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的政治的認識上,站穩著腳步,才不至於隨時為某些現象或謠言而動搖自己的革命信仰!--方誌敏
戰術就是在決定點上使用兵力的藝術,其目的就是要使他們在決定的時機、決定的地點上,發生決定的作用。--[瑞士]約米尼
1948年,淮海戰役開始了。要取得淮海戰役的完全勝利,就必須占領通往徐州的東北大門--運河,而駐紮在那裏的則是國民黨第五十九軍。要減少傷亡,最好是對這支部隊進行策反。於是,黨中央決定派楊斯德與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長官何基灃聯係,計劃著爭取策動該部的軍官們在戰役開始時起義。
何基灃率領的部隊原為西北軍舊部,鄧小平、劉伯堅等人都曾在這裏開展過工作,有較紮實的工作基礎。在長期合作過程中,何基灃在政治上深受共產黨的影響,逐漸認清了共產黨抗戰救國的正確道路,同意共產黨在該部建立了地下黨組織。1938年,他還和周恩來約定,表示願為共產黨的事業貢獻一切。之後,又按中央的意見,仍回舊部伺機做黨的內應。
接到中央的指示後,楊斯德迅速與何基灃取得了聯係。要想實現部隊的全部起義,就必須做些前期工作。在地下黨組織的協助下,何基灃利用官兵對蔣介石的不滿,摸清了第三綏靖區主要軍官的態度並做了初步的宣傳、組織工作。針對軍官的顧慮,楊斯德專門派人向他們散發了許多傳單:
“解放軍優待起義將領!”
“保證安置軍官的家屬!”
“保證官兵的生命安全!”
……
看到這些宣傳後,第五十九軍官兵有了一些動搖。通過觀察,何基灃和楊斯德認為,起義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開始秘密準備起義方案。為配合策反工作的進行,解放軍迅速攻占了萬年閘橋北陣地。聽到解放軍進攻的炮聲,第五十九軍開始驚慌失措。在這關鍵時刻,何基灃與楊斯德突然來到第五十九軍軍部,何基灃首先對在場的軍官講話:
“兄弟們,我們這支部隊從喜峰口、盧溝橋進行抗戰,曆經數百次戰鬥,有多少兄弟犧牲在戰場上!我們如此英勇抗戰,又是為了什麽?就是為了國家的富強,為了人民的幸福。但蔣介石一直排斥我們,不僅不按功行賞,而且還處處限製和打擊我們。……”講到動情之處,何基灃是聲淚俱下。而在場的官兵更是熱淚盈眶,心情澎湃。
“再這樣下去,絕不是辦法!我們要去和解放軍合作,這才是正確的出路,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願意起義的跟我走!”何基灃趁機進行鼓動。
“我們聽您的,您說怎麽辦,就怎麽辦!”在場的官兵十分激動,都紛紛表示願意起義。
“這位是共產黨的代表楊斯德先生。”何基灃馬上把楊斯德推出。
“大家好!我是楊斯德。”楊斯德馬上站了起來。看到大家有些緊張,他主動與他們一一握手問好,使他們的心理逐漸平靜下來。然後,楊斯德開始向他們介紹道:
“現在,解放軍正向全國進軍,取得全國的解放為時不遠!”
“我們對起義官兵實行完全的保護,歡迎大家起義!”
“起義後,部隊將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序列,各級軍官原職不動!對你們的政策一定兌現,決不食言。”
……
楊思德滔滔不絕地介紹道。
聽了何基灃與楊斯德的講話,在場的第五十九軍官兵紛紛表示要棄暗投明。就這樣,何基灃率第五十九軍全部在邯鄲起義,使徐州的東北大門敞開,為解放軍的三個縱隊迅速渡過運河,切斷黃伯韜兵團與徐州的聯係,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點評”共產黨無孔不入的策反工作,促使何基灃率部起義。他領導的起義,不僅為解放軍創造了有利的戰場條件,而且也大大縮短了淮海戰役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