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向天射出“神力箭”

  在創業時期中必須靠自己打出一條條生路來,艱苦困難即是此一條生路上必經之途徑,一旦相遇,除迎頭搏擊外無他法,若畏縮退避,即等於自絕其前進。--鄒韜奮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德國]馬克思

  說起我國導彈事業的起步,就不能不提到被外國人稱為“他走到哪裏,都抵五個師”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1955年10月,錢學森曆經磨難與曲折從美國回到中國。作為一名在美國搞了十幾年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科學家,他一回國就受到國防和軍事部門的高度重視。

  這年底,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特地從北京趕回來接待他。在室外的一個小火箭試驗台前麵,錢學森停了下來。這是一個非常簡陋原始的固體燃料火箭試驗裝置,錢學森很有興趣地和正在安裝調試的教師討論起來。陳賡大將在旁邊問道:“錢先生,您看我們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導彈來?”

  錢學森說:“有什麽不能的?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同樣能造得出來。”

  錢學森回到北京後,彭德懷立即會見了他,談話直截了當。彭德懷說:“我們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過來,我們也要有還手之力。”他問錢學森:“我們能不能先搞出一種短程導彈,比方說射程500公裏,這需要什麽樣的人力、物力和設備條件?估計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造出來?”

  錢學森想了想,說:“搞導彈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一支搞研究和設計的隊伍。美國從軍方開始支持搞導彈,到搞出第一枚導彈,用了近10年的時間。我想,我們有5年的時間是可以的。”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負責籌建的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五院宣告成立。這一天,正好是錢學森回國一周年的日子。所以,後來外國人稱錢學森是“中國的導彈之父”。

  1960年3月,中國科技人員終於建成了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的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台,並於1960年10月17日,成功地進行“P-2”導彈發動機的90秒典型試車。這是決定導彈能不能出廠、投入發射的關鍵之一。

  按照計劃,第一枚國產導彈確定在酒泉發射基地發射。因為是第一枚國產導彈,“P-2”在進入發射階段時正式命名為“東風一號”。這枚仿製的近程導彈由彈頭、彈體、動力係統、製導與姿態控製係統組成,全長17.7米,最大直徑1.65米,起飛重量20.5噸,射程590公裏。中央軍委作出決定,用國產燃料發射導彈,發射時間確定在1960年11月5日。

  發射倒計時一分一秒地向“零時”迫近,發射場的空氣也變得更加凝重了。就在20天前,蘇聯拜克努爾發射場發生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悲劇:一枚洲際運載火箭點火後,未脫離發射台就發生了猛烈爆炸,在現場的蘇聯元帥、火箭部隊司令米伊涅傑林和幾十名專家、官兵葬身火海。蘇聯的悲劇絕不能在中國上演。聶榮臻元帥親臨發射場,坐鎮指揮,並叮囑大家一定要沉著、冷靜,不要緊張。

  11月5日9時整,隨著一聲“點火”的口令,“東風一號”導彈噴射出一團烈焰,從發射塔上拔地而起,直刺蒼穹,沿著預定彈道向目標飛去。10分鍾後,彈著區向指揮部報告:彈頭準確地落在理論彈著點附近。這標誌著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

  “點評”在人民軍隊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上,有許多裏程碑式的標誌:“兩彈一星”、運載火箭、戰鬥機、軍艦……在這些豐碑上,鐫刻著國防科技人的心血,更鐫刻著他們對祖國的忠誠。五十多年前,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以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導彈。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