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酒仙”豪飲振邦交

  酒與文化,自古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天下名士則無酒不成“名”,曾棨就是這樣一位“酒興誘發文才,奇才更催豪飲”的狀元,在曆史上留下許多有趣的豪飲故事。

  據說曾棨相貌堂堂,身材魁偉,善飲酒,且酒量驚人。一日,來了一位外國使臣,號稱善飲,朝中竟無人能陪。成祖命廷臣推舉,卻隻有一個下級武士敢於應戰。成祖十分不高興地說:“堂堂天朝,難道就沒有一個善於飲酒的大臣?”曾棨得知後頗不服氣,自願請往。成祖隻知曾棨能文善對,至於喝酒倒是沒見識過,有點不放心,便問:“卿量幾何?”曾棨笑笑,坦然答曰:“無論量。”成祖聽罷將信將疑,既然來了,那就命他去陪使臣喝酒。

  席間,曾棨極盡主人之誼,一杯又一杯,多多敬酒,多多喝酒,直至傲慢的客人自覺難以為繼,有了幾分醉意時,曾棨自然而然地奉勸起來:“大明朝廷一貫主張睦鄰友好,和平相處,雙方互助,邊陲百姓安居樂業,豈不妙哉!”客人聽了不由得點頭。主人更給客人斟滿酒奉勸,賓主一飲而盡,酒至數巡,客人已不堪酒力,而主人談笑風生,怡然自樂,酒意未闌,瀟灑豪放。客人至此則深為感服,並懇切表示:回去一定如實稟報,大明朝廷寬宏大量,以使雙方和睦共處,造福百姓。

  成祖聞之大喜道:“且不以才學,隻這酒量,亦堪作我朝狀元。”於是曾棨又得了一個“酒狀元”的美稱。

  還有一次,英國公張輔想試探一下曾棨這個“酒狀元”到底有多大酒量。他兩手合拱量了一下曾棨的腹部,再根據腹部的大小做了一隻木桶,置於廳堂後麵,邀請曾棨到家中赴宴。他喝多少,同時便往桶中注入多少。曾棨喝了一天,桶裏的酒溢出來了,又注入另一甕中,甕再溢了出來,而曾棨依然神色自若。這還不算,曾棨喝到夜半回到家中,又擺酒犒勞送他回家的張府仆人,直到仆人都醉了,他才休息。第二天,張輔驚呼:“子棨真海量也。”據說曾棨直到去世的頭一天,仍呼酒痛飲。

  “才子”詩文魁天下

  曾棨被譽為“江西才子”,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才思敏捷。成祖皇帝朱棣對他十分欣賞,但有時興起,還要難一難他。一次,正值元宵佳節,皇帝領群臣觀賞彩燈,華燈燦爛,朱棣非常高興,即興口吟一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令群臣對下聯。群臣無人能對,啞口無言。即刻,隻聽曾棨大聲吟對:“君樂,民樂,永樂萬年。”皇帝當下大為欣賞嘉獎。

  朱棣屢試曾棨的奇才以為樂,並試圖難倒他。於是,出一題梅花,令他作詩一百首。曾棨自幼刻苦攻讀詩文,博聞強記,寫梅花的古詩他能背出不少。他尤其喜歡吉水詩人楊萬裏寫的“一枝笑看萬花摧”、“雪後精神添一半”、“也無野氣也無塵”等梅花詩句。他想到了家鄉山上的梅花樹,傲霜淩雪,一枝獨秀。又聯想到自己從小家境貧寒,10多歲便給人家做長工,經受了不少磨難;更有家鄉先賢歐陽修,宦海沉浮但心存高遠,為國家建立了不朽功勳。這樣想著,儀態萬千、品性高潔的梅花形象便在腦中漸漸生動起來。於是,他從不同場景、不同季節的梅花寫起,如庭梅、江梅、早梅、寒梅等,又寫梅花的姿態、品種,如矮梅、瘦梅、盆梅、粉梅、青梅、黃梅等,再寫對梅花寄予的情懷,如問梅、評梅、別梅……當下凝神構思,匠心獨運,欣然命筆。令人稱奇的是每首都是七律56個字,文采噴發,一如梅花鬥雪怒放,僅第61首最後出現一“梅”,再無一個“梅”字。他神采奕奕,意氣風發,盡寫梅花之鮮麗,抒發梅花之神韻,形象生動,寓意深遠。當時朱棣擊節誦吟,音律鏗鏘,口齒留香,怡情悅性,拍案稱絕。“百梅詩”現為曾氏家譜收藏(宋體、木刻、孤本),新版《永豐縣誌》輯錄於文存篇,在家鄉永豐盛傳。這裏摘錄數首,以示讀者:

  第一首 紙帳梅

  試裁雲繭護冬溫,夢入羅浮欲斷魂。

  別意每懷山下路,歸心猶戀水邊村。

  鴛鴦每睡花香透,飛翠幽棲墨跡存。

  淡影疏枝長是伴,幾看梁月照黃昏。

  第二首 玉笛梅

  火輪飛出日枯焦,雲管輕吹片雪飄。

  嘈雜醉禽聲更切,蹁躚白鶴勢難招。

  孤山仙春揪梧暗,庚嶺人歸道路迢。

  腸斷春江成遠別,曲中哀怨幾時消。

  第四首 水墨梅

  使君意氣獨堅剛,直筆威嚴六月霜。

  勁操貞姿無軟媚,巧言令色豈端莊。

  裁綃濕透佳人室,染翰香生畫史房。

  共說當時詞賦豔,誰知原有鐵心腸。

  第五首 全開梅

  素質青姿霜雪分,滿腔春意屬天君。

  蝶蜂竟得繁華戲,車馬交馳賞玩勤。

  遲日移時爭豔麗,暖風到處播芳芬。

  花因結子才凋謝,綠暗新梢幾片雲。

  第六首 半開梅

  氣回春樹未全勻,不盡芳容更待春。

  曾為雪霜添意態,尚求風月助精神。

  買臣顯晦猶親見,逋老榮枯隻獨巡。

  措入鮫綃難辨認,本根真個是非真。

  第七首 乍開梅

  夕陽初動物華新,忽見寒凝又報春。

  才綴冰梢柔更嫩,漸舒芳蕊屈方伸。

  淡容越女將施粉,皓齒虞姬止露唇。

  恍見西施真麵目,捧心猶自蹙眉顰。

  第八首 未開梅

  十重甲厚似羞顏,雪壓霜摧隻等閑。

  不是陽和關九地,隻緣寒凍鎖孤山。

  精神欲露芳心斂,蹤跡猶藏賞思慳。

  寄語東君休芥蒂,春光早遣向南還。

  第四十一首 鴛鴦梅

  雙葩一蒂並聯芳,對影猶疑色滿塘。

  霜瓦有痕多伴宿,雨荷無蓋未遮藏。

  翠禽韻切空惆悵,錦字書沉歎渺茫。

  但使連枝春意在,笛聲吹散果何傷。

  第五十八首 新梅

  絕品移來第一家,東風吹動始萌芽。

  柔條漸長回春色,嫩蕊先開破臘花。

  欲避鄰煙將灶塞,因防俗家作籬遮。

  夜窗對此渾忘倦,坐看疏枝月影斜。

  第六十一首 移梅

  霜根旋斫舍旁栽,荷插披煙破綠苔。

  雨洗皺鱗龍啟蟄,風傳香粉蝶隨來。

  芳心巧奪陽和力,原來深資地氣培。

  月落參橫人醉醒,鬆林劃見一枝梅。

  第九十一首 夢梅

  美人意態動幽思,旁舍相逢酒一卮。

  日色穿簾明素服,霜華照席發清辭。

  綠衣童往心猶醉,翠羽禽鳴恨莫追。

  睡覺東方看已折,風臨無語立多時。

  第一百首 古梅

  孤根傳種是何年,得地於今孰敢先。

  三兩個花春常在,百千歲樹老彌堅。

  幹排雷雨蛟龍折,枝曆鳳霜節序遷。

  題品直逢林杜輩,聲名高出漢唐前。

  曾棨對書法也有很深的造詣,草書雄放,有晉人風度,獨步當時。現湖南永州狀元名匾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兩塊明代狀元匾,其中一塊“闈分兩廣”為明初永樂狀元曾棨所題,是全國現存最早的狀元木匾真跡,距今已有600餘年。

  曾棨為人襟懷坦易,精神灑脫。事親盡孝,待友盡義,喜獎掖後進。主辦一次京試,主持三次會試,兩次充任主讀卷官,號稱得人。一時名士,多出其門。宣德七年(1432)正月卒於任上,享年61歲,諡襄敏。宣宗皇帝為表彰他的功績,追贈他為嘉議大夫、禮部左侍郎。曾棨卒後葬於家鄉永豐佐龍沙園村西北角富元山上,墓葬圍牆1924年被毀,墓穴被盜挖,1981年文物普查時隻見少量殘存絲棉和楠木棺殘片,內碎已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