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很迷信,這是他從小受母親影響的緣故。自從他父親蔣肇聰染時疫亡故後,蔣母王采玉就茹素念佛,常帶著蔣介石到寺院、廟宇去敬神拜佛,求菩薩保佑,因此蔣介石也篤信起神明來了。盡管後來與宋美齡結婚,信仰基督教,但是他還是信佛,每到名山古刹,他就求神拜佛。
在生活中,有的事情是由於偶然的巧合,有的事情是必然性通過偶然性的表現。可是蔣介石一律歸結為神明保佑。
如1925年的秋天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蔣介石由廣州北教場黃埔軍校入伍生總隊部回城內軍校辦事處時,乘了一輛插有青天白日小旗的轎車。汽車剛發動,馬達就發生故障,司機隻好下車修理。蔣介石不耐久等,立即改乘隨從的汽車匆忙開走,這輛沒有插青天白日小旗的汽車,竟救了他的命。警衛排長黃友文帶領6名衛士,乘修理好的插著小旗的汽車隨後趕去。這輛車,在經過東坡樓附近時,遭到東坡樓第四軍楊金龍旅駐軍的猛烈射擊,油箱被打裂,汽車被打翻,衛士被打死打傷。蔣介石卻僥幸到了目的地。消息傳來,蔣介石大發雷霆,命令追查。駐軍的兩個連長招供,說是奉了楊金龍旅長的命令,叫他們“發現插有青天白日旗子的汽車,就集中火力把它打翻,把裏麵所有的人都打死,重重有賞”。
好險呀!蔣介石暗地慶幸是神明保佑了他,他才免遭橫禍。否則何以汽車馬達偏偏在那時出故障,讓他換乘了沒有插旗的小汽車呢?從此他就更加相信神佛了。
又如1926年北伐軍已經包圍了南昌城,總司令部設在離南昌三十幾裏的牛行車站旁邊,附近有一個關帝廟。一天傍晚,蔣介石和白崇禧散步到小廟。廟雖不大,卻有香火,還有幾個和尚。一個當家和尚看見蔣、白帶著衛士進來,皮靴鋥亮,知道是高級軍官,便上前雙手合十,念了聲:“阿彌陀佛!”蔣介石看見香火幾案上放著一個簽筒,便走上前去,順手抽出一支竹簽,看來看去,不解其意,便請老和尚破解。和尚問:“敢問將軍所問何事?”蔣答:“問戰事勝敗如何。”和尚說:“戰事是大吉大利,一定得勝,但是有一句話很要緊,要謹防‘切斷後路’。”蔣介石微微點頭,轉身叫隨從副官江誌航給和尚200元錢。回到牛行司令部,即由白崇禧打電話給預備軍調兩個團,靠近司令部。
第二天夜裏十一二點鍾,南昌城內的孫傳芳部盧香亭師,從地下隧道爬出來,對著牛行車站附近的總司令部衝來。虧得頭一天調來的兩個團的預備隊,把從地道中爬出來的敵人打死打傷多個,還俘虜了一千多人。白崇禧審問被俘的一個軍官:“爬出來的企圖是什麽?”“企圖切斷後路。”蔣介石得悉後心中暗驚:神明竟如此靈驗!從此他更相信菩薩了。
這次引退到溪口後,過了春節,他又尋思去武山廟拜佛求簽,以卜吉凶。武山廟,是溪口鎮上一座比較大的建築,有前後兩進高大的平房,廟門上照例畫著尉遲恭和秦叔寶兩尊門神。進了廟門,就是一個大天井。天井裏有戲台、畫梁飛簷;第二進才是大殿,神龕中坐著一尊菩薩,菩薩前的案桌上放置著燭台和大香爐,還放著簽筒。這次蔣介石不像北伐時那樣穿著軍裝了,他穿的是長袍馬褂,所以可以下跪叩拜。他燃上香燭,一邊念念有詞,一邊虔誠地拜了幾拜,然後雙手捧起簽筒,“刷刷刷”地抖出一根竹簽來。俞濟時連忙把簽拾起。蔣介石一看不禁“呀”了一聲,緊皺眉頭。俞濟時便找住持按簽示去扯簽紙。那黃色簽紙上印著幾句詩:“大意失荊州,關公走麥城。”下麵還有一行小字:“出師不利,出門不吉,破財失官。”俞濟時一看非同小可,忙示意住持再調換一張。住持又扯一張,由俞濟時遞給蔣介石,蔣拿來一看,幾個木刻宋體字跳入他眼簾:“困居長阪坡,失陷落鳳坡。”下麵也有一行小字:“出師不利,喪妻失偶,早求退路。”蔣介石拿簽紙的手不由得顫抖了。俞濟時連忙說:“這種事,不信則無。”“不許亂說,武山廟菩薩還是靈的。”蔣介石淒然說了一句。他立刻想起了他的原配夫人毛福梅曾經對他講過的事——
那是1936年年底,“西安事變”的消息傳到溪口,豐鎬房上上下下震驚萬分。毛氏連忙到武山廟求簽,簽上寫的是“秀才出門,狀元歸家”兩句話,煞是費解。後來,才被解說成:“‘秀才出門’是指蔣介卿出喪”,因為蔣介石被扣消息傳來時,其兄蔣介卿正在武山廟看戲,驚駭過度,中風跌倒,不省人事,抬回家不久就死了。等蔣介石被放回來,1937年4月22日才為其兄大出喪。“‘狀元歸家’,是指蔣氏父子平安回來”,繼蔣介石回來,蔣經國也從蘇聯歸國了。
唉!喪妻失偶,蔣介石不禁想起了他那被日機炸死的發妻毛氏。毛氏雖是一個農村出生的女子,上不了政治舞台,可是卻“頗稱賢淑,謹守閨訓”。她一直跟著蔣母信佛吃白衣齋,在豐鎬房經堂內供奉著觀音大士像,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都是她的齋期。他倆雖然離了婚,毛氏仍舊對他有禮有節,數十年如一日,隻有一次因為思念在蘇聯的兒子蔣經國,才與他爭吵……
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回到溪口。他已經有幾年沒回老家了。當他走進豐鎬房大門,未見有人;進了二門,還未見有人出迎。這時突然從外麵跑進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姑娘,徑直跑進裏麵去了。當蔣介石走到小天井那株冬青樹旁時,毛氏出來了,那個剛剛跑進去的小姑娘跟在後麵。毛氏氣呼呼地不由分說,用手指著蔣介石,一麵哭,一麵大聲訴說:“你這個死鬼,今天怎麽舍得回家來?你十年不回來,我都不想你,你永遠不回來,我永遠也不會想你。你把我兒子送到外國去,一去多年沒有音信,你好狠心,你還我兒子,你不還我兒子,我要同你拚命!”在場的衛士都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場麵怔住了,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校長夫人毛氏了,有點同情她,但也不敢上前勸解,隻有呆呆地站在那裏,看著蔣介石的麵孔。蔣介石不生氣,也不著急,一句話也不說,顯出很為難的樣子,走上前去,攙扶著她,半哄半拖地將她弄進裏屋去了。
毛氏住在正麵三間朝南的樓上東頭的一間屋,樓下三間廳堂裏設有香案,上麵擺著四五尊佛像,麵前擺著香爐、素油燈,還有個小木魚,香爐裏插著三柱線香。衛士們就在這裏休息。過了一會兒,毛氏出來招呼大家:“你們跟總司令一路來到我家,都辛苦了,我招待欠周,請大家不要客氣。”她那和藹的麵容,凝重的風度,使衛士們很有好感。衛士們說:“我們都是總司令的部下,也是校長的學生,您是我們的師母,用不著招呼我們,請師母進去陪總司令。”
蔣介石看著這豐鎬房內的一切,睹物思人,思潮滾滾。是的,毛氏很會理家,又愛清潔,臥室裏所有家具用品,都有生財冊登記,都有固定的擺設,不許亂動亂放。那個十四五歲的小姑娘是跟隨毛氏的侍女,名叫蔣聰玲,她每天打掃揩抹,忙個不停。聽到蔣介石要回溪口,毛氏就打發蔣聰玲到鎮上去叫幾個臨時工徹底大掃除,做到窗明幾淨,一塵不染。等蔣一回來,毛氏就親自下廚房,為蔣介石做幾樣家鄉菜。蔣介石特別喜歡吃雞汁芋艿,為此,毛氏每年要給蔣介石送幾十斤奉化芋艿頭和雪裏蕻鹹菜到南京去,兩人的關係並未因離婚而斷絕。宋美齡每次陪蔣介石回溪口,也總要帶些貂皮、人參送給毛福梅,三個人表麵上尚能“和平共處”……
蔣介石從毛氏又想到他的正式夫人宋美齡。他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遇見宋美齡,是在廣州孫中山的寓所,當時宋美齡剛從美國回來,到她二姐宋慶齡家去。蔣介石一見這位年輕的姑娘,就“鍾情”了。宋美齡對這個三十幾歲的青年軍官,也不乏好感。蔣介石在青年時期還是蠻神氣的。蔣介石這時已萌發了與宋美齡結合的念頭,便私下對孫中山吐露自己的打算。中山先生勸告他,宋美齡接受他求婚的可能性很小,叫蔣介石不要魯莽行事。據說,宋慶齡、宋老夫人也表示反對。宋老夫人認為:蔣一有原配,二不是基督教徒;而宋慶齡也不喜歡這個人。可是蔣介石下定決心要達到目的。1927年3月26日,在坐落於上海西摩路的武漢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的私邸裏,他又一次拜訪了宋老夫人,當然,主要目的還是要見到宋美齡。
這天晚上,宋宅請客,宋老太太安詳地坐在上首,不多說話。她的旁邊是宋靄齡,這時的宋靄齡已是孔祥熙的夫人,是支持蔣宋聯姻的。9點多鍾,從外麵進來一位瀟灑的姑娘,她就是宋美齡女士。蔣介石與這位宋三小姐一起上樓談話,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將近11點時,蔣介石才下樓,帶著隨從人員乘車到邁爾西愛路陳潔如處去了。
他已經決定和毛氏辦理離婚手續,同時,他也表示願意皈依耶穌基督,雖然他信仰佛教。
1927年,經過清黨,大批共產黨人被殺害,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正待繼續北伐之際,國民黨中央批準蔣介石休假10天。蔣介石決定趁假期請宋家的三小姐同到鎮江焦山遊玩。5月14日,他派了衛士隊長去邀請,5月15日上午,宋美齡女士乘了蔣總司令派來的一列專車,離開上海北火車站。下午3時,火車進入鎮江車站,站上有警察警戒。蔣介石未穿軍裝,穿了一套美國花呢西服,戴了一頂巴拿馬金絲草帽,足蹬白皮鞋,神采奕奕,背後站著一排衛士和鎮江公安局局長俞奮。站長在月台上指揮火車停下。正好專車停在蔣介石的麵前,他走上專車,同宋美齡握手後,急忙把宋美齡的手提包接在自己手裏,跟隨宋美齡緩步下車,乘上一輛新式轎車開到江邊,換乘小汽艇,直駛焦山。
焦山位於長江之中,山上有個廟宇,和尚不多,遊人也少,環境十分幽美。宋美齡一登上山就讚歎不已。他倆在焦山,每日早出晚歸,遊覽名勝古跡……
1927年下半年,蔣介石下野了。這第一次下野並沒有使他煩惱,因為他覺得國民黨內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代替他,下野也是暫時的;再加上他腰部患風濕痛,正想趁機到日本溫泉治療腰痛病,同時他也想去看看正在日本度假的宋美齡和宋老夫人。
宋老夫人一聽說蔣介石也來日本了,便帶著宋美齡東藏西躲想避開。可是宋美齡已經動心,她勸母親不要阻攔,她認為蔣是有“光輝前途”的人。蔣介石也拿出一份證件,說明他已因意見不合同原配辦好了離婚手續。最後,宋老太太終於送給這位未來的女婿一部《聖經》,並向他祝福。同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結婚了。婚禮分兩次舉行:一次在宋家,另一次是在大華飯店。1927年12月2日,《上海時報》對這個婚禮作了具體的報道:“昨天下午,當儀式舉行時,大華飯店的舞廳裏,足足有1300人。當蔣總司令同男儐相一起出現時……許多人鼓掌歡迎……”蔣介石結婚時不是穿軍裝,而是穿著西服,戴著白手套。舞廳裏掛著孫中山先生的大畫像。婚禮由北京大學前任校長、南京政府教育部長蔡元培主持。“宋小姐挽著他哥哥、前財政部長宋子文先生的手臂進來了……”從此,蔣介石與宋美齡雙棲雙飛,共議國事。
宋美齡確實幫了蔣介石不少忙,這是毛氏無法代替的。另外,宋美齡對蔣介石也很忠誠,他非常感動。如1936年“西安事變”後,12月22日那天,宋美齡和回到南京匯報情況的端納一同飛到西安。在飛機即將降落地麵時,宋美齡從她的手提包裏抽出一支左輪手槍,交給端納,請求他在軍隊企圖抓她時,把她打死。但是事實證明,她的顧慮是多餘的。蔣介石在12月22日的日記裏記載了見到妻子時的心情:“餘妻忽於下午四時乘飛機到西安,乍見驚訝,如在夢寐。餘日前切囑子文,勸妻萬不可來西安,不意其竟冒萬險而入此虎穴。感動悲咽,不可言狀。”宋美齡在《“西安事變”回憶錄》中也寫了他們見麵時的情景:“當逮捕他的人把我領到他的麵前時,他好像見到了一個幽靈那樣吃驚,他很快恢複了平靜。吾夫言曰:餘雖屢囑君千萬勿來西安,然餘深感無法相阻也。今晨餘展聖經,適閱及‘耶和華今將有新作為,將令女子護衛男子’句,今君果來此……”
可是如今,這位第一夫人卻遠在大洋彼岸,開展“夫人外交”去了,為的是想爭得“後台老板”的支持。這“喪妻失偶”之說,是指毛氏呢,還是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