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化轉型提升了報紙品質
《楚天都市報》3年來的主流化轉型,涵蓋了內容轉型、報紙品質轉型、辦報理念轉型等方方麵麵,挑戰的是紙質媒體特別是都市類媒體所謂的小報、娛樂報、非主流報的傳統概念。著眼民生大主題,胸懷時代大背景,彰顯的是《楚天都市報》自覺的責任擔當,正確的價值取向,崇高的職業精神,具體來講有三點認識:第一,主流化轉型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適時搶占了時代先機,使主流化轉型轉出了影響力,轉出了高品質,轉出了美譽度。回望《楚天都市報》3年前開始的主流化轉型,可以看到這張報紙辦報人的前瞻意識、戰略眼光,他們把握了轉型的最佳時機,路徑選擇正確,使得轉型的效果非常明顯。
第二,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著力構建核心價值體係和公民社會,使主流化轉型貼近讀者、贏得受眾。這樣的一種轉型轉出了良好的媒體生態,肥沃的社會土壤,豐厚的市場回報。
第三,《楚天都市報》的許多報道都是獨家、原創、,報道過程中無門戶之見,通過與兄弟媒體廣泛互動,讓讀者參與,請專家學者進行理論研討等等,使宣傳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能夠進一步在全社會得到張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建設。
從諸多方麵我們看到了《楚天都市報》在轉型戰略中策劃運作的能力,團隊的職業精神,令人敬佩,令同行敬重。
滿足了讀者對時代英雄的召喚
作為中部主流的傳媒集團,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一直秉持“責任造就公信力”的理念。《楚天都市報》開展主流化轉型的探索和實踐,成功地演繹了這一理念。對於該報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表現出來的責任擔當,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本集團《湖北日報》和《楚天都市報》率先報道的“大別山師魂”汪金權事跡,感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弘揚了時代精神,也促使人們進行深入思考,推動了社會進步,這就是主流化思維指導新聞報道的典型案例。
新聞媒體進行主流化報道,貫徹黨和政府所弘揚的主旋律精神,也滿足了廣大讀者對時代英雄的召喚。在傳播典型人物事跡的過程中,新聞媒體贏得了黨和政府的肯定,獲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和支持,媒體也有力地提升了自身的公信力。
《楚天都市報》在這方麵進行的探索和實踐是可貴的。近年來,《楚天都市報》開展了一係列主流化新聞報道,讓黨委和政府關注,讓同行矚目,讓讀者叫好。《楚天都市報》的步伐邁得相當迅捷,也相當穩重。它發掘出一批感動荊楚、感動中國的典型人物,推出了一批頗具分量的建設性的輿論監督報道,承擔起一份百萬大報應有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收獲了自身的主流地位。
主流化轉型讓“金字招牌”更閃亮
《楚天都市報》是我省一塊響當當的文化品牌,是我省新聞出版業的排頭兵之一,以其生活氣息濃厚、地域特色鮮明、反映內容廣泛、表現方式活潑等特點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多年來連續獲得多項榮譽,在全國同類媒體中位居前列。近年來進行的主流化轉型,是該報的又一大跨越,從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它所取得的成就、所肩負起來的責任,以及再創輝煌過程中迸發出來的激情。
在主流化轉型過程中,《楚天都市報》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報方向,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報道國內外重要時事,充分反映百姓心聲願望,對於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我省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去年以來,《楚天都市報》推出了一係列感動中國的典型人物報道,以及一係列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輿論監督報道,真正實現了“讓黨和政府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主流媒體的辦報方針,肩負起一個百萬大報肩頭沉甸甸的責任,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
希望《楚天都市報》能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始終堅持“三貼近”,堅守“內容為王”,不斷提高辦報質量,進一步增強新聞宣傳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麵推進報業戰略轉型,全力打造報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和深化主流化轉型,把《楚天都市報》這張金字招牌打磨得更加閃亮!
主流媒體是新聞的界定者
今天的主題是關於主流化轉型。那麽,什麽是主流化?如何做一個主流媒體?經過對國內主流化媒體進行考察和思考後,我們可以推出這樣的命題,即“主流媒體是新聞的界定者”。主流媒體對新聞進行界定,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第一,新聞界定體現在價值判斷上。我身在北京,但是通過中央電視台以及多種媒體,已經接觸了大量由《楚天都市報》率先報道的新聞,尤其是一係列典型人物,感人至深。在這些報道中,《楚天都市報》對社會主流意識的把握和價值的提煉,為每一則率先刊發的新聞做了精準的定義,這種價值判斷,為其他媒體設定了一個報道方向。
第二,新聞界定體現在對新聞事件的議程設置上。比如“1024英雄群體”的事跡,全國各類媒體做了多方位的報道。《楚天都市報》作為媒體,首先就為事件設置了一個非常有高度的議程,即“90後”的精神追求,把這種精神追求和“人梯精神”聯係在一起。大眾其實非常想了解“90後”的年輕人的精神追求,過去對他們也存在很多誤解,而“1024英雄群體”議程設置步步推進,把報道引向了深入。
第三,新聞界定需充分體現傳媒監督社會的責任,以及為公共利益服務的功能。《楚天都市報》實踐了媒體應有的社會功能,比如“經濟適用房六連號”的報道、“套牌的士”的報道等等,對社會進步無疑起到了應有的促進作用。
解決了多年來的典型報道難題
翻開《楚天都市報》,我們會發現它和一般的都市報不同。
一般情況下,黨報和都市報各成係統,新聞操作手法有很大差別。但《楚天都市報》在做傳統黨報的典型報道,而且做得非常鮮活。
《楚天都市報》要主流化轉型,典型人物報道肯定是最主要的標誌之一。先進模範等典型人物的報道,在近10年裏發生了巨大改變。主題上,過去主要是弘揚拚搏、奮鬥精神,現在加入了對傳統美德的弘揚,如孝心、誠信等,主題在變寬泛;從人物上,過去講究高大全式的完美人物,現在則關注平凡人物身上的精神;從內容上,過去更傾向意識形態的宣傳,現在則凸顯人文關懷。但在先進模範人物報道中,仍然有一個問題在困惑我們,那就是如何讓人物的新聞性更強,這一點《楚天都市報》的實踐給出了答案。
無論是“1024英雄群體”,還是“暴走媽媽”和“信義兄弟”,都是從一個突發事件中,由記者和編輯發掘出社會特別缺乏的精神,從而將其提煉出來,這需要有非常好的新聞素質。在一個突發性事件中做的典型人物報道,閱讀起來很新鮮,有懸念,真實可信,有天然的傳播效力,解決了很長時間內先進模範人物報道新聞性不強的問題。
責任擔當是主流化轉型的核心詞
我應該算是《楚天都市報》主流化轉型的一個積極的助推者,在主流化轉型之初就為《楚天都市報》做過相關研究,看到今天它取得的成果,我感到非常高興。我們曾對都市類報紙生存狀況進行過調查,結果並不樂觀,向市場轉型的都市類報紙報品下降,這個問題一直沒找到好的方案,而《楚天都市報》的主流化轉型,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其經驗有兩點:第一,《楚天都市報》把主流化轉型概括為5句話,分別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責任擔當為使命,傳播主流價值觀,影響最廣泛人群,做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其核心詞就是“責任擔當”這4個字。近幾年《楚天都市報》的正麵報道和輿論監督報道,都彰顯出對責任擔當的正確理解。
第二,主流化轉型過程中,《楚天都市報》良好地處理了都市報特色與主流化轉型的關係,沒有失去自己的特色。作為都市類市民報,就是從社會新聞來取材;從報道內容、報道視角來說,就是貼近草根百姓的視角。《楚天都市報》報道的都是草根典型、平民英雄,故事更多流露的是平民百姓的情感。我覺得這個做法值得肯定與推廣。
傳承主流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感覺中國報界、平麵媒體應該感謝都市類報紙的發展,正是因為都市報深入民間、飛入尋常百姓家,真正成為大眾化的報紙,使讀報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我們不敢設想,如果沒有都市報的興起,現在中國傳播的格局會是什麽樣?在中國林林總總的都市報裏,《楚天都市報》是非常成功的,是整個荊楚大地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楚天都市報》不僅是發行量上去了、廣告上去了,而且在主流文化的傳承方麵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楚天都市報》近3年來主流化轉型實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樣本。
《楚天都市報》要進一步地主流化,要完整意義上實現主流化轉型,個人認為還有三點值得注意:第一,要有更強烈的責任感,要有更多的責任擔當;第二,要有更高、更強的公信力;第三,要有更客觀、更擲地有聲的言論。
引領報紙順應時代的變化
《楚天都市報》在主流化轉型的探索與實踐中取得的成績非常顯著,從最近幾年連續推出的影響全國的重大典型中可以得到證明。
從淺層次意義上說,《楚天都市報》在唱響主旋律、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方麵為都市類報紙作出了表率;從深層意義上來說,《楚天都市報》的辦報理念以及辦報方式將引領報紙順應時代的變化。
《楚天都市報》主流化轉型的探索與實踐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具體而言,我認為這種有益的啟示主要表現在他們三點成功的經驗上:第一,強烈推薦生活典型。典型報道是我國新聞工作的優秀傳統,《楚天都市報》在繼承這一傳統時又有創新,推薦的是平民英雄、生活典型。
第二,反複發掘生活典型的社會價值。生活不缺少典型,而是缺少對生活典型價值的發現,在這一點上,《楚天都市報》的典型報道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堂課。
第三,努力表現生活典型的時代精神。
都市類報紙主流化範本
都市類報紙曾麵臨一些困境和問題,如娛樂化、低俗化、負麵新聞和灰色新聞過多等。這些困境和激烈的報業市場競爭使都市類報紙麵臨轉型的必然選擇。《楚天都市報》在典型報道和大事件報道上的成功,為都市類報紙主流化轉型提供了實踐範本。
《楚天都市報》具有傳播麵廣和貼近大眾的天然優勢,能夠影響最廣泛人群。從此特點出發,該報提出“主流化轉型”的口號,在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效益,經過3年的主流化實踐,逐漸摸索出責任、公信這一新聞價值的衡量標尺,自覺扛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旗:“19年前的良心債”、“暴走媽媽”、“1024英雄群體”、“信義兄弟”和“大別山師魂”等報道,形成了典型報道的“楚天都市報現象”,這不但體現了中央提出的“賦予都市類媒體主流化的時代內涵與曆史使命”的要求,而且彰顯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凸顯了新聞傳播引領輿論的社會功能。
應特別說明的是,主流化轉型是《楚天都市報》在已有基礎上的改進、革新,而不是對原有特色的否定和拋棄。隻有繼續保持對民生民情的關注,繼續保持輿論監督的力度,這樣才會得到各方認同,永葆報紙的生命力。
主流化轉型中特色立報
如果轉型既丟掉了原來的特色和風格,又沒有形成新的優勢,就會失去讀者,丟掉市場份額。因此,它要以高超的辦報能力和引導藝術為前提和支撐。
可喜的是,《楚天都市報》主流化轉型取得了成功和成效。
首先是建設性立場,傳播主流社會價值。可以說,先進人物典型如何做好做活,《楚天都市報》提供了成功樣板和可鑒經驗。對重大社會現象深刻透析、對新的政策法規權威解讀、對經濟文化現象的專業解讀,構成了《楚天都市報》主流化轉型的基本構架。
其次是個性突出。都市報主流化轉型不能以湮沒甚至犧牲自己的個性為代價,仍應以特色立報興報。比如2008年的奧運報道,在這一同題競賽中,《楚天都市報》十分注重差異化立意、差異化處理。在近年許多重大事件報道中,都做足了自己的特色、風格。
第三,主流化都市報應該是“新聞紙+文化紙”,《楚天都市報》的文化含量增強了,更好地體現了“新聞引客、人文留客”的效應,使報紙成為文化的重要載體,成為人們的一種普遍生活方式,更好地得到讀者精神和情感上的維係和認同,這是網絡媒體不可替代的報紙的優勢資源。
主流價值融合百姓情懷
《楚天都市報》15年的辦報經驗與轉型實踐,給處於新的曆史性發展關頭的中國都市報提供了一個範例。
第一,體現了報紙向主流轉型的堅定性,和朝著這一明確目標前行的執著精神。
第二,體現了報紙實現目標之路線和方式選擇的得當性。
比如通過一係列有全國影響的行為、動作彰顯主流價值,特別是幾個有全國反響的典型報道,讓主流價值與百姓情懷得到很好的結合,贏得了令人稱道的市場競爭力。而報紙在服務性、貼近性、監督力、表達手段、品牌建設等方麵所作出的努力,都是增強影響力、促進報紙成功轉型的良策。
第三,重實際、求實效的務實精神。不搞花架子,一切從地區和報紙實際出發,既有宏觀視野,與時俱進,又腳踏實地,注重實效。
最後,希望《楚天都市報》能進一步借鑒新媒體的長項,繼續開拓做大做強的新路。上海世博會給了人們一個啟示,我們已進入一個動感的影像時代,相比之下,文字甚至圖片都遜色幾分。這給傳統紙媒的啟示是:簡單表達,一些誇張而直觀的傳播更容易打動人,在報道中要更重視內容體驗、更重視接受者的需求滿足與被尊重。
主流化轉型非常有遠見
都市類媒體提出主流化轉型理念,需要非常有遠見的眼光。
曾經有一段時間,中國的市場類報紙隻靠一些品位不高的社會新聞來吸引眼球,這種新聞操作方式是難以持久的。
報紙是曆史的載體之一,在若幹年後,後人要回頭來研究我們現在的曆史,如果隻看到這些社會新聞,當然不可能真實地看到今天的現實,那樣就是我們一代媒體人的失職。所以《楚天都市報》在幾年前提出主流化轉型,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一直在關注《楚天都市報》的主流化報道,覺得成效明顯。《楚天都市報》以主流價值觀為指引,關注國計民生的課題,提升了報紙的品位,也獲得了很好的市場效益。都市類媒體有自身優勢,比如視野開闊、觸覺靈敏、深入基層;而《楚天都市報》在主流化轉型之後,原有優勢得到了更好的發揮,主流意識也促使報道更具有感染力,更符合時代精神和主流價值觀的要求。
傳媒格局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傳統的主流化媒體和都市類媒體日益有融合、共通的趨勢。社會核心價值觀、傳統的價值取向在哪個時代都不會有大的變更,我們可以在共同價值理念的指引下,各展所長,相互融入,共同履行社會責任。
主流化不失市民報本色
通過3年的轉型實踐,《楚天都市報》在保持原有的市民報特色的同時,出現了三大突出的變化。
一是報紙注重將大事報足報好。時政與民生新聞在內容構成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報紙在服務大局、推動中心工作和促進社會發展進步方麵的主動承擔意識和推動作用明顯增強。該報在報道重大時政新聞、政策法規與領導人活動時,十分注重尋找黨委政府的作為與百姓關切的契合點,並以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加以呈現,由此使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和百姓的關注度雙獲提升。
二是報紙在弘揚、重建社會核心價值體係,著力成為引領世態人心向上向善的精神風向標的意識和作用顯著增強。
“1024英雄群體”、“暴走媽媽”、“信義兄弟”和“大別山師魂”,一家都市類媒體接連率先發現並推出感動中國、叫響社會的重大人物典型,是國內傳媒界一個罕見且值得關注的現象。
三是報紙始終繃緊輿論監督之弦,著力維護公眾利益和民眾的知情權,力促社會和諧、公平正義與文明進步的守望意識日益增強。
市場表現和讀者反饋表明,該報影響力、公信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