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級信息中心職能結構現狀
1.省級信息中心職能分為綜合型、谘詢型、技術型等三類職能結構,分別占68.32%、21.74%和9.94%。一是綜合型職能的省級信息中心約占2/3強比例。綜合型職能結構主要是指普遍承擔政府電子政務技術應用、服務和經濟谘詢等各項職能,其中分為偏技術應用性、偏信息谘詢性兩種。通過收集全國23家省級信息中心主要職能結構及設置情況並分析,以及對信息中心承擔的綜合管理、經濟預測分析、電子政務應用、公共技術服務、網絡運維管理、信息資源開發和網站信息采編等七項主要綜合性業務職能進行統計,約有68.32%省級信息中心屬綜合型職能結構。二是谘詢型職能的省級信息中心占1/5強比例。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信息係統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國內大部分省級“經濟信息中心”牌子更名,取掉“經濟”改為“信息中心”,但仍有部分省級信息係統保留“經濟信息中心”牌子,其職能屬經濟谘詢類。據統計分析,全國約有21.73%省級信息中心專門設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研究谘詢性機構及職能,承擔政府經濟決策谘詢“智庫”職能作用。三是技術型職能的省級信息中心約占全國的1/10.技術型是指側重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手段,設立研發機構和組織軟件開發團隊,對政務業務信息化應用進行技術設計、係統集成和運維,包括通過技術服務商對政府業務信息化進行服務外包。據統計,技術型省級信息中心約占全國9.94%。2.按國家信息中心三大主要職能劃分的全國省級信息中心職能業務共58項。目前,按國家信息中心三大主要職能的總體表述是: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研究及其技術支撐、宏觀經濟監測預測及其決策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資源匯集及其開發利用。我們把科研活動、宣傳、協會和國際交流等輔助性業務歸並為其他職能業務(第四類),對部分表述接近或相關性強的職能進行了少量歸並,把信息化研究職能歸並到第二類即研究類。據分類統計,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信息中心職能結構共分四大類58項職能業務。一是超過50%以上的省級信息中心職能共有11項職能業務。其中第一類3項分別為工程建設、技術支持、網絡維護;第二類2項分別為宏觀經濟監測預測、專項經濟研究;第三類5項分別為係統規劃、信息資源、應用開發、技術服務、應用運維;第四類1項為專業培訓。二是職能定位既有共性又各有側重。第一類偏硬件明顯帶有共性,屬於網絡基礎建設及技術支撐,多數省級信息中心把網絡建設、運維、技術服務作為主要職能。第二類研究類中,“宏觀經濟監測”屬於共性,“經濟預測”提法隻有國家信息中心和少數幾個省份保留,其他多數省份表述為“宏觀經濟或國民經濟研究”。在第二類的專項經濟研究中,各省份各有側重點,表述上的“專項研究”普遍而各有選擇,其中的“社會發展研究”較少。
三是第三類信息資源利用開發包括應用軟件開發,軟件方麵主要集中在開發、運維、技術服務等職能。四是大部分省級信息中心都有不同程度的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職能,有50%省份從事規劃方麵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但對信息標準、信息安全、開發利用研究關注較少,其中有4個省份關注和收集信用信息。五是11個省級信息中心定位職能為政務網站和經濟網站的建設、運維。六是第四類中達到或超過50%以上的省份設置專業培訓職能,其他輔助性職能較為離散。
3.全國省級信息中心職能結構主要分為研究、信息、軟件和硬件等四大類。根據全國省級信息中心的業務職能梳理,主要分為研究、信息、軟件和硬件四大類:第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監測及研究(研究類);第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資源匯集及其利用(信息類);第三、應用開發與技術支撐(軟件類),其中容災備份如果更依賴硬件而不是軟件,則可歸入第四大類;第四、網絡建設與技術支撐(硬件類),其中電子認證和電子司法鑒定如果更多用於保障應用安全,則可歸入第三類。4.省級信息中心不斷強化經濟信息谘詢型職能,進一步加強政府決策谘詢“智庫”作用。一是設立專門宏觀經濟研究職能機構。重慶市專門設立經濟谘詢研究中心,研究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產業結構、地區布局等具有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提出前瞻性的政策思路;湖南省設立產業經濟研究處、社會發展研究處和金融財政研究處等專門職能部門,研究全省區域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城鄉統籌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等問題。二是開展專項經濟谘詢項目活動。四川省經濟預測處外掛四川農村經濟研究所,屬“三農”問題應用型研究的學術機構,承擔國家、省委、省政府、省發展改革委及地方政府、企業和國際機構委托的各種調查、課題研究、戰略規劃、工程谘詢、評估等業務。5.各省級信息中心強化電子服務職能,以網上辦政和“一站式”服務為抓手,推進電子政務。一是推行網上行政辦公。湖北省加強“湖北省網上政務(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推進省、市、縣、鄉政務中心聯網運行,不斷提升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水平。二是創新政府網站建設服務。上海市充分發揮政府網站作為電子政務窗口和平台的重要作用。繼續深化政府信息公開、網上辦事、便民服務、政民互動四大核心內容建設。以整合資源、創新服務為導向,構建“一站式”網上政務大廳和網站群服務體係,強化麵向公民和法人的在線服務和互動交流功能,著力提升政府網站服務水平。
(二)省級信息中心職能調整主要特征
1.發達省(市)信息中心的個性化、品牌化業務職能較為突出。一是個性化業務職能不斷得到加強。北京市不斷加強基礎信息資源建設,建成涵蓋國家和北京市的宏觀經濟數據庫,提供多種熱點問題監測、分析預測信息產品;浙江省建立和運行的行業與企業預警監測分析平台,已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決策支撐。二是業務職能的品牌化效應較為明顯。山東省經濟預測部的《山東省農副產品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信息》每月兩期,刊物關注國際、國內農副產品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監測、價格變化成因及走勢,提供最直接、最及時的農業信息,深受各級涉農部門、企業、農民的喜愛和好評。2.職能功能不斷向縱深延伸。目前,上海、浙江、安徽、遼寧、四川等省(市)承擔經濟預測分析職能的機構,增設或外掛監測中心和經濟研究中心(所),加強經濟監測和經濟研究的職能,承擔政府“智庫”角色日趨明顯。3.職能結構不斷擴充新領域。目前,各省(市)為保障企業信用基礎數據庫及服務平台的建設和運行,江蘇、遼寧、浙江、陝西等省(市)成立並增設信用中心,負責依法征集各方授權或者委托承擔行政管理職能的組織履行職責過程中生成的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交換和服務工作。江蘇省為進一步協助省信用辦做好江蘇省公共信用體係建設工作,為社會提供公益性信用信息查詢服務,強化信用中心的職能,內部增設綜合業務處、征信監管處、發展研究處三個副處級機構。
4.職能不斷適應市場化發展需求。一是電子政務領域逐漸向電子商務領域轉換。為進一步適應市場化發展需要,為適應體製和機製改革職能的調整,山東省設立電子商務部,職責主要負責電子商務平台的推廣應用及技術開發,包括市場開拓及策劃、技術支持、用戶產品及信息加載、平台用戶網頁的策劃設計、電子商務門戶網站和平台間信息傳遞及應用開發。二是成立信息工程評估機構。遼寧省設立具有通信信息(網絡工程)專業乙級資格的專業化谘詢評估機構,主要承擔政府信息化和信息工程的規劃谘詢、承擔工程設計、工程評估、招投標谘詢及管理谘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