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姒寶想了想,提起筆在紙上寫道:
從百姓手裏弄錢是要有限製的,那麽為何不從那些從來就沒有收過稅收的地方入手呢?
這從來沒有收過稅收的第一個地方,就是世家、勳貴這些貴族家們的商鋪。
朝廷明文禁止為官之人經商。
但是全天下當官的人真正沒有經商的又有幾人?
他們本身是不經商,但是打著他們名目經商的家人還少了?
就說他們和順侯府,外麵的商鋪還少嗎?但是這些商鋪當中又有哪家是需要繳稅的?
想想看,這不就是一個新的,也是最有效的增加稅收的一個點嗎?
既然朝廷明文規定官員不得經商,那麽這些商鋪就都不應該享受為官之人不用交納各種賦稅的優待。
因此,按照律法,隻要是商鋪就應該通通繳稅。
那增加賦稅的第二個地方呢?
當然還是由這些貴族出。
朝廷有明文規定隻要是有功名在身之人,就可以享受到相當優厚的待遇。這也是寒門庶士拚死拚活讀書的原因所在。
還是那句古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完全就是給眾位讀書的人展開的一幅美好的畫卷,讓他們更有動力去讀書。
但是這句話卻絕對不是什麽戲言。
現實是,當這些讀書人考取了功名後,有一條最直接的福利就是可以免除一切賦稅。
這樣有很多鄉裏相鄰的為了少交稅,就將自己的田地掛到這些有功名人的身上。最後,本來應該是官府的稅收就都跑到了這群人的手中。這群人也就慢慢開始有了自己資金的原始積累。
作為貴族們來說,他們更是占據了天下一半以上的田地。而且這些人幾乎個個都有功名在身,因此這些田地就從來不用交稅。
那如果要想增加稅收是不是還是從這些從來不用交稅的人身上下手,稅收增加的才會更快?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但是這些人大部分是掌管了天下事物的官員。他們要是不想交稅的話,勢必要聯合起來反抗,那樣的話,國家弄不好就得立馬癱瘓。
因此,對這些人的田地繳稅一事,隻能徐徐圖之才是良策。
王姒寶舉例寫道:
可以先收取這些人十畝田中的一畝甚至是二十畝、三十畝田中的一畝作為繳稅基數。看在錢數不多的份上,這些人即使心有不甘,到最後反抗也不會十分強烈。
如果其中真的有反對強烈的,那不妨直接殺雞儆猴。將反對之人按謀逆罪論處,看到最後還有幾人敢再反對。
隻要是有一點腦子的,也不會為了一點小錢就和皇家鬥,最後弄不好還要搭上自家的九族。
等這些人繳稅繳習慣了,到那時可以再將十畝、二十畝、三十畝田中的兩畝作為繳稅基數,他們是不是就不會有之前那麽大的反應了。
當然,這個改革一定要先試點進行。最好就是先從一些貴族不是很集中的地方開始,再一點一點的擴大,最後再全國普及實行。
這樣給眾人心裏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後麵就越來越好開展了。
林溪在紙上寫道:我明白了。吏治改革是不是也可以先選幾處試點,之後再慢慢推進。但是監管的問題到底要怎樣解決才最好?
短時間內,林溪這個問題還是沒想出好的答案。
王姒寶見他還在為這件事苦惱,遂在紙上寫道:權利分散。
將管理權、司法權、軍權等完全分開,並讓他們之間相互監督。
隻要權利不過分集中到一個人手中,這些人就不可能再明目張膽的做壞事。
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多細節上的事需要慢慢整理、慢慢完善。
再有就是加強對這些人政績的考核,最後讓能者居之。
還有一點就是讓這些人要經常調換執政的位置。不要讓他們長時間的待在一處,不然等他們混熟了之後,勢力越來越大。到最後各種不良風氣就慢慢滋生起來。
最後,就是嚴懲違法亂紀之人,對其他人起到震懾的作用。
而且吏治改革的推行還要選好時間段。
最好的時間就是政局穩定或者是改朝換代那一段。
林溪在題紙上寫道:政局穩定這點很容易理解,但要說到改朝換代是怎麽回事?
王姒寶微微一笑,提筆寫道: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個新帝登基都會重用自己的人,這是慣例。那麽,在此期間發生人員上的調動是不是就是司空見慣的事?
這個時期便是精簡過於臃腫的機構的最佳時機。
而且,在此基礎上,不管擁護還是不擁護新帝的人,此時都會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或者想成為新帝的近臣而選擇無條件的支持新帝。
當然,也有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自己P股下的椅子還沒坐穩時,如果沒有兩把刷子,就開始盲目的進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話,那樣也是有一定風險的。因此,這個時機的把握和新帝的能力都至關重要。
可能是由於王姒寶第二題的答案太出彩。這次,永盛帝並沒有因為她第三題的答案等同於第一題最初的答案而讓她重答。
王子義對於自家小女兒在這個問題上的回避相當的滿意。
本來嘛,這樣大的事,根本就不是她一個女孩子應該摻和進來的。
至於王姒寶第一題的答案,她這樣作答也說的過去。
尤其是以史為鑒,給大家重重提了個醒。
對啊,翻看一下曆史,不就知道吏治改革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了嗎?
徐徐圖之更是一種穩妥的做法。曆來那些想要一蹴而就成功的吏治改革是根本就沒有的。
餘下的題有有安置災民的、有農田水利的、還有就是保留了《四書五經》中的一些試題。
這裏要說的是最後一題。
這是道關於近年來邊境一些蠻族常年騷擾當地百姓,大雍究竟要如何處理這些蠻族的問題。
王姒寶在這道題上的答案和林溪不謀而合。
永盛帝再看了她的作答後,簡直樂不可支。
王子義看了這個答案,有些懷疑自家小女兒長得柔柔弱弱的,怎麽被教的越來越有暴力傾向了。
王姒寶的答案是:
對付這樣的人就要打,直到把他給打怕了,他就再也不敢來我朝邊境為非作歹了。
而且,誰說隻能他到咱家來打的?難道咱們就不能去他家還擊?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再來咱家作亂。
打一次,如果不聽話的話,那就再打。
還不聽話,那就繼續打。
幾回下來,他看到咱們就隻有跑的份,哪還敢再來騷擾咱們?
殿試在傍晚時分終於結束了。
王裕洵回家去睡大覺,王子義留在宮裏監督判卷,王姒寶被要求繼續留在宮裏隨時等候永盛帝的傳召,林溪自然陪著王姒寶一起留在了宮裏。
這次殿試的題目太多,原先準備的閱卷人員根本就不夠,最後連六部尚書也全都留了下來跟著一起閱卷。
殿試考核為了判卷的公平,在考生考完之後,所有的試卷均需要用白紙彌封並蓋章。
為了防止閱卷人員從筆跡上知道試卷是誰人所答,還專門安排了一些人將這些考生的答案重新抄錄一遍。
最後經核對無誤後,才會將這些重新抄錄好的卷宗交由判卷官員來閱卷。
忙忙碌碌經過了十天,最終有十份卷宗交到了永盛帝的手中,等著他做最後的評判。
在這其中,有一份卷宗根本不用查看,都知道是王裕洵答的。
這廝在第二題和最後一道題的答案簡直和王姒寶答得十分相似,一看就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
尤其是最後一道題,揍他,揍的他哭爹喊娘,到那時,看他還敢囂張?還有,咱們的人閑著也是閑著,沒事兒到他家去溜達溜達,再順便帶回來點土特產。幾次下來之後,他們再見到咱們隻有躲的份,哪還敢再上咱家沒事找事。
瞅瞅這口吻,這語氣,是不是和王姒寶一樣一樣的。
而且這廝根本不用王子義提醒,他每道題也均答了。隻不過和他妹妹一樣,該答的答,不該答的隨便寫上幾句最平常、且最保險的答案就算交差了事。
不過這廝在安置災民的問題上,做了詳細的解答。
王姒寶和林溪之後細看過這道題他的答案,發現裏麵與王姒寶處理那個山莊災民的地方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那就是絕對不養閑人,給他們找事情做。
永盛帝將王裕洵的卷宗挑選了出來,又從其餘卷宗中取了四份。
最後王姒寶的手中有了五份德壽找人重新抄過的卷宗。
王裕洵那份,她打眼一看,就給出了完美的評價。
語言言簡意賅不說,而且分寸把握的極好。
王姒寶又仔細閱覽的其餘四份。真的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其中一個考生針對吏治改革就提出了諸多建議。
尤其是對於世家子弟蔭封一事,建議取消,讓他們和寒門子弟一樣通過科舉來獲取功名。
他還建議世襲的爵位均應該三代而終。另外,還建議嚴懲貪官汙吏,精簡機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