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

  中國之郵始於津。

  中國的第一個郵政代辦機構、第一部郵政規章、第一條郵路、第一張郵政資費表、第一套郵票都誕生在這裏。而“大清郵政津局”則是當時中國地地道道的郵政心髒,曾是全國郵務管理中心和郵運組織中心。

  位於聖路易路與維多利亞路(現天津營口道與解放北路)交口處的“大清郵政津局”門前先後掛過兩塊牌匾,先是1880年的“撥駟達局”,後來才是1908年的“大清郵政津局”。1911年,津海關將這一中國近代郵政的珍貴遺產移交給大清郵政。

  光緒二年(1876),清政府決定在北京、天津、煙台、牛莊(營口)、上海等五處海關以天津為中心,仿照歐洲辦法開辦郵政。1878年3月23日,天津海關率先發布公告,開始收寄公眾信件,中國近代郵政由此發端。

  大清郵政津局的郵差,當時統一穿著的“號衣”是鑲有紅邊和胸補的藍色衣服,上寫“郵政局郵差”字樣,每人懷揣一本大清郵政局發給的護照——相當於現在的工作證,從此,披星戴月走在他們的郵路上。

  不配馬匹的郵路,分成快班和慢班,隻能靠郵差徒步行進。以德州到天津計,慢班時,背一個扁擔,兩頭掛上郵件,要四天左右才能到。快班時,隻背一個小郵包,通常早晨從德州出發,必須在36小時之內趕到天津。這條直線距離210公裏,彎彎曲曲近230公裏的郵路,意味著郵差每小時必須走到6公裏多,中途沒有人替換,完全憑著毅力咬牙跑下來。

  一手搖鈴鐺,一手拎棍子,身後背郵包,是郵差的素描象。鈴鐺是走街串巷時,告訴人們“送信的來了”,而棍子則是為了打狗。

  那麽,漫漫郵路是怎麽跑出來的呢?

  1878年2月6日,是風和日麗的一天,用過早餐後,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騎著英國純種馬一路風塵直奔京城……

  經過試跑,京、津騎差郵路4月1日正式開通,全程125公裏。每天從天津到北京並從北京到天津運送郵件各一次,設楊村、河西務、張家灣三個中繼站。1880年,這條線路已經達到巡役3人、郵差11人、馬14匹的規模。

  京津騎差郵路由津海關聽差胡永安承包,每月付給他白銀110兩維持郵路。合同規定,由騎馬信差運送郵件,每班重量以40磅為限,時限12小時。從天津出發的郵班每天日落時出班,次日清晨到北京;從北京出發的郵班,每天下午四時出班,次日清晨到天津,趕發出港的船隻。如果信差往來運送郵件時間每超過半個小時,胡永安就要受到1元罰款的處分;如果郵件提前到達,每提前半小時,就增加5角錢運費。

  但胡永安接到的隻可能是罰款通知單而非獎狀。因為德璀琳忽略了一點,他試跑郵路是在陽光明媚的白天,而騎差出發卻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況且還有負重的郵件,最終,德璀琳不得不延長了天津至北京的時限。

  1896年3月20日,光緒皇帝正式批準開辦大清郵政官局。總理衙門委任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負責大清郵政官局事務。1897年各郵局正式對外辦理業務。

  中國近代郵政創辦之初,便有了“特快專遞”。“近代郵政初期,沒有‘特快專遞’這個詞,而做‘快信’或‘加緊快信’。”快信的郵遞費用要比平信高出一倍。

  郵筒出現前,寄信人要將快信送往海關書信館或華洋書信館,以及後來的大清郵政津局。書信館或郵局會將信件分類,分成“快信”和“平信”。隻要一有“快信”,哪怕僅是一封,郵差也會立即啟程,快馬加鞭趕往目的地。

  125年前,郵政資費價格不菲。德璀琳將國內郵資按照200英裏(300公裏)以內和200英裏以上分成兩類。第一類:信函(每重三錢七分五)收3分銀,報紙(十五錢)收1分銀,小包(七錢五分)收1分銀,郵袋(每七錢五分)收6分銀;第二類:信函收5分,報紙收1分,小包收3分,郵袋收10分。當時的1分銀等於16個銅板,而1個銅板能買一個燒餅。也就是說,寄一封300公裏以內的平信,要48個銅板,相當於48個燒餅的價錢,一般家庭無力承受。

  輝煌的天津郵政在中國郵政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新中國成立後,濃縮在方寸之間的郵票故事也定格了許多天津的城市細節。

  ◇1954年塘沽新港郵票

  新版郵票麵值2分,1954年首次發行時,麵值舊幣200元。

  ◇1963年泥人張彩塑

  1963年發行的一枚郵票上出現了一隻憨態可掬的小獅子,是泥人張彩塑作品。麵值10分。1996年,泥人張彩塑再次成為郵票主題,三種不同麵值郵票上的四幅彩塑,讓集郵愛好者既領略了精致的彩塑藝術,又品味了天津獨特的民俗文化。

  ◇1978年楊柳青年畫

  在這枚麵值8分的郵票上,中日兩個小女孩親密地並肩而坐,見證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

  ◇1984年引灤入津工程

  引灤入津工程為天津市的發展和改善人民吃水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它同《南京長江大橋勝利建成》、《發展中的石油工業》、《鐵路建設》、《新安江水電站》、《水鄉新貌》、《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共同反映了中國的巨大成就。

  ◇1990年天津製堿科學家侯德榜

  《中國現代科學家》一套郵票中,第二組是化學工業科學家——天津人侯德榜。侯德榜是我國化學工業奠基人,侯氏燒堿法在世界有重大影響。

  ◇1995年第43屆世乒賽

  每個中國人都會記得,第4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天津城上空響起的歡呼聲。早在比賽前,郵電部就發行了一套2枚紀念郵票——1995-7《第43屆世界乒乓賽錦標賽》,麵值為20分和50分。賽後,為了紀念中國乒乓球隊再次囊括7項冠軍,郵電部計劃外發行了以7座金杯為背景的1995-7M《第43屆世界乒乓賽錦標賽》(小全張)。

  ◇1996年大清郵政津局

  天津是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位於解放北路111號的“大清郵政津局”舊址是清朝最早掛牌營業的郵政局。1996年,為紀念成立郵政官局百年,特別將天津這座保存完好,見證曆史的中西合璧的巴羅克式建築搬上了郵票。

  ◇1997年月季花

  月季,鮮豔婀娜,是天津市市花,也深受新西蘭人喜愛。1997年,中新兩國共同以月季花和玫瑰為主題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麵值150分。

  ◇1997年黃崖關長城

  萬裏長城,中國的象征。在1997年發行的萬裏長城一套郵票中,明代長城黃崖關在其中展現著它的雄渾與威儀。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