑了,機器暴露在碼頭上,風吹雨打太陽曬,容易損壞,故請求搬回原廠。你批準我們的報告,指令各廠搬回機器,這樣,就可以減輕你的責任。這個辦法可好?”

  沈良驊說完,其他幾位廠長一致同意。孫越崎聽罷掉下了老淚,他哽咽地說:“我們大家共患難同生死,南京五廠的資源不能走呀!”

  蔣介石知道南京五廠仍無動靜,孫越崎連回電也沒有,又給湯恩伯去電催促。湯恩伯又發了第二封電報,並且派南京衛戍司令部的一個副司令親自送去。孫越崎這時才真正著慌了:“怎麽,老蔣還沒有忘記這件事?”

  孫越崎無法可想,就拿了電報去見李宗仁。

  孫越崎說:“李代總統,你正想派和談代表去北平,如果將南京五廠拆往台灣,對方就會說我們對和談沒有誠意,這對和談不利。此事雖是蔣總裁的意思,但外人不明真相,你和我都有責任呀!”

  李宗仁說:“對!不要拆遷了。”

  一直到南京解放,蔣介石知道這五個廠肯定是留在大陸了。他憤恨地罵了一句:“孫越崎誤國,撒我的爛汙!”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