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是城市的血脈。一座城,不能離開水的滋養。
人類的進化,源自水中;人類的祖先,依水而居。至今,人類對於水的依賴,並沒有隨著生存力和創造力的擴充與增強而有稍許改變。
在《江西名文化》這部專題片中,作者寫道:
我國古代重鎮樓蘭,曾經是絲綢之路上一顆耀眼的明珠,因為缺乏河流的奔流不息,成了人們遺憾的廢墟和遙遠的文化之謎。世界古代的另一個文明發源地——巴比倫,也隨著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的日益枯竭,那“空中花園”的迷人景致漸漸地埋入了沙漠。
作者還寫道:
如果沒有河流的奔流不息,就不可能有現代大都市的鮮活文明。
因水而活,因水而秀,因水而充滿生機和情趣,這是古今中外所有城市的共性。
二
歐洲著名的城市威尼斯,不是因為它的體量碩大,年代古遠,它之所以載入文明史冊,一是文化,二就是水。這座始建於公元10世紀,城市麵積不到7.8平方公裏,人口最高峰也不過30萬~40萬的城市,位於亞得裏亞海畔威尼斯灣。它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401座橋梁蛛網一樣密布其間。在工業革命興起之前,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這座迷人的城市,整個建在水中,水道即為大街小巷,穿行於水道間的小船,有它獨特的名稱:貢多拉。它之所以成為歐洲商業文化和文藝複興的重要領地,純因為水,因此人們讚美它“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曾經,一位異國詩人以如此浪漫的筆調稱讚威尼斯的美麗:
上帝將眼淚流在了這座城,卻讓它更加晶瑩和柔情,色彩在這裏找到了歸宿,爭相吐豔地蔓延開來……
中國的城市中,足以與威尼斯媲美的,首推杭州。杭州自秦設縣以來,已經有2200多年的建城曆史。杭州與威尼斯相似之處是:它也是位於海灣處,與黃海西岸的杭州灣同名,城內也有水係貫通。隻是杭州城內的河流不如威尼斯那麽眾多。據說,大禹治水,把這裏作為一個重要的樞紐,他曾在杭州城外的會稽山上召集各部落首領商議治水方略,會稽山得名即源於此。而當時盡管還沒有杭州城,但這裏的地名已經由大禹而生。杭,本義為舟船,大禹在這裏下船登岸,他乘坐的船留在此地,百姓便把這裏叫作“禹杭”,意為大禹的船停泊之處。後來因語音錯訛,禹杭被寫作餘杭,餘杭正是杭州的舊稱。
杭州與水的關係密切,除了其得名,更因著名的西湖、錢塘江和京杭大運河。
西湖,原本是海灣的一部分,東漢時人口增長,農業開發,當地居民修築海堤,圍起一塊地方開墾農田,其中最低窪處就成了後來的西湖。而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三大名潮之一,相傳農曆八月十八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也有說這一天是伍子胥的祭日,伍子胥便是潮神。北宋詩人潘閬的《酒泉子·長憶觀潮》寫道: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麵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世界上曆程最長、工程最大、曆史最悠久的運河,屬於京杭大運河。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蘇伊士運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馬運河(81.3千米)的22倍。這條貫通中國南北大地,形成經濟和文化大交流的運河,南邊起始點就是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民謠),“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馬可·波羅),杭州的繁榮興盛,水,可謂是其得天獨厚之因緣。
當然,因水而繁華、而聞名的城市,其實不勝枚舉。我們隨便一想,就可想到倫敦與泰晤士河、柏林與萊茵河、巴黎與塞納河,還有濟南與大明湖、昆明與滇池、長江沿岸的重鎮重慶、武漢、南京……而許多海濱城市,得地利之便,成為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的發祥地、生長點,更是耳熟能詳!
下麵,我們應該說到南昌了。
三
南昌與水的關係,比起世界上諸多的城市來,不為遜色,甚至更有它獨特而別具風韻的魅力。當年灌嬰奉漢高祖之命,平定南方,似火驕陽之下,走得馬饑人渴,汗落如雨,當前哨探報前方有大樟樹張如傘蓋,有碧流水甜如瓊漿,讓這位將軍好不歡喜。當即,他下令部隊宿營,然後在此築城,從此中國版圖上有了一座新的城池。再往後,許遜於贛江邊降服惡蛟、舨王在撫河上製住水妖、溫嶠誓師於將軍渡、嶽飛破敵於生米渡、王陽明平叛於黃家渡……更有王勃作賦於滕王閣上,江淹送別於南浦之濱……種種的故事傳說,讓水城南昌有了絢麗而持久的光芒!
水城南昌,與水的不解之緣,首先是地理上的——長江的重要支流贛江和注入贛江的撫河,分別沿著老南昌的西邊和南邊蜿蜒流過,還有一條玉帶河,穿流於南昌城區,成為城區活力和風情的象征。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其邊緣距南昌城區不過數十公裏。南昌市行政區劃麵積為7402.36平方公裏,其中水域麵積2204.37平方公裏,水域麵積占總麵積的33.6%,可謂水網密布,湖泊星羅。
今天的新南昌,隨著“一江兩岸”藍圖的實現,贛江和撫河緊靠城區的一段,已成為地道的“內河”。老的南昌城,長寬不過數裏,內中就有東、西、南、北四座湖,湖畔的杏花樓、蘇圃、佑民寺……都是曆史倒映在湖泊中的光影。今天南昌城的城中之湖,屈指數來,更有賢士湖、青山湖、艾溪湖、南塘湖、瑤湖、象湖、梅湖、前湖、九龍湖、黃家湖、碟子湖、孔目湖……這些湖泊的麵積,比老南昌城區的麵積大好幾倍。有人這樣概括南昌的地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澄如明鏡的湖泊裝點著南昌城的風景,讓這座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有了水闊天高的空曠與金風玉露的沁涼。
這些湖泊是上蒼的賜予,是自然的神韻,它們如同天上群星落於地表,垂青於贛江邊上的這片土地。
玉帶河,為南昌人利用早先的自然河汊,輔以人力修築的一條排漬道,從東至西,蜿蜒貫穿於整座南昌城。它的西部起點正是青雲譜轄區內的灌嬰廣場。許多年裏,玉帶河擔負著城區排漬清汙功能,卻疏於管理疏通,終至淤塞堙堵,水流不暢,以至垃圾渙漫,水質腐臭,人不敢近。2002年,南昌市政府成立了八湖兩河整治換水工程領導小組,對玉帶河以及其相連溝通的湖泊進行全麵治理。三年之後,工程竣工,整個玉帶河煥然一新。其水流貫通贛江、撫河和城區各個大麵積湖泊,水麵清碧,清流潺湲,上可泛舟。河岸兩旁,經過綠化造景,更是風光旖旎,風景醉人。河的兩岸,布置了10米寬的綠化帶,種植的樹木達40多個品種,有人形容玉帶河綠化帶的四季景致分別為“春光爛漫、夏陰濃濃、秋色絢麗,冬景蒼翠”,讓人不能不心向往之。河道兩旁還建有多處文化廣場和休閑公園,其中亭台樓榭、城市雕塑和體現了城市設計師匠心的園林小品,爭奇鬥豔,錯落有致,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南昌的城市品位由此而獲得顯著提升。
玉帶河是青碧的絲帶,它串聯起如珍珠般晶亮閃爍的湖泊。這些湖泊如城市的鏡像,映射著它的花容玉貌,透露出它的氣質內涵。隨著南昌城市建設提升發展,人們從玉帶河泛舟,將可以駛入市內的幾座大湖,每一座湖的景象都會讓人有別開生麵之感。
位於南昌城東的瑤湖,是南昌市區內最大的天然湖泊,水麵麵積達22000畝,相當於兩個杭州西湖那麽大。這座呈長方形的湖泊,自南向北分為上瑤湖、中瑤湖和下瑤湖。從新石器時代,瑤湖的周邊就居住著早先的人類,這裏還出土了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長江古渡、劉城暮鼓、後浦漁歌、龍橋活水、二聖神燈、萬溪橋木、大雄梵刹、普濟晨鍾是瑤湖八景,承載著瑤湖的人文曆史和自然風貌。有著73年建校曆史的江西師範大學(前身為中正大學),其新建的校園就坐落在瑤湖之濱。朝暉夕陰中,莘莘學子的弦誦之聲追逐著瑤湖的波濤起伏飄蕩,那是蓋過一切都市喧囂的生活強音。
依舊坐落在城東的艾溪湖,麵積達4.5平方公裏,湖麵寬闊,湖水清澈,立於湖岸,但覺清風徐來,清氣滿懷。偌大的艾溪湖,像一個水鄉之夢,艾溪湖是南昌市內第一處城市天然濕地,在周邊新建的挺拔俊秀的群摟之中,這個夢在清逸地飛翔,每當東方太陽升起的時候,艾溪湖的點點波光,就像一片蠟炬燃燒成火海,城市的靈魂仿佛被其點燃。
青山湖,早先是贛江的一個河汊,後隨著江流改道,淤瀦成城市的內湖。在南昌城區大規模擴展之前,青山湖是市區內麵積最大的湖泊(水域麵積4600畝,陸地麵積2000畝),它的開發也早於其他大型湖泊。經過多年建設,青山湖風景區共分六大景區和九個遊覽單元,分別為遊樂區、候鳥保護區、丹霞區、名人區、競舟區、青山區,觀音閣、雁島、天鵝島、鵪島、漁躍荷池、團魚島、丹霞島、鯰魚灣、燕島、龍泉島、名人島、體育島等。城市設計師對它傾注的心血,已然化為市民賞心悅目的美景。
越過自來被稱為洪州、豫章等名的南昌市老城區,沿著撫河故道,便可進入青山湖區的梅湖、象湖風景區,這裏,是南昌這座水城文化底蘊最深厚,自然風光最精粹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