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化轉型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
今天主要談一下主流化轉型統一思想的問題。
我多次講過主流化轉型。《楚天都市報》的主流化不是我個人的發明創造,1998年《華西都市報》席文舉同誌提出來,2000年《南方都市報》提出來,《錢江晚報》提出在2001年左右,《華商報》在2004年,《新京報》同樣也提出來。
最近武漢大學羅以澄教授撰寫了一篇論文《論〈南方都市報〉主流化轉型成果》,對我們大家都非常推崇的《南方都市報》做了學術研究。在我們提出主流化轉型之前,主流報、主流化已經有,但是五個字放在一起,還是我們提出的。
任何一家報紙的發展,不是對過去的否定而是繼承和創新。
像我們這樣一類報紙都不要否定起家的本領,但繼承還須創新。前天我碰到省委副秘書長、財經辦主任劉田喜,他跟我第一次見麵,說:“都市報這兩年變化很大啊,報紙有看相,有品位,有看頭。”如果從我們報紙上看不出社會大的發展方向,看不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脈絡,這張報紙絕對是張邊緣性的報紙,絕對是被人看不起的報紙。
我們靠什麽起家?就跟有些企業原始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規範一樣,在武漢地區,我們也到了必須提出來的時候,《楚天都市報》已經被大家詬病了,這不是說我在搞標新立異。前幾年我們被有些報紙批評,說是發行量大,但讀者層次比較低。這批評的是什麽東西?就是讀者質量的問題。一張報紙,它對整個社會影響,除了龐大的發行量之外,還應該具有對整個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不僅是能夠正確、全麵反映,還應該有所影響,這樣的報紙才是主流的報紙,才是受人尊敬的報紙,才是有生命力的報紙。對政治上有話語權的人一點影響都沒有,對知識分子中有思想的人一點影響都沒有,能夠受人尊敬嗎?對創造財富的優秀企業家一點影響都沒有,能說推動經濟發展嗎?所以,不是說我們拋棄原有人群,而是說重點要聚焦這些人群,甚至於說對未來能夠成為核心讀者的潛在人群,我們要去關注他,包括現在提的報紙教育工程(NIE 工程),都是圍繞辦報理念展開的。有些同誌講,《楚天都市報》把過去傳統丟了。過去傳統是什麽呢?江作蘇社長前天也說,沒有丟啊,街頭巷尾、柴米油鹽,現在也有啊,社會新聞社區新聞版麵還在擴大,但是我們強調一條:升上來,沉下去,挖掘社會新聞的內涵。“19年前的良心債”就是我們主流化轉型的經典案例。
那天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來視察,看到我們的“記者進社區”,建議要在全國推廣。我們記者不隻是過去傳統的“三貼近”,而是真正的走進社區、紮根社區。作為一張報紙的社會擔當,我們是走邊緣化還是真正擁抱社會發展主流,從今年上半年的輿論監督大家看得出來。“鮮榨果汁”、“經濟適用房六連號”、“套牌的士”等一係列報道,在座都是《楚天都市報》資曆很老的同誌,可以看一下,是不是《楚天都市報》創刊以來力度最大的,也是最有反響的時候。
市場化的媒體,要適應市場需求,首任總編輯楊衛平曾說過報紙要獲得市場認可,就要適應市場讀者口味發生的變化。主流化是現在中宣部提出來的一個明確要求,省委宣傳部充分肯定本報的主流化成果,江作蘇社長今天這麽莊重的場合也給予很高的評價。經過在座大家努力出現好的變化,我們的輿論監督、民生情懷這些好的傳統不僅沒有丟,還得到了加強。
對於時政報道,我們不是簡單加強的問題,也不是改進會議報道方式的問題,而是說十七大提出來公民知情權、表達權,整個社會民主進程到了新的階段,黨和政府的一些決策必然要對老百姓經濟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這類時政報道是廣受關注的。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我們編委會致力於借鑒兄弟媒體的長處,作出的戰略選擇,是符合當代報業發展的潮流的。
有外地媒體老總說要選擇讀者,我說我不能這樣提。但讀者市場確實是有區隔、重合及變化的。比如,提價到一塊錢,你連五毛錢都不願意出,那還怎麽講購買力、影響力?我希望各位回去之後,結合部門業務實踐展開討論。如果說現在有些地方沒有體現出主流化的要求的話,隻能說我們沒有做好,沒有做到像《南方都市報》、像《華商報》那樣優秀,包括《成都商報》。那些不是主流報紙是什麽報紙?不是說我們沒有做,隻能說沒有做好。在這個問題上,這是底線。
不斷增強主流化轉型的內生動力
今天下午,我們在這裏舉行隆重的表彰大會,回顧過去一年工作的得失,同時進一步明確我們前進的方向,找準新一年的定位。
2008年對中華民族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大事頻發的一年,對我們《楚天都市報》來說是異常辛苦的一年,也是成就卓越的一年。這一年,全體《楚天都市報》人在集團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江作蘇社長的親切指導下,我們大家克難奮進,連續奮戰,不怕累,不怕苦,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新聞的硬仗,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豐富了我們的辦報經驗,牢牢鞏固了《楚天都市報》在湖北報業市場老大地位。在這裏,我代表編委會向大家道聲辛苦了。謝謝你們!過去的一年,也是《楚天都市報》實施主流化轉型的關鍵一年。主流化轉型戰略是新一屆編委會在黨委領導下、在江作蘇社長親自指導下,我們提出的一個戰略性選擇,是80%的繼承,20%的調整。
所謂80%繼承,是指堅持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堅持“責任媒體,百姓情懷”的辦報宗旨不動搖。追求豐富的信息量,貼心到位的服務性,以及科學有序的輿論監督三大法寶不丟。保持對社會新聞快速反應不變。所謂20%調整,那就是強化深度思維,注重對新聞事實的開掘,強化媒體責任意識和服務中心工作的自覺性,做好重大題材和主旋律的報道,抵製低俗、不健康的社會新聞,增加時政新聞、經濟新聞、民生類新聞報道分量,提升報紙整體品位。
主流化轉型要達到的就是這樣的目的。進一步提升《楚天都市報》的影響力、引導力和公信力,把《楚天都市報》辦成讓黨放心、群眾滿意,受人尊敬的湖北第一大市民報。
過去的一年,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楚天都市報》經受住了各種嚴峻的考驗,主流化轉型的道路在2008年越走越寬闊,前10年的優良傳統、好的做法得到堅持。新的調整和改革為報紙發展帶來活力。
第一,我們成功操作一係列重大報道和重大活動,全麵凸顯“大事看楚天,服務看楚天,活動看楚天”的品牌效應。特別是五大戰役。2008年初,抗擊冰雪災害戰役中,我們一百多名記者頂風冒雪奮戰在一線,向全省人民傳達災情信息,全麵展現了抗災的風貌。我們是第一家最早見報的。
第二大戰役,在汶川地震報道方麵,是最值得我們驕傲的一塊。我們第一時間抵達災區,第一時間發回現場報道。整個特別報道持續近一個月時間,前後方密切配合,全方位的反映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同時我們在全國第一家率先推出抗震救災的攝影圖片展,和抗震一線記者巡回演講的活動。
這兩個活動反映是非常的好。第三大戰役,我們的奧運報道,《驕奧特刊》,以平均每天24個版的規模,分“風、雅、頌”三個板塊,報道北京奧運,濃墨重彩而且熱烈有序,同時湖北特色非常鮮明。特別是收官之作--北京傳奇,以章回體形式進行盤點,雍容典雅,零售量激增3萬多份。第四大戰役,“神七”飛天報道。我們鴻篇巨製,分三路記者深入回收、發射現場,特刊精心策劃,大氣磅礴,為《楚天都市報》贏得了聲譽。第五大戰役,年度巨獻,紀念改革開放30年,確實是一項重要的、重大的政治任務,又是一個機遇,我們最早策劃,最早動員,早在2008年,我們就以特刊形式,在湖北媒體中率先推出年度巨獻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報道,12期特刊質量上乘,以小見大,從人物命運入手,回溯曆史風雲,抒寫社會變遷,觀照改革進程,謀合時代主旋律。讀來振奮人心。其間我們穿插了兩大主題活動,改革開放30年攝影展和改革開放30年影響湖北30人大型評獎活動。
超過100多萬人次的讀者參與互動。這五大戰役,每一仗都打得十分漂亮,鍛煉了隊伍,提升了我們的形象。其中,改革開放30周年報道、抗震救災報道、奧運報道都得到了中宣部新聞局專題閱評,抗震救災報道還得到了羅清泉同誌、李鴻忠同誌、張昌爾同誌的高度肯定。
我們傳統的品牌活動繼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包括救助貧困大學生活動、楚天都市之夜、楚天少兒詩詞朗誦大賽活動、楚天杯作文競賽活動等等,特別是我們楚天少兒詩詞朗誦大賽成功入選我們省宣傳文化活動重要品牌,我們組織連續多場的楚天都市之夜活動,在湖北武漢地區產生廣泛良好的影響,我們的“東湖相親節”營造滿城的浪漫,應該說是舉辦活動的成功案例,影響非常大。同時新的活動也不斷地嚐試生產,特別是首屆十大江城特色社區的評選活動,最近兩個多月的票選,在武漢地區影響非常大。包括我們萬人健步迎奧運,3萬多熱心市民,健步行走3公裏多。
還包括經濟部成功策劃“楚天經濟沙龍”一係列活動,就不一一列舉。
第二,回顧我們的深度思維,在這一年當中按照編委會要求,很多部門做了很多成功開掘,像我們社會部的“19年前良心債”,應該說是2008年值得我們驕傲的年度作品,影響廣泛,中央電視台、東方衛視等等以及新華網、人民網都做了重點報道。包括經濟新聞的深度探討,如年初的招工難背後的產業變局以及我們前不久的關注湖北返鄉的農民工這一類報道,應該說在過去《楚天都市報》不多見,但今年這種深度思維報道有很多。
第三,我們積極推進輿論監督報道。在主流化轉型旗幟下,《楚天都市報》輿論監督報道,無論是數量質量,還是輿論監督的力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社會效果反響大。比方,“揭開巡司河的汙染的蓋子”這組報道,推動武漢市政府宣布投資15個億改造,將15年來武漢市民反映多次沒有解決、涉及50萬人生活用水汙染的問題給以解決。這組報道確確實實為我們《楚天都市報》贏得了聲譽。還有我們的“讓陽光工程曬曬太陽”,省委宣傳部閱評小組作出專題閱評,認為我們鍾祥陽光工程輿論監督抓得好,效果好,采訪深入,表述客觀,堅持原則。還有我們“關注高水平運動員招生內幕”,招生工程應該是我們眾多考生家長關注的事情,4月份開始,連續報道了高水平運動員測試中的違規現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考試院作出了正麵回應。還有痛斥名人富人超生現象,我們《楚天都市報》獨家對這個現象進行剖析。還有我們關注尷尬的希望小學,以長陽58所希望小學成為擺設為突破口,關注希望小學走向。這一年當中,對我們的內參進行改版,一共編發了17期內刊,其中有11期得到省領導批複。報紙成功的改版,推出了一批貼近性的版麵和欄目,“為您跑腿”、“天天娛樂”、“女人幫”、“走進社區”等。特別是“走進社區”,當時我們誰都沒有想到,我們這一項活動會帶來這麽大影響。我想這應該作為我們《楚天都市報》主流化轉型重要戰略,必須牢牢紮根於老百姓當中,結下碩果。
現在武漢市幾家媒體都開展了走進社區這一板塊。
第四,品牌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這一年來,《楚天都市報》得到了眾多榮譽,榮獲中國最具價值品牌,還有中國標杆品牌,榮獲中國新聞傳媒獎,榮獲最具讀者關注都市報。這些都是湖北地區唯一獲獎媒體,包括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榮獲湖北五一勞動獎章,被評為湖北省青年文明號,我們兩次榮獲湖北青年五四獎,包括青年記者張泉在內,是青年最高榮譽。
特別是《大武漢》要提出表揚,《大武漢》雜誌今年在第二個年度當中取得長足進步,整合原有欄目推出特色欄目,多期封麵文章,在武漢地區引起較好的反響,進一步樹立了《大武漢》品牌形象。在處於成長期,他們經過艱苦努力,成功實現贏利數十萬元。還舉辦大武漢寵兒評選、武漢市最受歡迎50家餐館評選活動,進一步擴大《大武漢》影響,包括《楚天都市報》影響,值得肯定。
新的一年,我們有四個方麵的需要。第一,要狠抓作風建設。因為《楚天都市報》的成功,得益於我們報紙定位,得益於我們的作風建設,但隨著報紙的影響大了以後,隨著我們進入成熟期,不同程度上我們的作風建設有些鬆懈,我們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學風,在新的一年,要全麵改進和提升,以推進我們事業發展。第二,進一步提高我們辦報質量,力求多出精品。圍繞提高辦報質量,多開展一些有影響的活動,進一步提高《楚天都市報》的影響力、競爭力。第三,在黨委支持下、江作蘇社長支持下,實施《楚天都市報》的擴張戰略。在二級市場進一步鞏固《楚天都市報》競爭力。第四,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為廣告和發行搭建更好平台,爭取為集團作出更大貢獻。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越要有市場競爭意識,特別是2008年武漢地區經受了嚴峻考驗,但同時,各個媒體廣告、發行情況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我們要有憂患意識,要更進一步增加增強集團意識。
我在去年曾經講過,品牌強不強,還是要體現出商業價值。大家麵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湖北經濟社會發展良好的機遇,我們應該獲得更多的市場蛋糕。在目前情況下,編輯部要進一步增強這方麵的意識。江作蘇社長在近一期的《新聞前哨》親自撰文,倡導廣告意識,我們報紙的商業價值要進一步加強。同誌們,由於時間關係,很多部門的亮點,不能在這裏來講,但是我們新的一年,我們把所有的榮譽留在2008年,把所有的激情,所有的思想準備都運用到更高的目標當中來,為《楚天都市報》的2009年繼續強化在市民報紙中品牌優勢、領先地位,進一步地鞏固我們在中國報業市場良好聲譽,我們一起努力。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我代表編委會恭祝到來的集團領導,恭祝全體同仁新春快樂,工作進步,身體健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