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最大多數的人有益,乃是衡量是非的標準。--[英國]邊沁
有利於國者愛之,有惡於國者惡之。--[春秋]晏嬰
1947年元旦,山東臨沂地區下起了漫天大雪。放眼望去,山川、河流、樹木、房屋白茫茫一片。華東野戰軍指揮機關就設在臨沂的天主教堂內。
這天下午,陳毅司令員在烤火盆邊批閱文件,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張雲逸推門進來,手裏拿著電報對陳毅說:“司令,這是黨中央轉來的一份密電,你看如何處理?”接過電報,陳毅馬上明白了電文的意思。電文說:國民黨第四十六軍已從廣東海運到青島,該軍軍長韓練成有起義的可能,望華東局迅速派人,以董必武的名義與該軍軍長聯係。
“那麽,如何聯係?”陳毅陷入了沉思。
“第四十六軍主要是廣西人,當務之急是派人登門聯絡。”張雲逸接過話題說。
“那麽,你看派誰去合適?”陳毅問。
“聯絡部科長陳子穀,就是廣西一帶的人,我看讓他去執行這個任務比較合適。”
“就這麽定吧。你們負責安排一下!”陳毅接著又叮囑了一些細節問題。
第二天一大早,陳子穀在一個排的兵力的護送下上路了,並順利進入第四十六軍軍部,見到了軍長韓練成。
“我叫韓練成,歡迎您的到來!”韓軍長先友善地進行了自我介紹。
雙方很快就聊到了戰爭形勢上來了。在談到國民黨雖然實力更強大,但戰局總處在不利局麵的問題時,陳子穀說:
“我們打仗依靠的是廣大民眾。人心向背,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因素。當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其勢之猛,似乎銳不可當,可最終還是被中國人民趕了出去。如今蔣介石發動內戰,不符合人民的願望;解放軍為和平而戰,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所以我們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陳子穀侃侃而談。
“我也是不願打內戰的。我們是廣西部隊,官兵們背井離鄉來到北方,一切都不適應,厭戰情緒很濃。”韓練成十分讚同陳子穀的分析,但也表達了自己的困難。
“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勳在河北邯鄲率部起義的事,韓軍長可能聽說過吧?你為何不學高樹勳將軍,來個陣前起義,退出內戰,這樣既可保全第四十六軍,又可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貢獻一份力量。”陳子穀建議道。
“我何嚐不想如此,隻是我和他們不同啊。我原是西北軍的,後來才到桂係,逐步晉升為師長、軍長。我部下三個師長,一個是李宗仁的外甥,一個是白崇禧的外甥,他們表麵上對我很客氣,可我心裏清楚得很,我是調動不了他們的。”韓練成連連搖頭說,“是啊,蔣介石生性多疑,對所有的非嫡係部隊都有戒心,隻要第四十六軍一動,後麵就會跟著另一支部隊監視我們。我現在很難辦,隻想先站穩腳跟,和你們保持秘密來往,等待時機再為你們做些工作。”聽到韓練成的這番苦衷,陳子穀不禁對他產生了同情之心,並進一步提出自己的設想。
“這也好!”韓練成也表了態。
談好之後,雙方進行了幾次合作。韓練成也多次向解放軍提供了重要情報。
不久,國民黨大軍逼進。為打敗國民黨軍隊,這一時期解放軍也在籌劃萊蕪戰役。如何讓韓練成更好地配合解放軍的行動?陳毅想了很久,決定召見韓必成的聯絡人楊斯德。
陳毅說:“楊斯德同誌,現在時間緊迫,戰機稍縱即逝,你馬上動身向韓軍長轉告,起義時機不成熟暫時就不要起義。另外,我建議他在突圍前離開指揮部藏起來。這樣,第四十六軍就會因群龍無首而不戰自垮,從而有利於我們作戰。”
告別了陳、粟,楊斯德一路小跑,向萊蕪城飛奔而去,趕到城南第四十六軍防區,找到韓練成,向他傳達了陳毅的指示。
韓練成說:“你放心吧,我會信守諾言的,明天早上,我跟你一起行動。”
萊蕪戰役開始了,韓練成突然向上級提出要到城東高地去一下,說完便消失在人群中。由於缺了領頭人,其他將領的威信又不高,說話沒人聽,三個師長也互不聽調遣。因此,第四十六軍隊伍一片混亂。而在解放軍方麵,因為事先得到韓練成提供的情報,所以順利地將國民黨軍隊團團圍住。這次戰鬥結束後,不僅俘虜了國民黨軍長李仙洲等18名高級軍官,而且將五萬多國民黨軍隊全部殲滅。
聽到這個消息後,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大為震驚,驚歎地罵道:“五萬多人,不知不覺三天就被消滅光了。老子就是放五萬頭豬在那裏,叫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
“點評”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韓練成以大局為重,關鍵時刻棄暗投明,不失為明智的選擇。我軍巧用古訓,成功圍殲敵軍,打破了敵人進攻山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