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愛國者隻談論如何為他們的國家犧牲,而不是談論如何為他們的國家殺戮。--[英國]羅素
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毛澤東
1945年8月,國民黨三路大軍沿平漢、同蒲、津浦三條鐵路向華北解放區進攻。其中,第十一戰區的副司令高樹勳率領的第一梯隊6萬多人沿著平漢鐵路北進。由於共產黨的頑強阻擊,高樹勳部被遲滯在河北邯鄲、磁縣一帶,傷亡不小,加上本身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滿,高樹勳命令部隊原地待命,等待下一個戰鬥命令。
對於高樹勳的動作,劉伯承、鄧小平進行了分析,認為高樹勳是可以爭取的對象。於是,他們下令給地下黨員王定南:
“你們一定要勸說高樹勳就地起義,以配合我們完成阻止國民黨軍隊北上的戰略任務。”
接到任務後,王定南迅速展開工作,加快了對高樹勳部的宣傳和策反工作。在王定南開展工作的同時,劉伯承為了表示誠意,也親自給高樹勳寫了一封信,歡迎他派人來和共產黨聯係。
“我們也反對內戰,但暫時不能采取行動,要等待時機。”高樹勳沉思良久,雖然有些猶豫,但還是回了信。
那麽,高樹勳在擔心什麽呢?王定南通過多方麵的打聽,終於了解到:原來,高樹勳的家屬都在徐州和西安,如果倉促起義,國民黨政府肯定不會放過他的家眷。隻有協助他解決相關事宜,才能解決他的壓力,才能使起義如期進行。了解這一點後,王定南迅速將信息告知了劉伯承和鄧小平。
“對啊,我們怎麽沒有想到?”劉伯承和鄧小平迅速將此事電告中央:
“請盡快派人往徐州接出高樹勳眷屬至我地區並護送來此。並轉告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幫助妥善解決高樹勳在西安子女及親屬的安全問題。”
接到劉鄧的電報後,中央立刻電令新四軍第四師張愛萍部,設法將高樹勳的家屬送往河北。張愛萍接到命令後,立刻派出精幹人員到徐州接出高夫人一行。高夫人出城不久,蔣介石即派出憲兵四團空降徐州,企圖把高夫人等接往南京,但終歸是晚了一步。在黨中央的關懷下,高夫人等由專人護送到河北武安與高樹勳團聚。高樹勳見到親屬,再無後顧之憂,連聲稱讚:
“共產黨、八路軍果然言而有信。我們也不食言!”
10月30日,高樹勳率新八軍及河北民軍萬餘人,在馬頭鎮正式宣布起義。高樹勳的起義在國民黨內部就像一副多米諾骨牌,掀開了國民黨官兵起義的開端,並迎來了最後一張牌的倒塌。
“點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為了爭取更多國民黨部隊投降,減少人員傷亡,共產黨做了大量細致的說服工作,加上革命的正義性,最終贏得了高樹勳等眾多國民黨官兵的認可,從而大大加快了革命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