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章 清湯麵

  劉慶邦

  原煤從井下提到裝煤樓上,需要先過一遍用鋼絲網做成的震動篩。一踏上震動篩,碎煤和塊煤相混的原煤仿佛興奮不已,呈現的是跳躍的狀態。震動之後,碎煤漏下去了,篩子上留下的都是塊煤。這是選煤的第一道工序,叫篩選。選煤的第二道工序是手選。人手長在人身上,手選當然需要人工。進行手選的都是一些女工,臨時工,她們分站在不停運行的皮帶運輸機兩側,負責把混雜在煤塊裏的個別矸石揀出來。矸石黑頭黑臉,表麵像煤,實質不是煤,是石頭。一塊矸石壞一車煤,隻有把矸石揀出來,才能保證煤質的純淨。

  向秀玉就是一位在裝煤樓揀矸石的女工。她頭上包著方巾,嘴上戴著天藍色的口罩,臉上隻露出一雙眼睛。向秀玉的目光是銳利的,對矸石零容忍,偽裝再好的矸石都別想逃過她的目光。對揀矸石這個活兒,她早就有了心得。煤是亮的,晶麵閃耀著熠熠的微光。矸石是烏塗的黑灰色,暗淡無光。塊狀的物質從麵前的皮帶上流過,她目光一掃,就把隱藏在煤塊中的矸石捕捉到了。煤是輕的,矸石是重的,哪怕向秀玉閉上眼睛,隻用手稍一衡量,就可以分清哪是煤,哪是矸石。有了心得還不夠,向秀玉還做到了全神貫注,眼疾手快。心無二用,眼無二用,手無二用,倘若稍一走神兒,矸石就有可能從眼前溜走。上班期間,向秀玉心在眼上,眼在手上,心到眼到,眼到手到,稱得上是一個敬業的、稱職的揀矸工。

  向秀玉上的是白天班,早上8點上班,到下午4點才能下班。皮帶連續運轉,她中午怎麽吃飯呢?向秀玉對揀矸石在意,對吃飯不是很在意,有空就吃一口,沒空就不吃。上班時她會用飯盒帶半盒剩飯,或帶一個饅頭,趁皮帶有時空轉,她就抓空子吃一點。她手上沾了煤,滿手都是黑的,吃飯時,沒時間洗手,手一捏饅頭,饅頭上就沾了煤粉。她和揀矸石的姐妹們都認為,煤是黑的,也是幹淨的,煤不會鬧肚子。所以饅頭上捏有黑手印的地方她也舍不得扔掉,連同煤粉一塊兒吃了下去。渴了,她拿起礦泉水瓶子,對著瓶口喝一氣水。一瓶礦泉水兩塊錢,她可舍不得花那個錢。礦泉水瓶子是她撿來的,裏邊裝的是她自己燒開後又放涼的白開水。

  她自己吃飯可以湊合,問題是,女兒喜蓮中午怎麽吃飯呢?喜蓮在礦上的學校上小學三年級,脖子裏用線繩掛著一把白鑰匙,中午隻能一個人回家吃飯。向秀玉把米飯盛在碗裏,放上菜,蓋在蒸鍋裏,讓女兒回家後把飯菜蒸熱了吃。她們家燒的是蜂窩煤,有時喜蓮嫌煤火上來得太慢,不等火苗長起來把鍋燒熱,涼著就把飯菜吃了下去。當媽的對煤火是有數的,她回家掀開火爐一看,見放在最上麵的那塊煤還是黑的,就知道女兒中午沒有開火熱飯。她對女兒說:秋天來了,你吃涼飯可不好,還是把飯蒸熱再吃好一些。她還對女兒說:你不要心急,一定要有耐心。樹沒有耐心,就長不成樹;煤沒有耐心,就變不成煤;人沒有耐心呢,啥事都做不成。我的話你明白嗎?女兒點點頭,像是明白了。

  有一天,向秀玉因上班走得匆忙,忘了給女兒留飯。直到下班回到家,女兒才對她說:媽,你今天沒給我留吃的。是的,是的,她昏了頭了,竟把給女兒留飯的事忘記了。她自己一頓飯兩頓飯不吃都沒關係,正長身體的女兒中午沒飯吃可不行。她愧疚壞了,也心疼壞了,一把將女兒摟在懷裏,眼裏頓時湧滿了淚水,說對不起,媽媽錯了。

  女兒說:沒事兒,沒事兒的。

  第二天,向秀玉做出了一個決定,中午不再給女兒留飯,每天給女兒3塊錢,讓女兒到礦街上的小飯店裏買飯吃。

  礦上從生產區到生活區有3裏多路,一路兩旁都蓋了房子,形成了一條礦街。街上的房子都是門麵房,礦街其實就是商業街。街上賣肉的、賣糧的、賣水果的、賣日用百貨的等,稱得上應有盡有。礦上的人下班後,從生產區往生活區走,想買什麽東西,順手就買到了。礦街上還有美容美發、洗浴桑拿、足療按摩、卡拉OK等,你想進去享受一下,沒有人會反對。當然了,礦街上的小飯店也不少,胡辣湯、水煎包、羊肉湯、熱火燒、米飯、炒菜、餛飩、油條,等等,你想吃什麽都可以。有的礦工升井洗過澡後,拐進一家小酒館,要一份水煮花生,一盤涼拌肚絲,喝上二兩小酒兒,那是相當地自在。向秀玉把3塊錢裝進女兒的口袋後,特別跟女兒交代,這個錢專款專用,不許省下錢不吃中午飯,更不許拿這個錢買別的東西。她問女兒:記住了?女兒點點頭,說記住了。向秀玉向女兒建議,最好去楊旗阿姨的小飯店買一碗清湯麵吃,聽說楊阿姨做的清湯麵味道很好,也熱乎,一碗清湯麵的價錢正好是3塊錢。

  礦上的小學校建在生活區,楊阿姨開的清湯麵館離生活區很近,中午放學後,喜蓮遵照媽媽的建議,到楊阿姨的清湯麵館去買清湯麵。楊阿姨一見喜蓮,樣子有些欣喜,說:這不是喜蓮嘛,我的孩子!你媽那個小摳兒,怎麽舍得給你錢讓你出來買飯吃呢!喜蓮還沒說話,楊阿姨就指了一個座位,讓喜蓮坐下,說阿姨馬上給你下麵吃。

  喜蓮掏出3塊錢,遞向阿姨,說:楊阿姨,給你錢。

  楊阿姨沒有接錢,說:錢你先拿著,等吃了麵再給錢。

  喜蓮看見了,楊阿姨身邊案板上放的麵不是機器軋的麵,也不是手擀麵,而是一大塊和好醒好的麵坨子。楊阿姨揪下一塊麵,在案板上搓巴搓巴,搓成一根圓圓的麵棍,雙手就開始抻麵。楊阿姨抻麵抻得很熟練,也很好看,她張著雙臂,一折一抻,一折一抻,麵就抻細了。當把麵抻得像粉絲一樣,楊阿姨就把細絲麵下到鍋裏去了。楊阿姨備有兩口鍋,一口大鍋,一口小鍋。大鍋稀飯小鍋麵,是說大鍋熬稀飯好喝,小鍋下麵條好吃。楊阿姨的大鍋裏熬的卻不是稀飯,是棒骨湯。棒骨湯一直滾得咕咕嘟嘟,需要下麵時,楊阿姨把湯舀到小鍋裏,用小鍋下麵。麵裏不放肉,也不放什麽菜,起鍋時隻放一點芝麻油醃製的蔥花。楊阿姨把做好的一碗麵端到喜蓮麵前的小桌上,對喜蓮說:湯熱,慢慢吃,別燙著。喜蓮先嚐了一點湯。別看湯是清湯,味道卻十分鮮美。一碗清湯麵,把喜蓮吃得汗津津的,小臉兒都紅了。

  吃完了麵,喜蓮付給楊阿姨錢時,不料楊阿姨說:阿姨不收你的錢,錢你自己留著吧,可以買本買筆。

  喜蓮說:那不行,我媽知道了會吵我的。

  楊阿姨說:你這孩子,回家別跟你媽說嘛。好了,吃飽了就回家吧,別耽誤上學。

  平日裏,喜蓮幫媽媽買東西,哪怕剩下一毛錢,一分錢,她都會及時交給媽媽。她吃了麵,楊阿姨沒收她的錢,要她別告訴媽媽,那是不可能的。媽媽下班回到家,喜蓮一見到媽媽,就把楊阿姨不收她飯錢的事對媽媽說了,並把3塊錢掏了出來。向秀玉沒有吵女兒,她心裏一沉,馬上就明白了怎麽回事。自從孩子的爸爸在井下的瓦斯爆炸中遇難後,周圍的人對她和她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中秋節還沒到,張師傅就給她們家送來了一盒月餅,說兒子給他買的月餅他吃不完,就請她和喜蓮幫幫忙,把月餅消滅掉吧。秋風剛涼一點,王奶奶就給喜蓮送來了一件布衫和一條褲子,說布衫和褲子是她孫女穿過的舊衣服,如今孫女長高了,衣服穿不著了,就送給喜蓮穿吧。她一看,哪是舊衣服,分明是剛從商場買回的新衣服。她本來沒有工作,礦上為了照顧她們家的生活,就在裝煤樓上給她安排了一份揀矸石的活兒,每個月可以掙1000多塊錢。更讓向秀玉想不到的是,某個早上,她開門一看,門口放了一壺花生油和一兜剛掰下來的嫩玉米,她至今也不知道是誰送的。不用說,喜蓮去楊旗的麵館吃麵,楊旗不收喜蓮的錢,也是同情孩子照顧孩子的意思。可是,下雨還水,播種還苗,哪有吃飯不花錢的道理呢!向秀玉又拿出3塊錢,和上次給的錢加在一起是6塊,口氣嚴肅地對女兒說:你明天中午再去吃飯,一定要把這6塊錢一塊兒交給楊阿姨。每個人都要吃飯,但不能白吃飯。花自己家的錢買飯,飯吃起來才香。你爸雖說不在了,國家給你發的有撫恤金,媽媽也掙著一份工資,咱們家的生活不會有問題。吃個飯連錢都交不出去,這怎麽能行呢。你不能太麵,給楊阿姨交錢時態度要堅決一些,你就說,楊阿姨,你不收我的錢,我以後就不來你這兒吃飯了!

  第二天下午,向秀玉下班回到家,喜蓮一見她就哭了,哭得很傷心的樣子,一邊哭,一邊說:媽媽,媽媽,我明天不去外邊買飯吃了,中午我不用吃飯了。

  向秀玉一聽就知道,喜蓮又沒有把錢交出去,她說:好了,別哭了,小孩子總是拗不過大人,這事兒也不能全怪你。擦擦淚,寫作業去吧,我去找你楊阿姨。

  去找楊旗之前,向秀玉重新梳了頭,洗了臉,換上了一件白色的外套。她在裝煤樓上班,一天到晚跟煤打交道,跟礦工在井下采煤差不多,弄得身上臉上都是黑的。每天下班後,她來到礦上的女工澡堂,都把自己洗得幹幹淨淨。煤裏有油分,沾在皮膚上很難清洗,特別是眼圈兒、鼻窪兒和鼻孔,稍不仔細,就會留下煤的印跡。她總是洗了又洗,把小拇指伸進鼻孔裏,連鼻孔都洗得一塵不染。家裏的頂梁柱倒了,她得把責任接過來,把這個家支撐起來。丈夫走了,她的心氣兒不能散,更不能丟,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笑著麵對生活,麵對未來。她對著鏡子,還把項鏈戴上了。丈夫曾是礦上的勞動模範,有一年礦上組織勞動模範到海濱療養,丈夫回來時就給她買了這串項鏈。項鏈是用珍珠串成的,每一粒珍珠都閃耀著晶瑩的光輝。

  來到楊旗的麵館,向秀玉見楊旗一個人忙上忙下,顧不上收拾放在餐桌上的飯碗,暫沒提還錢的事,先替楊旗收拾碗筷,擦桌子。

  楊旗說:秀玉,你別動手了,看你穿得周吳鄭王的,像赴宴一樣,把你的衣服弄髒了怎麽辦!

  向秀玉說:什麽像赴宴的,我就是來赴宴的。你不請我,我隻好自己來。

  你幫我幹活兒,我怎麽給你開工資呢?

  楊姐的生意這麽好,你給我一個金馬駒子,我也不反對。向秀玉看見了,來麵館吃飯的人不少,座位都坐滿了。後來的人沒空位可坐,就站在那裏等座位。礦街上的飯店不算少,他們為啥非要吃這一口呢!

  楊旗說:我正想找你跟你說呢,我看你別去揀矸石了,成天煤一身汗一身的,也掙不了多少錢。你過來給我打下手吧,姐保證讓你比在裝煤樓上揀石頭掙得多。揀石頭又不是揀元寶,有什麽可揀的呢!

  向秀玉說:我就是一個揀石頭的命,你讓我揀元寶,我還不敢呢!她把碗筷收拾到一個大盆子裏,接著就用清水清洗。把一批碗筷洗幹淨,她才把6塊錢掏出來,說:這是我女兒這兩天在這裏吃飯的錢,請楊姐收下。

  楊旗一見向秀玉掏錢就急眼了,她一急眼,眼淚就在眼裏打轉轉,她說:秀玉妹子,你不能這樣,你要是跟姐分這麽清,姐就不理你了。

  向秀玉說:楊姐你得理解我,我不能讓孩子慣下毛病。

  楊旗說:咱兩個,你是誰,我是誰?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自家孩子在這裏吃碗麵條,我讓孩子花錢,我還有一點人心嗎!別的我不說,誰讓咱姐妹是一樣的命呢!

  當著飯館那麽多人,向秀玉沒讓楊姐說下去。楊姐的丈夫和向秀玉的丈夫是同一場事故遇難的,那場事故死了80多人。提起那場突如其來的事故,向秀玉擔心,她們都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向秀玉硬起心腸,把錢放在楊姐麵前的灶台上,說:楊姐,孩子的路還長,我不能跟她一輩子。我想讓她從小就能夠自強,能像別的孩子一樣過正常的生活,不能讓孩子成為例外,變成可憐蟲。這6塊錢,你一定得收下。你要是收下,我明天還讓孩子來你這裏吃飯,你要是不收,我再也不會讓孩子到你這裏吃飯了。

  楊旗隻得妥協,說好好好,這個錢我收下。明天一定還讓孩子過來吃飯啊。我這個妹子喲,真是個一根筋哪!

  喜蓮再去清湯麵館吃飯時,楊阿姨倒是沒有拒絕收她的錢,但她給喜蓮下麵時,另外加了一個荷包蛋,埋在了麵條下麵。喜蓮用筷子一挑麵條,白生生的荷包蛋撲棱就跳了出來。喜蓮知道楊阿姨是額外照顧她,樣子有些為難,她說:楊阿姨,我不愛吃雞蛋。

  楊阿姨走過來小聲對她說:傻孩子,你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雞蛋會增加營養。趕快吃了吧。

  喜蓮說:我真的不愛吃雞蛋。喜蓮把麵條吃完了,把清湯喝幹淨了,獨獨把荷包蛋留在了碗裏。

  晚上見到媽媽,喜蓮對媽媽說:楊阿姨在麵條碗裏給我臥了一個荷包蛋。

  媽媽問:你吃了嗎?

  喜蓮說:我沒吃。別人碗裏都沒有荷包蛋,隻有我自己碗裏有荷包蛋,我不能吃。

  媽媽有些感動,說:不吃是對的,喜蓮真懂事,真是我的好孩子。

  喜蓮提出,她明天中午不去楊姨的麵館吃飯了,她一去吃飯,楊阿姨老是看著她,別的吃飯的人也光看她,看得她頭都不敢抬。

  媽媽同意了。媽媽給了喜蓮5塊錢,建議喜蓮到另一家羊肉燴麵館去吃燴麵,一碗燴麵5塊錢。

  中午放學後,喜蓮沒有去吃羊肉燴麵。燴麵5塊錢一碗,她覺得太貴了。她去一家賣餛飩的小飯店,花兩塊錢買一碗餛飩,再花5毛錢買一個火燒,就吃飽了。這樣,媽媽給她的錢可以省下一半,5塊錢夠她吃兩天的。

  喜蓮把省下的錢拿給媽媽看。媽媽問她中午吃飽了嗎?她說吃飽了,吃得挺飽的。媽媽要她一定要吃飽,不要想著為家裏省錢。

  喜蓮說:有的同學中午不好好吃飯,隻啃一包方便麵。

  媽媽說:幹啃方便麵不好,方便麵裏沒什麽營養,裏麵還有防腐劑。

  喜蓮說:媽,你中午也不能光吃涼飯,得把飯熱一熱再吃才好。

  媽媽心中的熱浪翻了一下,說:你不用管我,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一天晚上,楊旗找到向秀玉家裏來了,她進門就說:秀玉,我錯了,你罵我吧!

  向秀玉說:沒什麽,孩子不過是想換換口味。就算你做的清湯麵再好吃,孩子也不能天天中午吃麵條吧。

  楊旗說:還是讓孩子到我那裏吃飯吧,我不少收孩子一分錢還不行嗎,我再也不給孩子碗裏打雞蛋了還不行嗎!孩子再不去我那裏吃飯,說不定哪一天我的麵館就停辦了。

  向秀玉問:這話怎麽說的,有誰為難你了嗎?

  楊旗說:不是有誰為難我,是人家對我太好了,我有點受不了。楊旗隨口舉了幾個例子。有一個人吃了一碗麵,給了她10塊錢。她正低頭在錢盒裏給人家找錢,人家擺擺手就走了,喊都喊不回來。還有一個人吃了一碗麵,一下給了她100塊錢。那人管她叫嫂子,不讓嫂子找錢,說100塊錢預存在嫂子賬上,他還會來吃麵,吃一次,嫂子扣除一次就是了。可是,好多天過去了,那個叫她嫂子的人再也沒到麵館露麵。她一開始每天和10斤麵,不夠賣。後來每天和30斤麵,還是不夠賣。現在她才明白了,那麽多人到她的麵館吃飯,不是因為清湯麵有多好吃,是礦上的人在抬她的生意。楊旗說:再這樣下去,我得欠礦上的那些弟兄們多少情啊!

  向秀玉沒有說話,她一手捂嘴,轉過臉去,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

  楊旗說:秀玉,我的麵館不能再開了,你跟礦上裝煤樓的領導說說,我跟你一塊兒去揀矸石得了。

  向秀玉輕輕搖搖頭,還是沒有說出話來。

  原載《人民日報》2013年10月30日

  點評

  劉慶邦從1972年當礦工時寫第一篇小說,至今也有40多年了,積累下的短篇小說有240多篇。他的短篇一直備受讀者喜愛和業界肯定,“中國短篇之王”的稱號倒也不虛。他的小說多以平民視角和悲憫之心,書寫底層社會中的小人物們的日常生活、情感經曆和多樣人性,貫穿著強烈的現實主義關懷意識和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清湯麵》也是這樣一篇傳遞善意,撒播溫暖的短篇小說。

  向秀玉是選煤工人,白天上班,還要照料上小學的女兒喜蓮。楊旗在礦區開了一家小店,自謀營生。應該說,他們兩家的生活都很艱難,但是,小說寫的不是底層人的苦難,而是他們在承受生活苦難過程中所表現出來對命運的樂觀心態和對他人的溫暖情懷。喜蓮到店裏吃飯,楊旗主動不收錢,即使最後收下錢,也不忘在其麵裏額外加一個雞蛋;礦上的工人紛紛到她店裏吃飯,不是因為麵有多好吃,而是暗中幫助她;向秀玉堅決支付女兒欠下的飯錢,也有同為遭遇不幸、感慨生活艱難的考慮。總之,她們彼此關愛,相互協助,譜唱了一曲溫暖向上的礦區之歌。

  劉慶邦的小說一向不故弄玄虛,玩弄形式,雕琢思想,而重在從人物情感、故事形態上入手,堅持“寫作跟著人物走”的理念。這篇小說以三個小人物為描寫對象,圍繞一晚清湯麵,建構了一種完整的、感情飽滿的、氣韻充盈的故事形態。可以說,這種寫作以對人物心理、生活細節細致入微地刻畫,以對人物生命意識舉重若輕地處理,從根本上捍衛了人、人情、人性在文學中存在的尊嚴。他對完整性故事形態的審美追求,是在現實生活故事結束的地方,另辟了一條虛構寫作的新路子。

  這個短篇對細節的處理,對故事意義的構想,可謂下了很大工夫。比如,喜蓮不去楊阿姨店吃飯,向秀玉對來楊旗店裏打工的邀請堅決不就,楊旗想關閉麵館跟隨向秀玉選煤塊,其背後都有深遠的耐人咀嚼的情誼,可謂以小見大,以局部見整體,給人以無比碩大的閱讀接受的空間。這樣的構思才是小說意義上的構思,這樣的場景才是小說意義上的場景,這樣的故事才是小說意義上的故事。

  (張元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