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戰士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巴金
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奮鬥”這兩個字之中。--[德國]馬克思
1949年天津戰役前,國民黨守軍曾兩度構築天津城防工事。能不能獲取天津的城防工事圖,成為天津戰役勝敗的關鍵。如此秘密而緊急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天津地下黨員的肩上。
當時,地下黨員張克誠的公開身份是天津工務局負責工程驗收的技術員,負責驗收城防公路。不過,城防公路地圖並不在他手上,而掌握那份圖紙的人是坐在他桌子對麵的工程師常學詩。所以,張克誠就開始等待機會獲取那份圖紙。
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那天,常學詩匆忙下班回家,忘記將城防圖收起來。下班以後,等別人都走光了,張克誠果斷地把這圖紙帶回了家。
那時的天津城形勢空前緊張,實行嚴格的燈火管製,巡邏兵一旦看到哪家亮燈,就要進來搜查。為了不讓燈光透出去,張克誠先是拉上窗簾,然後用圖釘把一條夾被按在木窗框上,這樣一來,這間通宵亮著燈的房間,從外麵看窗戶是黑漆漆的。
一切布置停當,他趕緊和同為地下黨員的表弟開始繪圖。他把很多書壘成兩個垛子,然後拿一塊玻璃板放在兩個垛子上麵,再把台燈放在兩個垛子中間,這樣就好像大夫看那個X光片子。他把地圖放在上麵,再在上麵放一張白紙。這樣光透過來,從玻璃板上就可以看到圖的痕跡了。然後,他拿鉛筆把它描下來。
一個不眠之夜過去了,可地圖隻複製了一半多。怎麽辦?把圖悄悄還回去,還是留在手中呢?如果不送回去,常學詩會發現圖丟了,他會不會報告?報告了會怎麽樣?可是如果要送回去的話,那圖沒有完成,機會就失掉了。
後來,他猶豫半天還是把圖留了下來。早上上班時,張克誠一進門就看到常學詩正在四處亂翻。張克誠問他找什麽?常學詩也不回答。張克誠一看他不回答,心裏反倒是放心了,知道他是不敢說。
這天晚上,張克誠終於把剩下的那部分圖也複製完了。第二天的早晨,他早早地來到辦公室,把圖塞到書架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張克誠就這樣得到了一份城防公路圖。
不過,他並不滿足,他又和另外兩名地下黨員一起,想方設法弄到了另外一份更有分量的圖紙:城防碉堡圖。最後,他把所有的圖紙縫在一條大棉褲裏,然後由一位在醫院當護士的地下黨員送出城去,送到了人民解放軍天津戰役總指揮劉亞樓的手裏。
“點評”張克誠和天津地下黨組織的其他同誌一道,經過艱苦努力,把天津城防公路圖、交通圖、碉堡圖、工事內部結構圖、兵力部署圖等情報,從多個渠道送到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手裏,使人民解放軍得以準確地摧毀敵人的防禦工事。他們為天津解放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天津戰役結束後,劉亞樓曾經感慨地說:“天津是解放軍和地下黨共同打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