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春秋]左丘明
我不能不熱愛祖國,但是這種愛不應當消極地滿足於現狀,而應當是生氣勃勃地希望改進現狀,並盡自己力量來促進這一點。--[俄國]別林斯基
共產黨員是無神論者,但在我們黨的隱蔽戰線上,卻有一位基督教牧師,入黨後仍以牧師為職業掩護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產黨員,他就是美國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一書中所說的“王牧師”,真名叫董健吾。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被人們稱為“紅色牧師”。
1929年,根據中共中央特科情報科科長陳賡的指示,董健吾著手改造上海聖彼得教堂,目的是為地下黨員開展秘密活動和召開秘密會議提供掩護。
為了增加人員進出的通道,董健吾在教堂原有兩扇門的基礎上,又設計出兩處新的出入口。這樣,地下黨員便可以不經過正門就直接進出教堂。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除正門外還有3處出口可以迅速而隱蔽地疏散工作人員。
根據秘密工作的需要,聖彼得教堂裏的工作人員包括傭人、花匠等,都是地下黨派來的。在董健吾的精心策劃下,聖彼得教堂成了上海地下黨的一處新的安全的秘密活動點。
中共中央各機關陸續遷往江西中央蘇區後,原中央特科的工作人員也大部分調離,潘漢年接替陳賡,出任情報科科長,董健吾便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一天上午,門外傳來特定信號的敲門聲,董健吾想是潘漢年來了。
潘漢年進來後對董健吾說,有一個叛徒被擊中一槍後,竟然沒有死,被敵人送入仁濟醫院搶救治療。仁濟醫院是一所教會醫院,這個叛徒住進去後,門前有專人把守,想接近這個叛徒是很困難的。於是,潘漢年想到了董健吾,這次來就是布置他去完成這一任務的。
董健吾接受任務後,找到醫院中一位和自己熟悉的牧師,從閑談中得知了這個叛徒住的病房。他又以關心病人為名,同這位醫院中的牧師巡視了所有的病房,發現這個叛徒住的是單人病房,門口還有兩名武裝巡捕看守。
他回去後,立即向潘漢年做了匯報,並且很快就製訂出了一個行動計劃。
當天夜裏,我黨的保衛人員化裝成仁濟醫院的醫務人員,在一名護士和牧師的帶領下,以查病房為由,大搖大擺地走到叛徒病房的門口,出其不意地先製伏了兩名武裝看守人員,然後闖進病房,幹淨利索地結束了這個叛徒的性命。隨後,他們從容地走出醫院,坐上早已等候他們的汽車,安全地撤離了。
1930年底,董健吾創辦了大同幼稚園,專門收養中共領導人的子女和烈士遺孤。毛澤東的3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就是由他收養照顧的。後來,董健吾又秘密地把毛岸英、毛岸青送到了蘇聯。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訪問陝北根據地,也是通過董健吾的聯絡才得以成行的。當時,董健吾化名“王牧師”,從上海出發,一路護送斯諾到達西安。隨後,斯諾由西安輾轉到達延安。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對董健吾作出了熱情洋溢的評價。
“點評”董健吾以聖彼得教堂為根據地,以牧師身份為掩護,擔負起我黨的秘密情報和聯絡工作的重任,為我黨的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敵人做夢也想不到,戴著宗教神聖光環的聖彼得教堂,竟變成了屹立於惡風逆浪中的一座紅色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