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輕風拂麵

  阿成

  草根飯店

  安豐飯店是一家小飯店,和老爸的家隔著一條街。在這條街上類似的小飯店很多,什麽火鍋、麵條、水餃、包子、大眾溜炒,等等,就是為草根層服務的。平常在這裏吃飯的都是在附近打工的各種各樣的手藝人,包括出租車司機、進城運菜的農民,偶爾也有趕不上飯時了,在這裏吃碗麵條或水餃的附近住戶。這兒的服務也是草根式的,非常近便,非常義氣,也非常實在。

  我在臨出國之前,就常到這家小飯店去給老爸老媽訂餐,老爸老媽畢竟已經退休多年,又身體多病,上下樓不方便了。加上老爺子當科長的時候,那家夥,總是有飯局,咣嘰一聲退休了,這個程序便被徹底刪除了。然而,欲望仍在矣。所以我每次去的時候,都要在這家小飯店叫兩個菜,當然是老幹部喜歡吃的菜,一個是炸茄盒(我真鬧不明白老爹為什麽這麽喜歡這道菜,而且還喜歡在上麵撒白糖吃。後來才明白,這是他從日本人那裏繼承過來的)。再一菜是滑溜裏脊。這也是老牌的菜品了,又軟,食材又好,沒法摻雜使假。所以我通常點這兩個菜,讓店家送上去,過道就是,三樓,方便。類似的勾當在附近的居民中也經常,特別是到了年節,一家人長衣短褂的都回來了,忸怩,擰扯,不願意做飯,就到小飯店訂餐,餐食直接送到餐客家裏,吃完之後,翹著蘭花指打個電話,喂喂喂,讓服務員把盤子收回去。非常方便。這也是我們街坊鄰居的一個區域性的風俗。

  飯店的老板是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廚師。他的手藝好,飯菜又精到,招人喜歡的是既幹淨又衛生,且童叟無欺。這裏麵除了職業操守之外,畢竟大都是鄰居。

  老板一家就三口人,老伴兒加上他兒子。兒子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街坊鄰居都認識他,整天在街上晃,也不是什麽街溜子,也不是流氓歹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吊絲,什麽有價值的東西撂他嘴裏,都變得一文不值,甚至是臭狗屁。你說,市委書記,他說,能怎麽的?你說,百達翡麗。他說,怎麽,一天能走出兩天的日子來呀?你說,這個女星賊漂亮。他說,生出的孩子就能當總統啊?這些狗屁話雖然很狗屁,但細想也不無道理。

  也可能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吊絲也能炒兩個菜,也會顛大勺,就是不愛幹。他的老板爹對此也沒有辦法。他反過來還做他爹的思想工作。吊絲說,老爸,時代不同了,什麽溜肉段兒、鍋包肉、漬菜粉兒,吃你這套菜的人都死差不多啦,現在全改成麥當勞、披薩、奶汁肉餅了,知道不?我們這代人將來要吃的是這個,你們那代人不過是吃一種回憶,吃一種缺心眼兒,吃一種老僵屍。老板操起茶壺就要打他,他噌地就溜了,臨出門之前誠懇地說,老爸,你再好好想想,我說的是不是這麽個道理。想好了,晚上你再削我也不遲。

  老爹還真想了,覺得兒子說得有點兒道理,就咧嘴苦笑起來。然而,街坊鄰居,那些老顧客還是點這種菜。吊絲兒子心血來潮琢磨的那幾款新花樣,除了個別年輕人,根本沒人點。尤是逢年過節,換句話說,逢年過節就是吃傳統菜,年是傳統的年,飯是傳統的飯,人是傳統的人。這樣的年在老板這一代人的眼裏,才是名副其實的年。如果過大年,一家人坐在吊腿椅子上吃麥當勞、披薩、奶汁肉餅,那這個世界就沒救了,中國也一點希望沒有了。文化是什麽?是沒有硝煙的戰爭!靠。

  我出國之前,決定到安豐飯店請老板喝兩盅。老板很奇怪很奇怪,說,爺們兒,要請我請你,我是開飯店的,還能讓你請我嗎?我說,不不不,我請你必有所求。他說,也是,老話說,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可我一開小飯館兒的,能替你辦什麽事呢?頂多就是炒倆菜,別的本事,沒了。我說,這就足夠了。老板立刻一本正經地說,我可告訴你爺們兒,誰聘我也不去,我就喜歡我這小店兒。我說,想什麽呢,沒人聘你。我要出國了,可能三年五載,也可能十年八年才能回來。我這一走,老爸老媽就沒人照顧了。我也不是求你照顧他們,就是每個星期天,您給他們送上兩個菜去,一個炸茄盒,一個滑溜裏脊,兩碗大米飯,再整碗熱乎乎的雞蛋柿子湯,完了。錢,我事先打到你的賬號上。老板說,這還算是個事兒啊?沒問題,包我身上了。

  跟老板定妥了之後,我就扮成一個紳士的樣子出國了。

  頭幾年往家打電話,老爸老媽說,飯店老板按時按點給我們送飯,逢年過節還給加兩個不要錢的菜,挺好的。我一聽,樂了。說實在的,人活一輩子不就是想吃點喝點嗎。奮鬥是為什麽?就是為了吃點喝點兒。

  話分兩頭。飯店這頭在我走後的第三年春上,一天大清早,老板使勁一推門,魔術一樣,人軟了,不行了。兒子毛了,立刻送醫院搶救。臨終前,老板交代完了後事,說,還有一件事,別忘了每個星期天給對麵老王家送菜送飯,湯一定要熱乎乎的。兒子不滿了,說,還扯呢,你都快死了知道不?說點重要的,存款呐,古玩呐,都秘在哪兒啦?這才是主要的。他爹苦笑著對兒子說,記得我那雙氈疙瘩嗎?兒子說,不就是我幾次要撇,你不讓撇的那雙嗎?老板說,銀行存單都在那裏呢,鞋墊下麵,用塑料紙包著。兒子一聽,驚出一身冷汗:聖母瑪麗亞,那可是自己幾次要扔的東西呀。

  別看老板的兒子是個吊絲,但爹一死,就再也不說吊絲的祖師爺是阿Q的話了。憑著氈疙瘩裏老爹留下的那幾張存單,對小飯店進行了徹底的改造,還盤下了樓上的那家,分上下兩層,重新請了廚師。出人意料的是,依舊是大眾溜炒。一街人都嘖嘖稱奇,說,瞅見沒,爹一死,小子出息了。但對我而言,我爹的那倆菜,洗心革麵的吊絲照例按照他老爹的遺囑一次不落地送上去。可是我人在海外呢,不知道老板駕鶴西去之後,他的銀行卡號取消了,匯款匯不過去了,座機的電話號也換了,沒招了。

  八年後我之所以回來,是因為老爸老媽雙雙過世了,得到為革命操了一輩心的老同誌墳上磕個頭,說點批評他們的話。

  之後,我決定去街對過的安豐飯店去給老板問個安。真沒想到老板已經去世了,老板的兒子已經是新老板了。我倆坐在卡座上喝茶。

  老板兒子奇怪地問我,你老爸老媽和我老爸啥關係?

  我說,沒關係。就是我臨走之前托付你爹每周給他們送兩個菜上去,我把錢打到你爸的卡裏,後來就打不進去了,才停的。

  小老板說,靠,原來你是付款的呀?我還以為我爸玩贈送呢。兄弟,我可是一次也沒差地送啊。

  我說,沒問題,差多少錢我都給你。

  小老板一揮手說,扯是不?就算我替你孝敬你爹啦。行不?

  我說,那我以茶代酒敬你爹一杯。

  一個人能真正地沉下心來(排除一切世俗雜念),是生病的時候。

  眼下是東北的春天。

  我喜歡東北的春天。冰雪消融,爽濕怡人,到晚上,雪水又結成了冰(白天就化了)。那是詩一般的環境。是,我是不喜歡詩,但我喜歡詩一樣的環境。

  白色的陽光明亮得刺眼,盡管春寒未退。但可以穿上毛衣到陽光下,到寂靜的街道上去散步了。

  馬路上到處都是一汪一汪融化了的雪水,濃鬱的春味,在城市裏無處不在。

  是啊,醉人的春天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季節。

  在十字街的街心花園,我見到了老秦。他正坐在那兒曬太陽。周圍都是摩天大廈。他看上去有點渺小,有點兒可有可無。感覺風一刮,這人就沒了。

  對長期生存在天寒地凍裏的人們,春天裏曬太陽,是一個流傳下來的古老行為。

  老秦見我來了,衝我點點頭。

  我心想,他至少有七十歲了吧?

  我和老秦是老街坊。是四十年前他辦了一樁極傻的事才讓我記住了他。

  當年,老秦在街道辦事處工作,是長期臨時工。他負責寫各種宣傳標語。四十年前的標語,是城市街道的主要風景。

  老秦的美術字寫得非常漂亮。“他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哪。”許多平凡的人都這樣評價他。

  老秦總穿著一件藏藍色的大褂,上麵布滿了白色的廣告粉。他那時有些消瘦,有一雙孩子般的眼睛。無論誰看到這雙眼睛都會喜歡上他。

  當時三十大幾的老秦還沒有成家,父母早亡,隻有一個已經嫁了的姐姐,大事小事,都招呼著他。老秦雖然衣著邋遢,但並不惹人討厭。他已經是這條街上所有人的兒子了,大家都樂意照顧他,批評他,安慰他。曆史上,黑龍江的確曾有過這樣的民風。

  隻要是春天來了,老秦就會穿上他那件藏藍色的大褂,出現在這條生機勃勃的街上。

  他在磚牆寫新標語的時候,總有許多孩子圍著看。我就是其中的一個。隻是,我從孩提時代就清楚自己永遠也寫不出像老秦那樣好看的美術字。為此,我很自豪,我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孩子。

  老秦的午飯很隨便,他常到那家小食雜店就餐。在那裏買兩個麵包,或者再加一瓶啤酒和一個鹹鴨蛋。他就坐在小食雜店的空啤酒箱子上款款地用他的午餐。在我的記憶中,他似乎從未坐過凳子。大約是怕自己身上的廣告粉玷汙了人家的凳子吧。

  小食雜店的老板娘是一個年輕的寡婦,白白胖胖的,是個讓人感到渾身都是喜氣和福氣的美人兒。

  寡婦是個熱心腸的人。每逢老秦到這裏用午餐,她都要給老秦倒一杯熱水,或者送給他一碟自己醃的芥菜絲兒鹹菜。

  這種時候,老秦顯得非常愉快,滔滔不絕地對寡婦講城裏流傳的有趣新聞。

  看到這樣的情景,有心人就暗示他,願意為他保媒。老秦聽了,竟是一副樂不可支的樣子,羞澀了。

  寡婦也覺得老秦怪可愛的。她也明白,自己雖然好看,年輕,但說出天來,自己是個寡婦呀,已經沒有資格按照姑娘的標準尋找男人了,如果能找個老秦這樣的單身漢,挺阿彌陀佛的。

  寡婦天天晌午都盼著老秦來。每一個從小食雜店門前路過的人,都逃不過寡婦的眼睛。

  “五一”節,街道辦事處發電影票,是香港故事片《王老五添丁》。這次,是寡婦和老秦一塊兒去的。

  晚上,小食雜店早早地關門了,兩個人穿得幹幹淨淨的,一塊兒出門,一塊兒走在街上。這條街上到處都是熟人,他們就低著頭走,一邊走,一邊吃吃地笑。

  他們像兩個彩色的卡通人似的,忸忸怩怩地走出了這條街。

  寡婦給老秦一條手絹兒和一張自己當姑娘時的照片。老秦珍藏著,晚上躺在自己的被窩裏,看也看不夠。夢中有許多精彩的場麵,讓他長夜不願醒。

  可老秦的姐姐堅決反對這樁親事。

  她認為弟弟是一個處子,憑什麽要娶一個二手貨呢?這樣做對得起已故的父母嗎?對得起多年相依為命的親人嗎?

  她虎,決定親自去找那個寡婦談談。

  ……

  翌日中午,老秦再去食雜店的時候,寡婦冷淡下來,明確地告訴他,一切到此為止!態度非常堅決,血海深仇似的。

  後來,挺不住了,一對戀人都傷心地哭了。老秦咋也沒想到,愛情是有條件的!

  ……

  他們一直談到深夜,終於談攏了,他們決定一塊兒吃安眠藥片,雙雙自殺殉情。

  老秦被搶救過來了,寡婦呢,死了。

  老秦以丈夫的身份安葬了寡婦。立的碑上也是這麽寫的。

  老秦年年都去給寡婦上墳,哭得淚人似的。

  整條街,也包括老秦的姐姐,都沒想到會是這樣。老秦的姐姐哭得跟傻大妞似的。一個街坊看了頗為不屑,說,孩子死來奶了。什麽東西!

  老秦做了一輩子的光棍兒。

  街心公園裏,我坐在老秦頭旁邊,請他吸煙。

  一邊吸煙,一邊看光景。

  我說,又是春天啦--

  老秦說,春天好哇。

  我問他,老秦,老秦,假如是今天,你們還會像當年那樣去殉情嗎?

  老秦聽罷,撲哧一聲笑了,衝我做了一個鬼臉兒。

  野百合小學

  之所以叫“野百合小學”,我猜,是因為這所小學就建在開滿野百合的荒地上吧。

  這之前還流傳著一個讓人歎息的故事。說是先前,這兒住著一戶姓朱的人家,一家三口人,女兒叫百合,長得好看,身材窈窕,若是從開滿野百合的田野上走過,好似百合仙子。百合是一個多情又很羞怯的女子,她偷偷地看上了那個在秋收時到自己家打短工的小夥子。小夥子雖然很帥,但話少,就是悶頭幹活兒。老兩口也挺喜歡他的,對他照顧得像一家人一樣。八月十五中秋節了,吃過晚飯之後,小夥子一個人坐在院子裏發呆。他心裏想,假如百合出來陪他坐一會兒,他就不走了。

  百合的父母也讓百合出去看看月亮,多好的月亮嗬,不要隔著窗子看,丫頭,到院子裏去吧,小年輕的,在一起說說話兒。

  其實百合的心早已飛到院子裏去了,但她沒動,不好意思,一直隔著窗戶往外看,癡癡看著披了一身月光的小夥子背影。

  ……

  涼涼的夜風讓小夥子感到有些孤單,他想,如果月亮離開那片開滿野百合的荒地,百合還不到院子裏來,就是人家看不上自己,不行了。

  世界出奇的靜,心卻在像鼓似的砰砰地敲。

  懸在夜空中的金色圓月終於升高了,走遠了。院子裏仍然坐著小夥子獨自一人。年輕人開始想家了,他想早些離開這裏。

  第一場雪悄然地飄下來了,雖說不大,但漫天皆白。小夥子踩著軟若輕絮的小雪離開了百合家的院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百合的父母悄悄對百合說,丫頭,你去送他一段兒,跟他說,明年開春再來,春耕的活兒忙著哩。

  百合滿臉通紅,終是沒動。

  小夥子出了柵欄院,他仿佛知道百合在後麵看著他。他想,如果她喊一聲,哥,春天再來呀。他就一定回來,一定!

  百合一直隔著窗戶目送著自己的心上人,眼淚盈盈,默默無語。

  小夥子越走越遠。最後消失在雪幕裏。

  百合的母親隻能在一旁輕輕地歎氣。

  冬天過去又是春天了,大雁回來了,野百合又開滿了原野,金燦燦的,像一片仙女織就的錦緞,在醉人的春風裏蕩漾。可那個打短工的小夥子一直到秋收的時候也沒有來。過了中秋,天兒很快就冷了,早晨起來,外麵已經是個銀色的世界了。

  站在窗前的百合說,這雪悄悄地下了一夜。

  百合的父親看到日漸憔悴的百合說,唉,丫頭哇,我看哪,咱就別傻等啦,還是托人捎個話吧。

  捎話人心可真寬哪,三天後才回話說,那小子是八月十五中秋節結的婚。我一看門上貼著大喜字,傻了,一打聽,果然是。我就沒進院兒。你說我做的對吧?

  百合看到自己暗戀的小夥子跟別的姑娘結了婚,當夜就懸梁自盡了。不久,百合的父母也搬離了這個地方。就剩下那座房子寂寞在燦爛的百合當中了。

  這年春上,新來的村支書踏查到了這裏,看到這種情形,決定:把村小學建在這裏。

  農村的學校簡單,修繕一下老房子,又加蓋了一幢新房,再平整平整院子,釘點桌子凳子。學校就正式開課了。學生都是這個村裏的孩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參差不齊,隻有一個姓周的男老師教他們。此外,還安排了村上的那個瘸鰥夫在學校連做飯帶打更。支書原本住在村北頭,覺得不方便,別腳,看到學校裏除了教室、周老師的宿舍、更夫的小屋,還閑著一個空屋子,有火炕,於是就搬到了學校裏住。連夥食問題都解決了。

  到了晚上,月亮很好,屋裏屋外,一切都在月光之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畢竟是山村,極其的寧靜。支書睡在這裏很愜意。一夕半夜,睡得蒙蒙朧朧的支書恍惚聽見學校的大門吱呀一聲響,接著傳來颯颯的腳步聲。不知是有人進來還是出去,似真似幻,便又睡了過去。沒想到,之後的幾天裏,經常會在深更半夜的時候校門吱呀地響起來,似乎還能聽到走廊那邊的屋子裏有人悄悄地說著話兒。

  大清早起來,支書過來問打更的瘸子。瘸子聽了一臉茫然,顯然他什麽也沒聽到。支書心想,狗日的,睡得可真死。

  瘸子說,嘿嘿,咱沒兒沒女,沒親沒故的,老軲轆棒子一個,沒啥惦記的,睡得就實成誠唄。

  支書沉下臉說,你下晚兒注意點。大脫大睡怎麽行呢?打更嘛,就得多巡視。我糾你對不對?

  瘸子說,對對對,我注意,我注意,今後我指定多巡視。

  這幾天支書到縣上開會,再辦點事兒,沒在學校裏住。當他從縣上回來的時候,瘸子顛了過來,喜滋滋地向他報告他晚上看到的情景。原來半夜,是村上的一個年輕寡婦悄悄地上學校裏來了,還住在周老師的宿舍裏。

  支書問,咋,他們扯上了?

  瘸子使勁兒地點點頭。

  前麵我沒介紹周老師。周老師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年輕人。據說,周老師過去曾經搞了兩三次對象(一說四五次),最後都被對方給蹬掉了。歪些說,這也是他主動要求到這個偏僻的小村子來支教的一個原因。周老師雖然不是大學生,但他是高中畢業,教這些鄉下的孩子應當說綽綽有餘。

  雖說周老師性格有點孤僻,但卻是個熱心人。隻要在村上誰家有困難,他看到了都會主動過去幫忙,修理柵欄院啦,幫著挑水啦,等等。倒不一定是他特意找好事做,隻要他路過看到了,就會過來幫幫忙。幫忙也不說話,也不吃飯,幹完了就走,走時也不打招呼。就是這麽一個人。這幾年村裏的男人大部分都去城裏打工掙錢去了,無論是家裏還是田裏,總會有些女人和老人幹不了的活兒。看到周老師挺好的,有事了,犯愁了,就打發孩子去小學校把老師叫來幫幫忙。幾乎家家都叫他幫過忙。

  隻是最近,村裏的老頭老太太們發現周老師有了明顯的變化,愛說話了,也愛笑了,齜個小虎牙兒。無論幫誰幹活兒,幹完活兒還能站在院子裏聊會天兒了,說說他們的孩子呀,他們的學習呀。氣氛挺融洽的。先前村支書看見他,總是熱情地跟他打個招呼。尊師愛教嘛,但是最近,支書再見到他總是不用好眼睛剜他。周老師緊張得很。

  此後,半夜裏小學校的院門不再響了。

  支書見了瘸子,問,那個小寡婦下晚黑不來啦?

  瘸子的臉紅了,說,再沒來過。

  支書盯著瘸子的臉問?你跟周老師都說了什麽?

  瘸子紅著臉說,沒說啥……

  支書歎了一口氣說,嗨,光明正大的多好,都是單身嘛。玩這個。

  瘸子說,支書,咱這兒是農村,嘴嚼的還是老調調,我年輕的時候就是因為……

  支書樂了,問,你年輕的時候怎麽啦?

  瘸子說,呸呸呸!你看我這嘴,又整禿嚕了。

  ……

  雖說半夜學校的大門聲不再響了,但是時常能聽到周老師在大半夜拉二胡的聲音,拉得悲悲切切的,像被細線兒纏了似的。

  指定又是瘸子跟周老師講了,讓他注意點,裏邊還睡著支書呢。之後,半夜裏的二胡聲就不再響在校園裏,而是響在學校外麵的那個半山坡上,隱隱約約,嗚嗚咽咽的,不豎起耳朵聽不到。

  支書歎了一口氣,心想,同誌們,鄉親們,不能讓百合的故事再發生了。

  很快,支書出麵給周老師和那個寡婦保媒,“命令”他們結婚了。就在小學校辦的喜事。支書是主婚人,證婚人是瘸子兼廚子。那幾桌席辦得好,瘸子把看家本事都亮出來了,居然整了一個東坡肉。讓支書和一村人吃驚不小。原來年輕時瘸子當過小飯館的大師傅,要不是那個擋不住的誘惑……

  有人悄悄地告訴支書,瘸子在灶上一邊炒菜還一邊掉淚呢。

  支書感慨地說,這人呐,你別走近,走近了就是故事。

  原載《作家》2013年第5期

  點評

  這個短篇由“草根飯店”、“老秦”、“野百合小學”三個部分組成,每部分各自獨立,但又在主題上統一起來。作家講述的都是民間小人物們的傳奇故事,他們或重情重義,或為愛殉情,或為愛憂傷,或為愛幸福。雖然三個地點發生的故事不一樣,但它們的審美指向是相通的,即作家通過對這些小人物日常生活和情感經曆的書寫,為他們立傳,代他們立言。

  “草根飯店”中的父子倆一直沒間斷過每天給“我”父母炒菜、送飯。老板健在時,“我”按時將款項打到其賬目上;老板死後,錢打不進去了,遂中間斷開了。但在其兒子心目中,這是老爺子對好友的饋贈之舉,因而一直沒中斷過給老爺子送飯送菜。即使“我”將無法匯錢之事告訴他,並打算補齊欠款之時,他也堅決不收。這種重信義、重情誼的美好品質在飯店老板及其兒子身上體現得盡善盡美。

  老秦與小雜貨店老板娘從相識到相戀的經曆,可謂平平常常,但是,他倆因愛情受阻而一起殉情的經曆及此後老秦一生不娶的愛情堅守讓人倍感沉痛。

  野百合小學裏發生的三則故事都和愛情有關。百合和小夥子的愛情故事感傷而淒美;周老師和寡婦的愛情美好而幸福;瘸子的情感經曆讓人悲憫和無奈,“瘸子在灶上一邊炒菜還一邊掉淚”,短短一句話,讓短篇小說的意味盡出,給讀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

  (張元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