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道贏得讀者口碑
獨家報道多,讀者對報紙的口碑就會上來。同題操作,有深度,也會有一樣的效果。本周做的亞洲心髒病醫院的報道,我建議實行一稿封頂的獎勵。年輕記者花這麽大的心血,不厭其煩地把這件事情搞清楚,很難得。這種調查性報道是《楚天都市報》需要強化的,記者的這種勇氣本身值得表彰,我們要鼓勵年輕記者觸碰重大選題,鼓勵他們學習鑽研。包括南海一號的報道,我上網看了一下,全國也有不少報紙沒有派記者去采訪,但武漢的新聞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要保持清醒,絲毫不得放鬆。
明年1月份我們要全力以赴掀開《楚天都市報》新的一頁,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楚天都市報人。再困難,難道有創刊時那樣難嗎?我總是這樣想。我們不能放棄,不能放鬆,要凝聚人氣,凝聚智慧,在新的一年把工作搞得更好,開弓沒有回頭箭!
靠每一天每一條稿子贏得信賴
日常報道,近期有兩個方麵不足:一是信息質量不高。工作性報道和信息含量很低的報道堂而皇之充斥版麵。過去,這類報道,總編輯楊衛平都要槍斃並嚴肅批評的。希望各位部主任和編輯切實注意,不行的就不要見報。現在報紙信息量大,但可讀性不強,令人覺得沒看頭。
二是現在能引起老百姓閱讀興趣的好稿很少。我強調過每個版麵一定要有質量高的好稿件支撐。一個版沒有一條打眼的主稿,這個版就是失敗的。除了重點版外,其他版麵僅僅隻有一篇報道,沒有信息的集納作為補充,也不行。報紙要精益求精,提高信息質量,就是靠每一天每一條稿子贏得讀者信賴。
要注意挖掘報道的附加值
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如何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本報的或者是本報重點報道延續性的價值。我上次參加“十佳農民工”的頒獎,主動找了孫東林和他侄女孫雲,我問孫雲你畢業了嗎?她說畢業了還沒簽約。
像“信義兄弟”這幾年難得的題材,具有一個時代的獨特的價值,那麽對他的家人後續的生活我覺得都是需要關注的。我們有很多推出來的報道時間長了後來都忘記了。
第二,會議新聞當中角度選取的問題。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水資源的管理問題,我們選取的角度是取水、用水可以交易。《長江日報》、《長江商報》選取的角度是湖邊、江邊不能建餐廳了,政府強製性的命令。這種差異我覺得需要研究一下,因為當時沒有文字性的文件,和別人大相徑庭,當然我相信都是真實的。但是這種側重點的不同顯示出我們記者對價值判斷、取舍當中的問題。毫無疑問,湖邊不能再建餐廳是武漢市政府當前治湖策略,也是繼我們推出湖泊調查之後,武漢市委市政府維護“百湖之市”的一個體現。我覺得在場的記者不一定是跑上次湖泊調查的記者,但所有《楚天都市報》的記者都要對我們平常報道有記憶,這種記憶會在突發事件、會議麵前打通連通,有了這種連通就不會造成記者對新聞價值搞偏的問題。
《武漢晚報》十萬農民工紅火網吧一條街的事情,這是一條好稿,它反映了農民工當下的業餘生活,關注到他們的生存狀況,由此可以看出記者的觀察力和水平。我們這種由點到麵、由現象到本質的觀察力還需提高。
這裏要表揚一下今天A01版上的消息《越千山連鄂渝 百年夙願成真》,昨天部署的,今天幹得不錯。從現場描寫、曆史貫穿,到工程本身和評價,比較標準的消息體。唯一一點不足是沒有指出這條鐵路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價值。我建議各部門把這個消息作為樣本,當然也包括針對不足,開展業務研討。
小事也見精神見功夫
在缺大事的時候,做好日常小事的報道,這是報紙的另一種功夫,能夠從普通的線索當中挑選出令人關注的、細節豐滿的、可議度高的“倒頭條”,這種眼光、素養,我們要學習。
我們一直強調“大事看楚天”,其實小事也見精神見功夫。
我們專注大事是對的,去年一年都做得比較漂亮。但是不能忽視日常報道,特別是不能把日常報道處理得很幹癟,而應從中發掘社會價值,把可議度較高的東西拎出來。今年加強作風建設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心態,一種素質,要沉得住氣,平淡之中見功夫。
另外,我覺得稿件的編排還應有些情趣性。所謂情趣性不光是信息量的問題,還要讓讀者了解一個過程。比方“今日國際”版上,《〈勝利日之吻〉女主角去世》一稿,被處理成簡單的信息,其實裏麵有一個很豐富的故事,相對下一篇“發現72具屍體”一稿更有趣。華科大校長李培根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人文氣息濃厚,講得學生都哭。“根叔”在網上已經走紅。
外報登了原文,我們也做了,但做得還不夠深,還可以做得更深一點,武漢的高校這麽多,這恰恰是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