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心騖八極玉皇閣

  凡是和登高望遠牽連的去處,不管它有著怎樣的外表,都首先贏得了一種發微靜遠的意境。玉皇閣就是這樣一個去處。這座始建於明宣德二年(1427)的道觀,在歲月的洗滌下,早已不見了原來的山門、牌坊、大殿、配殿、鍾鼓樓、六角亭,隻剩下主體清虛閣。清虛閣亦稱玉皇閣,上下兩層,上層有回廊環抱,因居高麵河,疏朗開闊,是個登樓遠眺的好地方。

  《康熙天津衛誌》載:“九月九日重陽節,以玉皇閣為登高處,城內水月庵與諸道觀觀禮北鬥,攢香丈餘,焚之曆晝夜。”

  1931年版的《河北省天津誌略》也有下列記載:“九月初九為重陽節,登高作北鬥會,居民多食羊肉火鍋,又食糕,蓋以麥粉為糕,置棗栗糖果於上者也,父母必迎出嫁女同食之,故亦稱女兒節”。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六為陰數,九是陽數,重九又叫“重陽”,而九為陽數之極,重陽便是極中之極,象征人壽無疆,所以,重陽登高,抬步邁腿之前,先有了一番吉意,而這玉皇閣,由於麵前眼界開闊,勝出了民居環繞的另一高處鼓樓,成了天津人登高的首選之地。

  庚子之變前,天津民俗喜於九月九吃切糕,取其年歲登高、長生不老之意;這天,出嫁的女兒要被迎回家門吃切糕,叫做“添秋膘”,所以,重陽節也是天津的女兒節。所以,每到這個節口,玉皇閣自是空前的熱鬧。

  玉皇閣頂前簷下懸有康熙辛巳秋月(1701)恭親王書“清虛閣”匾額一方;閣的二層樓內有玉皇銅像一尊;閣頂作九脊歇山式,中心用黃琉璃瓦,邊側用綠琉璃瓦,在紅色棟額之上,綠衣仙子簇立,龍鳳走獸飛騰,別樣壯觀。

  從房屋結構上看,玉皇閣是典型的明代寺院建築樣式。房頂由三層橫梁組成,每層橫梁間都使用元寶坨。四周橫梁均飾以彩繪,而且千秋帶上鐫刻著不易辨認的文字,依稀可見的有大明弘治二年(1489)、大清康熙四十年(1701)、大清光緒十六年(1880)重建字樣,從這些大興土木的記載可以想見,秋聚玉皇閣,重陽喜登高,對早年間的天津人來說,是多麽的重要;玉皇閣早成了抒懷寄望的象征,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未來就有多大,而至於風景如何,實際上已不再重要。

  如今的玉皇閣,重修於海河岸邊,莊重大氣,雖然在高樓大廈的反襯下,已沒了高度上的優勢,但是石子彎路,親水平台,依然勾勒出一種心騖八極的超然意境,特別是晨曦之下,朝霞染紅河麵,微風輕拂臉龐,徜徉在此,去煩自定,即便身形未移,實已心比天高,那感覺,是紛繁塵世中最最難得的一絲清靜,隻要細細體味,肯定不虛此行。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