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慶親王奕誆病故後,其子載振襲慶親王爵,1925年遷居天津,買下名太監小德張(張祥齋)在舊英租界劍橋道(今重慶道)55號的宅院,俗稱“慶王府”。這個現為天津市政府外事辦公室所在地的處所據說是小德張親筆設計的,磚木結構,局部三層,平屋頂,帶地下室。樓房及附屬平房共94間,占地4385平方米,總建築麵積5085平方米。
“慶王府”建築平麵為矩形,南北向。中間是中空到頂、麵積350平方米的長方形大廳,大罩棚式廳頂。一、二層房間沿大廳周圍周邊式設置。東、西、南、北四麵開間,均為“明三暗五”對稱排列。一樓除大廳、客廳外,多為住房。二樓屬附屬房間。局部三層的八間房,是載振加蓋上去的,專作祭祀、供奉先祖的影堂。二樓大廳四周設有列柱式回廊。從東、西、北三麵穿堂過廳,廳堂相通,給人一種幻化的空間疊進的巧妙感覺。樓東是花園,建有傳統的六角涼亭。樓北正中門廳為主入口,青條石壘就的“寶塔式”高台階,人未入,威先出。
大樓牆體由青磚砌築。外簷以青水牆為主,部分牆麵和列柱采用仿花崗岩水刷石,大塊分格。一、二樓的列柱式外回廊,采用中西合璧的柱式,黃、綠、紫三種色彩的六棱柱體琉璃欄杆。一樓大廳地麵及內外回廊的地麵,均為銅條鑲嵌的美術磨石。內外簷門窗多以高級硬木製作,帶筒子板。窗上鑲嵌著繪有山水花草的磨花彩色玻璃,過廳和客廳的木隔斷上刻有精美的木雕。頂棚為鶴形、蝙蝠形等石膏雕飾。大廳和客廳還陳設著中式紫檀雕刻的長條案,鑲嵌著貝螺八仙桌椅及圍屏,古香古色,富麗堂皇。其餘房間采用白色釉麵磚鋪地。中廳兩邊木隔斷上是大麵積木雕,賞心悅目,真個一路看來一路歎。
雖然是深宅大院,雖然是政府部門,但是,雙休之日,“慶王府”的部分廳堂對外開放,觀者自可在那別致的樓梯、密實的地毯、古香的屏風之間想象高門大窗後麵曾經發生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