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毛澤東
英雄主義就在於為信仰和真理而犧牲自己。--[俄國]托爾斯泰
“九一八”事變後,身為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張學良逐漸傾向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中共中央北京特科借此大好機會,派潘文鬱到張學良身邊“潛伏”,一是為了爭取張學良,二是為了更好地獲取軍事情報。
潘文鬱天資聰慧,博學多才,精通六國語言,是《資本論》最早的翻譯者。張學良很快就喜歡上了年輕精幹的潘文鬱,並把他從北平調到武漢徐家棚“剿總”司令部,擔任機要組的中校秘書,這個崗位幾乎可供他無遺漏地獲取“剿總”的軍事情報。
1934年1月下旬,國民黨蔣介石集結重兵對中央蘇區展開進攻,國共第五次“圍剿”與反“圍剿”開始進入決戰時期。蔣介石親自坐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直接指揮這次“圍剿”。張學良被任命為“剿總”副司令。
在國民黨第五次“圍剿”的行動中,潘文鬱將接觸到的“剿總”軍事機密,及時傳遞給北京特科,北京特科又及時電告中共中央,或者設法通過秘密交通傳到中央蘇區。正是因為潘文鬱的情報起了關鍵作用,所以,在第五次反“圍剿”初期,紅軍經常能夠不失時機擺脫危險境地,轉敗為勝。但是,由於中共臨時中央繼續推行軍事冒險主義,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錯誤方針,致使紅軍連續作戰近兩個月,未能禦敵於蘇區之外,以致反“圍剿”後期完全陷入被動地位。身在敵營的潘文鬱每天看到和聽到中央紅軍失利的消息,內心焦急萬分。他一方麵緊張地關注戰事,一方麵加緊搜集機密情報。
有一天,潘文鬱所在的“剿總”司令部機要組領到一冊絕密文件。潘文鬱想,如果能把這些絕密文件抄下來,及時提供給中央蘇區,那該有多好啊。隻是,自己一個人在辦公室抄寫,條件不許可,最好能帶回家讓妻子幫著抄寫。可是,這樣做的風險很大,一旦被發覺,身份必然暴露。
為及時給中央蘇區提供情報,他最終決定冒一次險。趁著夜色,他把機密文件悄悄帶回家,和妻子一起連夜抄寫。由於文件太多,黎明來臨的時候,還是沒能抄完,而聯絡員又必須當日往回趕。潘文鬱把心一橫,把抄完的文件連同沒來得及抄的文件原件一起交給了地下黨組織。
“點評”雖然這份絕密文件最終導致了潘文鬱的暴露和被捕,但他卻為激戰中的中央紅軍及時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情報。其中,有一份密件詳細印有“剿總”所屬部隊番號、兵力、駐地,以及團以上主要軍官姓名等情況,那是豫鄂皖“剿總”的核心機密。中央紅軍掌握這些核心機密後,可以準確了解敵人的兵力和分布情況。潘文鬱為中國革命和我黨的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