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早晚鍾聲聽鼓樓

  要不是沾染了河海的靈氣,明成祖朱棣也不會對靖難之役的順吉念念不忘,之所以欽定天子之渡為天津,想必寄托了他對斯人、斯地諸多靈氣的深切感懷。

  看天津遺跡,大致的脈絡是先看老城,次看租界,再看周邊。這些地方,不論寺廟樓閣,還是私家花園,或華麗,或莊重,都有給人驚歎的細節,也都有值得放大的精彩。

  地靈方可人傑,跡古才顯悠遠。從天津老城出發,尋常巷陌走過,西洋街景看過,一直轉到天津後花園的薊縣,也就是,從水的魅力一直轉到山的威嚴,其間律動的,處處是幽幽而發的靈氣……

  “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600年來,鼓樓始終位居三寶之首,原因很簡單,它既是老城廂地理的中心,又是天津衛文化的元點,登高望京,早晚鍾聲,城市象征,諸多功能,一身兼容。

  1404年的天津,雖然叫城,其實不過是片土圍之地,八十年後,山東按察副使劉福兵備天津時,才用磚石把土城砌了起來,並且在內城的十字街中央建起一座鼓樓。這樓初名鍾鼓樓,高三層,樓底一層是用磚砌成的方台,下寬上窄,辟有四個拱形穿心門洞,通達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台子上又建了兩層樓,首層供奉觀音大士、天後聖母和關羽、嶽飛,二層懸有重達300斤的鐵鍾一口。

  不論後人怎麽猜測,建樓的目的也肯定不是看風景,最初的用途大概是充當了望敵情的“消息樹”,後來,世事偶爾太平的時候,兼顧軍民兩用,每天響鍾報告時辰,早晚按點開閉城門。到了夜間,還要擊鼓報經,百姓一聽,便知道打經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打更”,五更一過,天色大開,晨鍾暮鼓之間,歲月就這麽悄悄溜走了。

  鼓樓是全城最高點,站在露台上,四方景象一覽無餘。清嘉慶天津詩人梅寶璐撰寫的那副著名對聯,當年就掛在鼓樓上,“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鍾聲。”畫麵不僅流動,而且和諧。臨風而立,極目遠眺,城外海河上,往來帆影疊疊;城內胡同裏,百姓聞鍾出入。而那鍾聲是極有講究的,“一百八杵早晚鍾聲”的確是早晚各半,早晨開城門時敲打五十四聲,晚上關城門時再敲打五十四聲,而這五十四聲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抑揚頓挫,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正好組成五十四聲。“一百八杵”還有一講,意為一年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侯,加在一起,恰為一百零八。

  晨鍾暮鼓的鼓樓也見識過刀光劍影。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1900年7月14日,八國聯軍攻占天津,在鼓樓上炮轟逃難民眾,從鼓樓到北門外水閣,屍體成片慘不忍睹,梅寶璐的題聯也在炮火中被毀。

  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等懷念鼓樓曾經的大氣、威嚴,下令依照原樣重建,把四個城門分別定名“鎮東”、“定南”、“安西”、“拱北”,寫過“勸業場”三個大字的津門書法家華世奎親筆題款。從此,海韻河風重新從鼓樓的門洞裏穿心而過。

  1952年,民國年間重建的鼓樓因阻礙交通被拆除。現在看到的鼓樓是2000年11月25日開工再次重建的,這個新千年版本的鼓樓較之從前,個頭長了一塊,仿古又不泥古,樓體是二十七米高二十七米見方,取義九的倍數,追求吉的涵義。新鼓樓碧瓦丹楹,白玉欄杆,城雅迎賓朋,盛世傳鍾聲。

  今天的鼓樓依舊是老城的中心,北街上的民俗商品直觀地講述著天津衛的沿革,南街上的仿古木船浮在水中,象征著海河湯湯不息的漕運,這裏,傳統味兒、文化味兒、天津味兒、民俗味兒、現代味兒五味雜陳,天津城的簡介,在這裏撕下了第一張票根。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