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外交家郭汝霖

  是誰在500多年前就提出:“一個國家要強盛,除了國內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之外,還要有一個和平的周邊環境和一個外貿正常往來的環境”?他,就是永豐先賢、外交家郭汝霖。

  郭汝霖(1510——1580),字時望,號一崖,今永豐縣石馬鎮層山村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進士,授行人,後升吏科給事中,是明朝著名的外交家。

  層山山多,村東、西、北三麵環山,山疊山,山層山,連綿起伏數十裏。村莊呈長帶形,石馬江自東南向西北蜿蜒流入藤八河,南灌渠繞村西南山腳而過,百福山泉自北朝南流入村莊,山水相依,景物相映,形成天然奇特的“層山十八景”。當年蘇東坡周遊到此,詩興大發:“我自山水窟中來,尚愛此山看不足”,因而得名層山。至今洞壁上還有歐陽修、羅倫、鄒守益、宋儀望、劉繹等文人騷客寫的數百首詩文。

  層山村民間流傳“金貓撲鼠”的故事。說是層山村對麵山頂上的一隻金貓(貓華廟)天天守著村中的一隻大鼠(石峰寨),金貓五百年打一次瞌睡,層山村就會冒出一個大人物。郭汝霖就是層山村曆史上所出的第一個大人物,他的故事代代相傳。

  郭汝霖聰明好學,年少時,拜鄒守益(1491—1562,字謙之,號東廓,江西安福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為師,回鄉後,創辦太極書院,奉祀羅倫狀元,借以勉勵後進。與本縣人士同在螺絲庵講學,又時往青原山與同郡名流學者切磋不倦。

  明嘉靖三十二年,郭汝霖考中進士,心在朝野,胸懷天下,對國家安全、邊防事務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京城任職時,上疏論平寇十件,又上書論邊防時務,提出自己的建議,很受皇帝賞賜。他認為一個國家要強盛,除了國內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之外,還要有一個和平的周邊環境和一個外貿正常往來的環境。

  嘉靖三十八年(1559),南方琉球國的使節,帶著國書和貢品朝拜世宗皇帝,轉達琉球國國王願與大明王朝建立外交關係和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互通貿易往來之意。世宗皇帝欣然同意,決定派出外交使臣出使琉球國。

  琉球國(即琉球群島,今日本衝繩縣),遠離大明王朝。出使琉球國隻能乘坐木舟漂洋過海,且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使命,旅途異常艱辛。因琉球國位於大明朝的東南方,是一個島國,乘木船前往,漂洋過海,不僅時間長,旅途辛苦,而且一旦遇上大風大浪,常有船翻人亡的危險。派誰去完成這次艱巨的外交使命呢?郭汝霖見世宗皇帝左右為難,便自告奮勇願出使琉球國。世宗皇帝見郭汝霖主動請纓,非常高興,心想:郭汝霖入朝以來,關心國家安危,對外交關係有獨到的見解,派他出使琉球國,必能勝任。

  於是命郭汝霖為外交正使,另配一名外交副使,並賜給郭汝霖玉帶和一品官服,以示對郭汝霖出使琉球國的重視。按照明王朝的慣例,凡是出使他國的外交正副使節,可各乘一船前往,每船的各項經費不少於白銀千兩。出使琉球國,水路遙遠,正副使節分乘兩船,消耗國家的資金太多,於是郭汝霖又上奏皇上,提出為節省朝廷開支,出使琉球國正副使節共乘一船前往。世宗皇帝聽罷大喜,欣然同意郭汝霖的請求。

  擇日,郭汝霖帶著國書,領著副使等一行人員共乘一船向琉球島國進發。郭汝霖以前從未有過航海經驗,因而一遇上風浪,船體顛簸,他就暈船,吐得翻腸倒肚。然而此時郭汝霖卻毫無畏懼,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心隻想克服萬難完成外交使命。

  經過漫長而艱險的海上航行,第二年的夏天,郭汝霖一行終於抵達琉球國。郭汝霖一上島國,顧不上海上航行的辛勞,立即代表明王朝向國王遞交了國書,舉行了封贈儀式,簽訂了相關的條約,正式與琉球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琉球國國王得到明王朝的賜封後,非常高興,為感謝郭汝霖不辭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航海履行外交使命,特意鑄造了40兩精美的馬蹄形黃金贈送給郭汝霖。郭汝霖謝過琉球國國王的好意,卻堅決不肯收受所贈黃金。琉球國國王見郭汝霖如此清正廉潔,對他非常欽佩,更誠心誠意與大明王朝交好。

  郭汝霖一行在琉球國辦完一切外交事務,告別琉球國國王,於第三年回朝複命。一同前來的琉球國大使向世宗皇帝講述郭汝霖在琉球國謝絕贈金的經過。世宗皇帝聽罷大喜,稱郭汝霖所作所為展示了大明王朝的風範。為表彰其完成出使琉球國的使命和正直清廉、辭謝琉球國國王贈金的舉動,特恩賜白金、苧絲等物品,提升郭汝霖為光祿寺少卿,後改任順天府丞。

  郭汝霖為人正直、為政清廉,深得民心,也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朝廷命他負責督修通州灣城。這是一個大工程,預算花20萬金修成。人人皆知負責這樣的工程是個名利雙收的肥水美差,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郭汝霖大力裁減工程經費,千方百計節省開支,隻花了三萬餘金,僅在六個月內就完工。

  此事震驚朝野,同僚對此感到十分驚奇,問他有什麽高招,郭汝霖說:“這有何奇怪!我不過能禁止經辦此事的官吏從中漁利罷了,錢不亂花,事易辦成。”朝中人聽了,莫不讚佩。郭汝霖因此被提升為官俸二級。

  郭汝霖心係百姓,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視察時看到京城所在地的一些老百姓十分貧窮,滋生流寇、盜賊團夥,對京城的安定十分不利,便上書朝廷,請求從國庫中拿出一些錢救濟貧苦百姓,並減少賦稅、徭役,使京畿人民能夠安全活命。這項請命,得到皇帝的許可,實施後,對京城的安定起了一定的作用。此後,郭汝霖改任大理少卿,不久又升為南京太常卿。

  晚年,郭汝霖請求退休,回歸故裏。郭汝霖孝順友愛、敦厚誠實,與鄰和睦。他一生奉行正直為人、清廉為官。臨終時,沒有一句說到家庭瑣事,隻是叮囑兒子要好好做人,“對親屬要和睦,不要違逆;對自己要謙遜,不要高傲;對生活要儉樸,不要奢侈”。又寄語他的平生好友,勉勵他們共同致力於學。

  郭汝霖1580年去世,享年71年。著有《石泉山房集》《使琉球錄》傳世。

  郭汝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如今的石馬鎮層山村是永豐縣第一大村,現有1200多戶,6000餘人,全村90%以上為郭姓,村中郭氏大祠供奉著郭汝霖的牌位。郭氏大祠長55米,寬24米,麵積1320平方米,雄偉壯觀,大氣磅礴,雖曆經500多年的滄桑,卻依然保存完好。堂上大書“敘倫堂”,堂中懸掛“聖旨”牌,堂廳屏障木刻的山水花鳥清新古樸,栩栩如生,大祠成為層山文化、娛樂的中心。十八景之一的石峰寨,橫看成嶺側成峰,周圍長六七百米,古樹蓊鬱,恰如村中一顆“綠寶石”。山上坦若平台,可容五六百人,登上峰頂可將“飛鳳投江”、“五馬歸槽”、“拜月湧泉”、“金貓撲鼠”等十八景盡收眼底。與美景相映襯的是村中古祠、古屋、古井、古戲台,演繹著許多名山、名景、名人的奇聞軼事,形成獨特的層山村文化景觀。

  忠勇名臣宋儀望

  古今人們都知道戚繼光是抗倭英雄,卻很少知道宋儀望是抗倭名將。其實宋儀望雖幾度遭貶,卻一直忠心不二,抗擊倭寇,鞏固海防、邊防,為祖國的防務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宋儀望(1514—1578),字望之,號陽山,更號華陽。明正德九年出生於永豐滁溪(今佐龍鄉花園村)。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舉人,二十六年中進士,授蘇州吳縣知縣。

  宋儀望從小胸懷大誌,9歲入私塾,一年後便能遍誦章句。17歲時,跟從江夏(今武昌)縣令肖蚪三學習王陽明致良知學說,思想逐漸成熟。一日,讀曆史讀到秦檜殺害民族英雄嶽飛時,憤然歎息:“假令我在側,當為嶽武飲血擊檜。”那一年,他補為縣博士弟子員。

  嘉靖二十六年(1547),宋儀望任蘇州知縣時,致力於考察民間利弊和當地風俗。賦稅苛重,曆來是一大社會問題,而蘇州運糧進京,更是加重了農戶負擔,是當時蘇州的一大積病。宋儀望經過考察後,為減輕農戶的負擔,將各糧區的公田進行集中管理,結合運糧戶勞役的多少,授予不等的公田作為補貼,這樣一來,農戶的負擔減輕了,積極性也大為提高。當時由於苛稅重,許多農戶流離失所,宋儀望放寬和減免苛稅,招撫流亡人員,穩定了社會秩序。他在任期間,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吳縣士民無不感激。

  宋儀望從小以孝順父母而傳聞鄉裏。在吳縣任知縣時,他注重忠節孝悌的傳播。增建文學書院,大力興辦教育。他與當地文化人交流思想,表彰孝悌,興利除弊。

  宋儀望一生剛正不阿,公正廉明,堅持正義,不向權奸妥協,故而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嘉靖二十八年(1549),宋儀望升為河南道監察禦史。上任不到一個月,他便上疏揭發大將軍仇鸞“挾寇自重”,語氣憤慨,令當時看到的人都不由得咋舌。但由於當時仇鸞正受皇帝器重,可謂權高位重,而“挾寇”事關重大,若無確鑿證據,誰人敢輕易上疏揭發?於是他的疏文被扣壓下來。但不久,仇鸞獲罪被殺,有關他“通虜”之事暴露無遺。朝廷即下詔,令挖出棺木砍下梟首,以謝天下。此事引起朝野轟動,眾人都佩服宋儀望有先見之明。而他的先見之明,正是由於他的正直廉明,見人所不見,察人所未察。這樣的性格,也就注定他的仕途不可能一帆風順。

  宋儀望在任恪守職責,一心為民造福。山西是當時的邊防重地,他到山西巡查鹽務時,上陳時務十二條略策,主張拒守三關,開通桑幹河,溝通宣府、大同餉道。他闡述理由:“河發源金龍池下甕城驛古定橋,會眾水,東流千餘裏,入盧溝橋。其間惟大同卜村有叢石,宣府黑龍灣石崖稍險,然不逾五十裏,水淺者猶二三尺,疏鑿甚易。曩大同巡撫侯鉞嚐乘小艇赴懷來,曆卜村、黑龍灣,安行無虞。又自懷來溯流,載米三十石達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徵。”對此,朝廷眾議不一。兵部尚書聶豹認為此河道開成,既利於漕運,又可加強軍事防禦,抵製敵騎;但工部尚書歐陽必進卻認此路長役重,時機未熟。各說各有理,最後終因工程浩大而作罷。

  宋儀望後出任按河東政,不久,因病請假歸裏,在象城山築房數十楹,經常與師友聶豹、鄒守益(字謙之,號東廓,江西安福縣人,正德六年探花,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羅洪先(1504——1564,字達夫,號念庵,江西吉水人,明世宗嘉靖八年狀元,明代學者,傑出的地理製圖學家),同遊青原山、白鹿洞、五□山、螺子山等地,講學賦詩,闡發王陽明致良知學說。

  宋儀望病愈後還朝,恢複禦史官職。他持法公正,不徇私情。

  朝廷下令修複午門、三殿,宋儀望奉命監督,一富商以五千金賄賂嚴嵩世子嚴世蕃,要求參與此項工程。嚴世蕃受賄後囑咐工部尚書歐陽必進允許其私請,而宋儀望卻執意不讓,嚴守監管職責。嚴世蕃丟了麵子,對宋儀望極為不滿。工程完工後,省錢萬緡(緡為古代計量單位,一緡為一串銅錢,每串一千文),朝廷表彰宋儀望監督有功,為國省財,辦成大事,提拔他為大理寺右丞。而宋儀望卻不按例向嚴氏饋謝,嚴世蕃恨之入骨。

  宋儀望上疏指陳邊防軍事六弊二難,又揭發胡宗憲、阮鶚奸貪事實,阮鶚被逮捕。而此二人是嚴嵩私黨,因而嚴嵩對其懷恨在心。

  宋儀望嚴禁藩室移貸之弊和創河東書院,弘揚河汾宗旨,社會風氣大有改變。繼而,宋儀望遭逢母親喪事,在家守製。剛好朝廷考察京官,嚴嵩死黨歐陽必進由工部遷為吏部尚書,他利用職權,竟羅列宋儀望莫須有的罪名,致使宋儀望謫貶為夷陵判官。

  嚴嵩垮台後,宋儀望才被提升為霸州兵備僉事。不久,轉大名兵備副使。適逢福建倭寇(多為日本海盜)猖獗,宋儀望改任福建監察副使。到任後,整飭武庫,訓練兵卒,嚴備海防。每有倭寇進犯,宋儀望與總兵官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明朝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合力將其擊潰。

  隆慶二年(1568),吏部尚書楊博,想要罷去宋儀望的官職,考功郎劉一儒認為不可。結果,還是被無故降俸兩級。對此,宋儀望非常憤慨,他感歎官場險惡,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毅然棄官歸隱。他遊覽武陵,賦詩述懷。不久,歸理南村(今八江鄉南村)新地,灌園種樹,淡泊人生。

  適逢邊境上又起爭端,邊事告急,朝廷召集諸公卿商議對策,大臣則一致上疏推薦宋儀望,要求他重新出山,整治邊關。於是宋儀望又被啟任為四川僉事。不久,升禦副使,還未到任,即轉福建提學副使。這時忽得郭夫人去世,宋儀望身心交瘁,也抱病在身,加上兩次的罷免,便決心棄職回歸故裏。

  萬曆二年(1574),張居正當國,素知儀望才能,起用為右僉都禦史,巡撫應天諸府。海防稍定,各將忌言兵事。宋儀望認為不可鬆懈,應加緊戰備。不久,倭寇果然來襲,宋儀望阻敵於黑水洋,擒獲倭卒及兵械無數。捷報傳到朝廷,皇上賜給白金、文綺、劍服,並提升他為右副都禦史。

  其時,朝廷有詔,褒恤建文末年靖難諸臣,儀望立表忠祠,供奉為惠帝死難者於其中,春秋祭祀不絕。宋通判建廉軍事楊邦義,是宋儀望同鄉,葬在江寧,年久湮沒。宋儀望便發布文告至所屬州縣,遍訪其墓葬故址,修複一新。

  萬曆四年(1576),宋儀望晉升大理寺卿。一年後,改官都城北京。不久,因論張居正鹽事,與省議不合,宋儀望被彈劾。於是,宋儀望上書請求退休,皇上下令他暫時解職歸故裏。

  宋儀望回到南村,從此足不出戶,天天與耆舊友好賦詩講學。居家數月後染病。病中與友人談到生死關頭時說:“人死則死,何必作兒女態!”臨終,與親知程君珩說:“我死無恨,唯以不盡報國及研學未竟為憾!”萬曆六年(1578)十月初,宋儀望去世,享年65歲,著有《華陽館文集》17卷和《華陽館續集》2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空想社會主義”實踐者何心隱

  16世紀中期,江西永豐瑤田的梁坊村,創建了一個理想大同的社會組織——聚和堂。這裏不僅有率教率養等一整套理論學說,而且將這套理論學說付諸實踐長達六年之久。就理論學說而言,與19世紀前期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等創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相比,足足早了二百多年!更何況在這裏真正創立了一個“理想大同村落”。

  何心隱(1517—1579),原名梁汝元,字夫山,號柱乾,江西永豐瑤田梁坊村人。他是我國16世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平民社會改革家。他是陽明心學泰州學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一生主要從事講學活動。他講學的目的在於改變風俗。他認為:人不可不學,學不可不講,隻有講學才能明道,才能使人成為真正的人,從而使社會成為人的社會。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