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太空城裏創大業

  追求是成功的第一步,觀察是科學的金鑰匙,聯想是思維的雙飛翼。展開雙翼到廣闊無垠的科學長空裏去翱翔吧,它會將你帶到一個瑰麗的境界!誘人的前景,科學的未來,屬於那些不辭艱辛、永不收攏雙翼的探索者!

  “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孫悟空大鬧天宮”……在我國,流傳著多少關於“天宮”的神話故事;現代的中外科幻小說或電視劇目,更是不乏有關太空城市與生活的描寫。當然,人類是不會停留在神話故事、科學幻想裏麵的。人類正在創造條件,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激光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人類終有一天會建立起“太空城”、“太空村”,到那裏去進行科學實驗,製造新材料和新產品。

  這似乎有些蹊蹺:地麵上衣食住行這樣方便,水、電、氧氣充足,現代科學實驗手段齊備,為什麽要舍近求遠到太空裏奔波勞碌呢?原來,那裏有地球上所不具備的或很難獲得的實驗條件,如低溫、真空、失重和無菌等。在那樣的特殊條件下,一些物資將具有優異的特性,一些實驗會呈現出異乎尋常的現象,因而給科學技術帶來新的突破,使人類獲得新的生產力。

  自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被送入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人類的活動便開始向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邁進。近半個世紀以來,空間技術迅速發展,各國的偵察衛星、通信衛星、科學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紛紛到空間搶占“有利地形”。位於地球赤道上空距地麵約3.58萬公裏的軌道,是通信衛星、電視衛星和氣象衛星等安家的最佳軌道,衛星在軌道上繞地運行一周正好等於24小時,和地球自轉速度相同,衛星在軌道上猶如固定不動的空間站,故叫做地球同步衛星。30年裏,美國、前蘇聯、日本和歐洲國家爭相向這條軌道上發射了約300顆衛星,這條軌道上早已是“座無虛席”,近十幾年來,又有約200顆衛星發射入軌,這條軌道上真是擁護不堪。

  在這期間,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前蘇聯的“聯盟—6”和“禮炮—60”軌道站,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太空實驗室,也可以說是小小的太空城,宇航員們把它作為實驗基地,進行了工業、農業和科學實驗。

  宇航員們把太空實驗室變成一座小工廠,點燃了功率強大的爐子,熔煉和製造金屬合金、複合材料、特殊玻璃和半導體晶體等製品。這些爐子產生的熱高達到1000—2000℃,使少量的銀、銅、鋁、鋅、銦、镓和鍺熔化,混合成不同的均勻混合物,製造成具有獨特性質的優良合金;或使晶體材料熔化後重新凝固,形成不會發生畸變的純淨結晶。這樣的合金和晶體,在地球上的重力狀態下是不可能製造出來的,因為地球上的重力會使熔化的元素產生分離。此外,宇航員采用電子束和等離子弧等方法,進行了材料的焊接和切割,對發展宇宙工藝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宇航員還在太空實驗室的植物園裏觀察種子發芽,將向日葵種子發芽情況拍成照片,邁出了向太空農業研究的第一步。

  人類並不滿足於地球軌道站這樣的小小天地,正在計劃利用航天飛機和空間站去建造大型無人駕駛的“空間建築”——空間平台。人們將在空間平台上進行地球觀測、研究陸地——海洋——大氣的複雜係統,並在空間平台上建設空間工廠。人類還要在遠離地球的星球上建造大規模的太空城、太空村,到那裏去開采礦物、製造產品、進行科學實驗。

  人類第一座太空城將建造在哪裏?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在月球。它是地球的“貼身衛士”。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送兩位宇航員登月,自那以後,又有12位地球的使者先後訪問了月宮。他們在月球表麵共安裝了5塊激光反射板,從地球向月球表麵的激光反射板發射激光,然後,根據光速和激光往返時間,推算出地球與月球的平均距離。目前,國際天文學界共同采用的地月平均距離為384401公裏。近年來,激光測月精度已經達到8厘米左右。月球上沒有大氣,沒有大氣對陽光的散射,天空總是黑黝黝的,聲音不能夠傳播,那裏是一個無聲的世界,近在咫尺卻要靠對講機交談。沒有大氣層保溫,月麵上的溫差特別大,中午高達127℃,黎明前下降到零下185℃。月球上的重力很小,隻相當於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一個人體重60公斤,到月球上,隻有10公斤。由於這個緣故,人在月球上行走,飄飄然像騰去駕霧一般。

  月球上,有豐富的礦藏可供開采,有了礦產資源,又可以利用那裏的特殊環境條件,就地進行冶煉和加工製造。要開礦、生產,就要有工具,到那時,人類不可能從“石器時代”開始,而是要采用人類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可以預料,激光控製核聚變可能是太空城、太空村的最好能源,還是一種開礦和生產的強力手段。激光的一大特點就是功率強大,它是一種可以產生百萬度高溫的強大光束,能夠輕而易舉地穿透堅硬的材料,能夠使岩石瞬間化為灰燼,這樣光束不是比任何什麽樣的采掘和加工的機械都厲害嗎?

  人類第二座太空城將建造在哪裏?看來,火星是顆最受人類關注的行星。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多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和宇宙飛船。飛船在火星上成功著陸,揭示了火星的一些奧秘。從“海盜”飛船著陸地點來看,火星上非常幹燥,沒有液態水,大氣中含有微量的氧,溫度變化劇烈,中午28℃,夜晚降到零下132℃,因而沒有生物。然而,人們並沒有失去尋找“火星生命”的希望,據天文觀測和飛船探測,發現火星的赤道區和地下存在液態水,甚至有“大綠洲”。人類正在為登上火星做準備,美國10名女宇航員正在接受登陸火星的緊張訓練,因為從地球飛往火星的3年中,女性在壓力和寂寞方麵有較強的心理平衡能力和適應性。火星之謎,不久就會被人類揭開。

  人們在“太空城”裏工作和生活,第一需要是什麽?是氧氣,因為不呼吸不行。怎麽樣把氧氣輸送到遙遠的“太空城”裏去呢?我們看到,自來水管把水送到千家萬戶,煤氣管道將煤氣送進每家每戶。更大規模的輸油管道從黑龍江省的大慶出發,經過吉林省和遼寧省,把石油送到了河北省的秦皇島碼頭。那麽,采用什麽管道,能把氧氣或其他氣體從地球輸送到月球的或其他的“太空城”、“太空村”裏去呢?如果采用鋼管、塑料管,那得有多麽長啊!再說,地球和月球都在“走動”,一根38萬多公裏長的管子在空間裏“晃動”,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科學家認為,將來,激光有可能成為行星距離間輸送氧氣及其他氣體的有效管道。可真是科學發達,無奇不有,光還能成為“管道”!

  一根長圓筒形的紅寶石激光器,它的輸出端發射出來的激光光束呈管狀,這樣便形成了一根“激光管道”。

  在“激光管道”中,光束分布狀態是:中心“管道”部分光線稀疏,能量密度很小;周圍“管壁”部分光線密集,能量密度很大。如果把一種氣體通入“激光管道”,光束就會運載著這種氣體沿著光的傳播方向輸送過去。不必擔心,氣體的分子或原子是不會穿透具有較高能量密度的周圍“管壁”逃逸出去的。就這樣,激光光束構成了一種十分奇特輸送氣體的管道。這種“光管”和普通的自來水管、煤氣管完全不同,氣體與“激光管道”管壁的摩擦不會對氣體粒子產生阻力,恰恰相反,由於氣體要去的方向正好和光束傳播的方向一致,因而這種摩擦大大提高了光束輸送氣體的效果。

  采用“激光管道”從地球上向月球上輸送氧氣,在激光輻射裝置中必須有高精確度工作的特殊旋轉裝置,以便使“光管”軸線始終跟蹤月球的運動。為此,在月球上要記錄和接收地球發射激光的相對位置,並用校正脈衝向地球發出信號,請地球上的“回授裝置”來幫忙對正。

  此外,利用“激光管道”輸送氣體時,考慮到通常的溫度和壓力下的光的吸收和散射,會降低“光管”輸送氣體的能力,因此,要事先給氣體預熱。當把氣體加熱到離子狀態時,輸送速度就會變大。當溫度達到5000-6000℃時,利用光束的壓力可以很容易地加速氣體運動。這樣,再使激光輻射功率增大,就可以遠距離輸送氣體物質。

  這種“激光管道”輸送氧氣的設想,聽來似有些玄乎,其實不然,目前已能夠在有限距離內利用“光管”輸送氣體,將氧氣從地球上通過“光管”送到月球上去,不久就會實現。

  到太空去工作和生活,這一天已經為期不遠了。到那時,人們在“太空城”裏辦工廠,在“太空村”裏種果菜,好一派生機盎然的喜人景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