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十五章 接待新生報名

  為了能夠在7月5日準時來到後塘中心小學,馮老師提早一天就來到西郊路693號,她到那裏先看看小兒子平山,在那裏宿了一夜,與陸子奇交流了一下近期的工作情況,陪小平山睡了一夜。第二天趁小平山還在睡夢中她就悄悄地起來,把孩子交給陸子奇,簡單地吃了一些昨晚過夜的泡飯,就在西城橋橋下乘了倒撐航船到半路庵上岸,走到梁山伯廟小學,才7點多。

  她來到學校,見鍾校長也剛剛到,鍾校長看見她這麽早就來了高興地說:“馮老師,你怎麽這麽早就來了?你是什麽時候從石碶動身的?”

  馮老師說:“我在西城橋過的夜,早上也就6點鍾出發的。”

  鍾校長說:“今天是報名,又不是上課,用不著這麽早的。我已經是早來了,沒有想到你比我還早。”

  他們在辦公室裏坐下,又等了一會兒才見其他幾位老師也陸續到來。又過了半個鍾頭光景,才有學生陸續前來報名,有自己來的,有由父母親一起陪著來的。

  不一會兒,馮老師坐著的辦公桌旁來了一對母子。孩子臉色黑黑的,母親也麵黃肌瘦的。一看就是個貧窮人家的母子。她熱情地向他們點點頭說:“歡迎,歡迎,小朋友,歡迎你來報名,你報幾年級?”

  “我兒子已經讀過幾年了,報四年級吧。”那個麵黃肌瘦的婦女代身邊的孩子說。

  “小朋友,你叫什麽名字?”她問這個瘦黑的孩子。

  “我叫張蓮芳。張是弓長張,蓮是蓮花的蓮,芳是芬芳的芳。”那孩子羞怯但卻口齒清楚地回答老師。

  “對,我兒子叫張蓮芳,大人名字要寫嗎?”

  馮老師點點頭說:“寫上也好,如果有什麽事情我們也好找家長。”

  “他爸爸不在家,就寫我的名字吧,我叫包阿鳳。”

  馮老師說:“哦,好好好,我記下來了,包阿鳳。”

  馮老師又望著個頭不高的孩子說:“你幾歲了?”

  張蓮芳說:“我已經十一歲了。”

  “嗯,好。你們家住在什麽地方?”

  “我們家住在唐家漕,就是陸家過去一點的地方。”蓮芳說。

  馮老師聽了怔了一下,望了那母子一會兒,似乎想起了什麽。她聽鍾校長講起過。在抗日戰爭時,這裏也是三五支隊的遊擊區。梁山伯廟附近的村莊,也常有三五支隊部隊來活動。唐家漕的村名她好像聽陳愛中說起過。而且看他們母子倆的穿著很粗糙,看來是家裏比較困難的那類人家。孩子的父親不在家,會不會父親也是三五支隊戰士?等開學以後有機會去訪問一下。

  “報名費要多少呀?”

  “先付2000元(約合現在20元人民幣)書雜費吧。9月1日來報到上學。”她的目光從孩子母親臉上收回來看著張蓮芳。

  孩子媽從衣服袋裏摸出一疊零零碎碎的鈔票來怯怯地問:“老師,這學費不知還要多少?”

  “不要學費的。”她友善地望著孩子的母親說,“我們鍾校長講過,學校隻收一些買書的書雜費,你們不用擔心,隻顧叫孩子來讀好了。”

  “好,好。謝謝老師!”她給了馮老師2000元法幣,又把剩餘的錢拿回去,放到她的一塊手帕裏包好再藏進衣袋裏去。現在她放心了,不要學費,隻收一點書雜費,這些剩餘的錢拿回去還可以糴些米。她把剩餘的錢藏好對老師說:“我這孩子在家時,成天割柴挑野菜,在田頭野畈裏到處跑,性情野野的,他讀書不用功,還承望老師好好督促他。”

  馮老師笑盈盈地望望張蓮芳曬得黑黝黝的小臉說:“看這孩子挺文靜的,他會用功讀書的。”

  包阿鳳高興地微笑了一下。

  “老師,那就麻煩你了,我們走了。”

  “慢走!慢走!”馮老師站起身來,熱情地望望這對母子,習慣地摩擦著雙手,笑盈盈地目送她們到辦公室門口。

  當包阿鳳帶著兒子走出辦公室門口,撐起小陽傘準備走出去的時候,她回頭望望那女老師時,發現她也抬著頭親切地目送著她們,當她和她的眼神相遇時,馮老師友善地又向她點了一下頭。

  報名這兩天,馮老師晚上就住在學校的教師宿舍裏。第三天報名工作結束了,再沒有什麽學生來,她見學校裏暫時沒有什麽事,就回到西城橋的“家”去。那天她走進去,看見她的小平山正由保姆張英領著在客廳裏玩,一見和蘭老師進去,他就高興地大叫:“媽媽!媽媽!”和蘭老師忙嚴肅地糾正他:“叫阿姨!叫阿姨!媽媽上次給你講了,以後要叫我‘阿姨’,不能再叫我‘媽媽’了。”三歲的平山,望著媽媽不理解地委屈地叫了一聲阿姨,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張英見是孩子的親媽來了,叫聲:“馮老師你來看孩子了。”張英說:“現在沒有外人就讓他叫幾聲也沒關係。”和蘭說:“得要讓他養成習慣,以後不能再叫我媽媽。”和蘭一麵做著兒子的規矩,一麵趕快放下那隻布提袋,把他抱過來,從袋裏摸出來剛剛從街上買來的幾隻和尚餅給孩子吃。張英看見馮老師,探詢地問馮老師:“你是從學校來的,還是從鍾村來的?”馮老師說:“我是從學校來的。”張英的意思是有沒有看到梅記,但她不好意思說。“你在這裏做,感到還好嗎?”張英說:“好的,蠻好的,李師母待我很好,家務也不大叫我做,就讓我領領孩子,吃飯也叫我和他們一起吃,還把好下飯夾給我吃,就像待自家人一樣。”馮老師聽了點點頭,望著自己的孩子說:“平山還乖嗎?晚上睡覺老實不老實?”張英點點頭說:“蠻乖的,在家裏他會自己玩,有時我抱他到外麵去走走,他也很聽話,在外麵這裏看看那裏看看,不哭,不鬧。”“晚上睡覺還好嗎,他是不是和你睡?”“他和我睡的。我們洗好澡,在外麵風涼一會兒,我把他抱在手上,拍拍他的背,一會兒他就睡著了。在夜裏,我抱他起來給他把一次尿,他又睡著了。這一覺他就能睡到大天亮。”和蘭老師聽了放心地點點頭。

  “嗬,馮老師你來了,放學了嗎?”馮老師見是陸子奇從樓上下來,就向她點了一下頭說:“我從學校回來,路過順便來看看孩子,看看你們。”陸子奇說:“上樓去,上樓去。”一麵說,一麵帶著馮老師到樓上去,馮老師便抱著小平山一起走上樓。張英就去廚房忙其他家務了。

  走到樓上,和蘭老師依舊領著小平山,讓他在自己身邊吃和尚餅。

  “後塘鄉中心小學還好嗎?”陸子奇問。

  “還好。那學校比上陽小學大多了。”

  “這個學校資師配備得怎麽樣?”

  “這個我還不是很清楚。”

  “學校的人手還夠嗎?”

  “剛去我也不是很了解。現在也沒開學。”

  陸子奇問:“你又見過鍾校長了嗎?”

  馮老師點點頭說:“碰到過了,這兩天學生報名他是天天來的。”

  陸子奇說:“這個鍾士康待人還真熱情,是不是?”

  馮老師點點頭。

  陸子奇接著說:“馮老師,既然鍾校長對我們這樣熱情,我們是不是再相煩他一下。除了你之外,我想讓他再給我們安排兩個人進去。”

  “啊?”馮老師聽了皺起眉頭來,“這兩個人是什麽人?我剛剛結識鍾校長,自己都還沒有站穩腳跟,怎麽好意思對他說呢?”

  陸子奇說:“這兩個人也是陳愛中剛剛對我講的,一個姓趙,一個姓鮑。姓趙的還隻是個18歲的姑娘,姓鮑的是個男青年,也才20歲上下。”和蘭老師靜靜地聽著。

  陸子奇接著說:“姓趙的女孩子叫趙彤雲,是寧波城裏的姑娘。十五歲時,日本人打進寧波來,她當時在開明街的靈泉小學裏讀書,日本人進來後,要讀日文,不讓中國學生讀中國的文字。她很生氣,她是一個中國人,不願意做亡國奴,寫了一篇抗議文章登在學校的黑板報上,結果被日本鬼子抓進去在監獄裏關了一個多月。後來還是街坊通過關係把她解救出來。出來後有人帶她去四明山投靠她哥哥的朋友,到梁弄的魯迅學院學習。畢業後參加民運工作,為新四軍籌糧做軍鞋,幫助老百姓辦夜校學文化。不久抗日戰爭勝利,新四軍北撤,大部分人跟部隊到北方去了,她當時才17歲,因年紀小,也沒有入黨,上級覺得她在國統區沒有什麽危險,就送她回家來。這個姑娘的哥哥也是我們三五支隊在鄞江區的革命同誌,後來她哥哥也隨部隊北撤到山東去了。現在這個女孩子失業在家,她感到很苦悶,老陳說我們四明山不久就要大發展的,很需要這樣的革命青年,讓她現在先出來鍛煉鍛煉。據說姑娘很活躍,讓她也到學校當個低年級老師,當年我們公德小學吸收藝友,不也有叫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當低年級老師的嗎?你是不是也向鍾校長說說看看……”馮老師起初沒吭氣。後來聽到這個女孩子的遭遇同情起來,哥哥跟部隊北撤去了,一時無依無靠的,她的心就軟了,說:“我向鍾校長問問看吧,行不行我就不知道了。”

  陸子奇又說:“你安排一個也對他說,安排兩個也對他說,索性,你把那個鮑望翰也給鍾校長說說吧。我想他會同意的。”

  “你真是得寸進尺,還要再安排一個。那姓鮑的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陸子奇說:“他是魯迅學院的學生,叫鮑望翰。後來也當過三五支隊的戰士,學曆也差不多。隻是因為還沒有入黨,覺得他留在後方危險也不大,所以也留下來了。你就一並給鍾校長說一下吧!和你一道工作。在學校裏還可以做做你的幫手。”

  和蘭白了陸子奇一眼,說:“真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呀。試試看吧,真正安排不下去我也沒有辦法。誰叫你現在成了我的上級呢。”

  陸子奇說:“我算什麽官呀,就算是一個芝麻綠豆官,也是你介紹我入黨把我培養出來的;既然你培養我,把我帶出來了,在工作上你就得支持我。你先給鍾校長說說看吧,要是真安排不了,我也不怪你,到時候我再到別的地方替她們去想想辦法。”

  馮老師沒好氣地又瞪了陸子奇一眼,說:“我說了你一句,你還我一夾籮,我說不過你。那麽這兩個人先得讓我見一見,有個印象。我要問問他們都喜歡做什麽,有些什麽特長,能教什麽課。”

  陸子奇笑著說:“這個容易,明天我就叫他們來你家見你。”

  第二天,陸子奇真的帶著那兩個年輕人來到馮家見和蘭老師。和蘭老師見了那兩個青年,感到人還誠懇,又都很年輕。那個叫趙彤雲的女孩子,長著胖胖的小圓臉,還一臉稚氣。聽她說還喜歡唱歌,馮老師說:“你倒唱兩句給我聽聽看。”她還真大方地唱了起來,她唱的是《鬆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聲音高亢而嘹亮,唱得淒婉又悲壯。她望著這個天真又可愛的姑娘笑了說:“你唱得不錯,有一副好嗓子。”她心中有數了。她又問鮑望翰:“你喜歡什麽,有什麽特長呢?”鮑望翰說:“我會畫畫,在魯迅學院學的。”馮老師聽了點點頭。最後她對那兩個年輕人說:“你們去學校教書,有什麽要求?比方說工資待遇什麽的。如果你們要求比較高,我是沒有辦法的。那個學校經費比較緊張。”那兩個人說:“隻要有個位置,有口飯吃就行了,工資有沒有都無所謂。”馮老師聽了點點頭,對他們說:“那好吧,過兩天有消息我會告訴你們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