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春節已過。蔣介石向蔣經國問起修家譜的事,蔣經國回答說:“我找到沙秘書了,叫他來報告好嗎?”
蔣介石點頭。這些天來,他除了密切注視各方麵的動靜,特別是南京那位“代總統”的一舉一動外,修譜的事是他最關心的了。所以當沙秘書進來時,他和顏悅色地問:“怎麽樣了?”
“報告蔣先生,”沙秘書鞠了一躬,然後呈上二尺大的藍色簿麵的《溪口蔣氏宗譜》謄寫本,“請先生過目。這裏有些安排,是由吳老定下的。”原來溪口蔣氏修譜,吳稚暉被聘為大總裁。吳稚暉是國民黨中的元老,隻是老糊塗了,有時候語無倫次,蔣介石有點瞧不起他。但他的文筆還是很可以的,所以請他來主持修譜。
沙秘書為什麽要把吳稚暉端出來呢?這有個緣故。
在修蔣介石家譜的時候,遇到兩件難以處理的事。一是蔣介石原配毛氏夫人的地位問題;一是蔣緯國的問題。
毛氏生於1882年農曆11月19日,奉化岩頭人,她比蔣介石大五歲。1905年,蔣到寧波文昌街陳家祠堂去讀書,蔣母命毛氏前去伴讀,夫妻感情甚好。過了半年,蔣把毛氏送回奉化溪口,自己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後又進入保定軍校,接著去日本留學。1910年,毛氏生了蔣經國。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訂婚前,強迫毛氏離婚,不過言明:離婚後仍住蔣的老宅豐鎬房,生活亦由蔣供給,仍為蔣氏家族一員。毛氏以後的生涯,就是誦經念佛,把希望寄托在蔣經國身上。
在蔣氏宗譜上,毛氏不能不提,因為溪口人都知道她是蔣介石的原配夫人,要是不提,莫說溪口人通不過,就是蔣經國的顏麵,也下不來。虧得吳稚暉異想天開,在宗譜中稱毛為“蔣母王氏義女”,是蔣介石的“義姊”。至於非毛氏所生的蔣緯國呢?當然不能說他是螟蛉。也虧得這位吳大總裁別出心裁,在宗譜中把他掛在宋美齡名下,算作宋氏所生了。但是吳稚暉很聰明,他叫沙秘書關於蔣介石自身這一條請蔣介石自擬,吳老頭隻是給蔣點明而已。
對於這樣的安排,住在寧波的蔣經國的娘舅毛懋卿老先生,大為不滿。他把蔣經國叫來,說:“你若知有生身之母,就不該承認這個宗譜!”蔣經國雙手一攤,無可奈何地說:“舅舅,這是嚴命,我不敢違拗呀!何況父親近來火氣很大。他老人家考慮到局勢,很想快點把譜修好。娘舅,你也知道,共軍已飲馬長江,和談如若不成,他們就要渡江南下的呀!”毛懋卿見外甥如此回答,也無話可說。
沙秘書見蔣介石翻閱家譜,並無不高興的臉色,才把心放了下來。沙秘書輕聲地說:“先生,這次修譜,寧波三一中學楊菊庭先生幫了大忙!”“是嘛!”蔣介石頭也沒抬,隻顧翻看宗譜。
“楊先生寫了一篇《蓮桂坊蔣氏考》,這篇文章重新考證了奉化蔣姓的祖先,是北宋時金紫光祿大夫蔣浚明。”
“哦?”蔣介石一掃愁容,連連點頭:“好,好!”自從他下野以來,這是人們第一次見到他的笑容。他對自己這位一千多年前的祖先是位金紫光祿大夫,頗感榮幸。他對沙秘書說:“我要推薦他到南京國史館去當編纂。”“這個——”沙秘書訥訥地說,“恐怕他不會去,他在寧波好幾所學校兼課,忙著哩!”
“那就算了!”蔣介石又不高興起來。
“還有呢,楊先生查出蔣浚明大人的牌位就在寧波白水巷蔣氏宗祠內;在寧波南郊柳亭庵旁還有蔣氏祖墳呢!”
聽了這話,蔣介石望著蔣經國說:“你聽見了吧?你應該馬上到寧波蔣氏祠堂去祭祀,元宵節快到了。”
蔣介石說完這話後,若有所思。他站起來對蔣經國和沙秘書說:“我想再修一個小家譜,這樣攜帶方便。另外馬上派人到上海去,定一班有名的戲班子來溪口,招待鄉親,共度佳節——與民同樂。”說完,不覺又蹙起眉頭,一聲長歎。
那沙秘書就是沙孟海,他的兄弟、弟媳都是著名的共產黨人,而且在京、滬一帶從事地下工作。沙孟海是被他的同學陳布雷拉進侍從室來,專門負責慶吊文字和修譜。蔣介石下野後由李宗仁代理總統,沙秘書已經離開總統府,躲在寧波江東其妻子那裏,被蔣經國發現又找來的。沙秘書正想乘機脫身,說:“蔣先生,我就到上海去修小譜吧!”
蔣介石說:“可以,不過,你陪我到天一閣去一次,找寧波幾位文人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