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宋]歐陽修
人生的每一寸時刻都應有它高尚的目的。--[蘇聯]高爾基
1949年,國民黨在長江南岸部署了一百多個師,共七十多萬人,企圖保住長江以南的地盤。為了更好地阻止解放軍過江,國民黨特別派出了海軍艦隊。在這批軍艦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艘名叫“重慶號”的軍艦。
“重慶號”是國民黨海軍中最大的一艘軍艦,總造價為126萬英鎊,非常昂貴,是當時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新型巡洋艦,排水量為7500噸,滿員時艦員650人,最高航速32節。“重慶號”巡洋艦,由艦長鄧兆祥負責指揮。
在渡江戰役打響前夕,上級來了一個指示,裏麵寫道:“隻要可能,就要爭取鄧兆祥在政治上站在我們一方,以利於爭取國民黨海軍全部歸順過來。”
怎麽爭取鄧兆祥起義?華東軍區黨委決定召開一次會議。
“艦上是否有我們的地下黨員?要是有的話,那麽,工作就會好開展多了。”會上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有!”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的同誌馬上插了一句。
“說來聽聽!”
“艦上有一個槍炮下士兼艦上圖書管理員,名叫畢重遠,是我們的地下黨員。在他的秘密領導下,艦上還成立了‘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
“那太好了!請畢重遠同誌密切關注鄧兆祥的動靜。有什麽情況要及時報告。”
很快,情報傳回來了。原來,鄧兆祥在國民黨海軍中也是一個受排擠的人。當時的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是一個連海軍常識都不懂得的人,憑借著蔣介石的寵信而位居高位。他一上任,他的親戚朋友們就都放到海軍的高級職位上,他們狐假虎威,大發“國難財”,還利用軍艦走私貨物、搜掠運貨的民船。鄧兆祥因看不慣這一現象,而經常被責罵和打壓。鄧兆祥在艦上經常感歎:“繼續留在國民黨海軍中不會有更大的發展前途。”
不久,又有風聲傳來,說“重慶號”巡洋艦已經被編入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而且,鄧兆祥艦長的位置也將被桂永清的親信取代,他對國民黨政府的幻想也完全被打碎了。這樣,推動鄧兆祥起義的時機就成熟了。
2月24日,“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成員在艦上的281號雷達室做出決定:
“25日1時30分在上海吳淞口起義!”
為了起義的順利,他們還決定爭取有較高威望的鄧兆祥艦長加入!起義水兵很快就占領了艦上的兵器室。拿到了武器後,他們迅速控製了全艦。接著,他們派出了王頤楨等3名代表,前往勸說艦長鄧兆祥:
“艦長,我們已經控製了全艦,跟我們一起幹吧!”
“我們已經同共產黨取得了聯係,他們會接應我們的!”
“共產黨承諾,保證大家的安全!”
……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勸說著。
經過再三考慮,鄧兆祥決定起義,把“重慶號”開往解放區。他把起義的命令一宣布,那些對起義猶豫不決的人馬上堅定了立場,而那些頑固分子眼看大勢已去,也不敢作對。
隨後,鄧兆祥設計瞞過了國民黨海軍當局,下令開航,駛往解放區。3月4日,“重慶號”抵達遼寧葫蘆島港口。東北軍區的參謀長伍修權親自到碼頭來迎接鄧兆祥。起義成功了。
“點評”“重慶號”巡洋艦是國民黨海軍中最大最強的主力戰艦,對於尚無正規海軍力量的解放軍來說,其意義就更大了。艦長鄧兆祥在危急時刻率領全艦官兵起義,指揮“重慶號”駛向解放區,不但挽救了“重慶號”,減輕了解放軍渡江的阻力,也為新中國的海軍建設增添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