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化轉型就是要政治家辦報
主流化轉型是要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以傳播主流價值觀為己任,做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實現對輿論的有效引導,增強報紙的公信力、影響力。
以前有一種說法,“大報管導向,小報管市場”,這話經不起推敲與實踐檢驗。為什麽這麽說?因為作為黨報集團下麵的子報,天然具有黨報的屬性,子報是黨報政治功能在不同人群的延伸,必須講政治,講社會效益,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不講社會效益的經濟效益是不能長久的。
因此,都市類媒體同樣需要政治家辦報。報社的同誌,必須講政治,必須樹立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同誌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具有很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每個同誌都要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複雜多變的形勢麵前,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是堅持正確的辦報方向,始終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的關鍵所在。
政治家辦報與都市類媒體追求的可讀性、貼近性並不矛盾,因為講政治是指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並不是要搞一些空洞的東西。黨的新聞工作曆來主張要講究宣傳藝術,增強吸引力、感召力和說服力,把報紙辦得生動活潑,喜聞樂見。
所以,我講主流化轉型是“二與八”的關係,就是要以責任意識、大局意識統領我們的辦報方向,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從黨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對群眾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我們所說的深度思維,也就是要從政治高度對社會現象作出深刻的分析,而不是流於表象。
主流媒體要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這次參加全省宣傳部長座談會,大家談到《楚天都市報》都說報紙的格調明顯提高了,圍繞政府中心工作的主動性加強了。
省委宣傳部領導還專門約見我,談話要點是:《楚天都市報》有今天的成就非常不容易,現在麵臨新的空間、新的挑戰,要有新的定位,要有新的要求,新的變化。《楚天都市報》作為龍頭,該怎麽帶動其他市民報紙?得靠品位、靠在提高格調上下工夫。《楚天都市報》不能犯低級錯誤,更不能重複犯低級錯誤,報紙不能僅僅依靠讀者報料,還要依靠權威部門的線索辦報,以更好地服務中心。同時要做好大型活動,策劃主旋律報道,以期有更大的發展。
上周,我參加了《揚子晚報》的一個活動,深受啟發。
本來,《揚子晚報》隻準備開一個年會,後來研究策劃成“全國晚報都市報看江蘇”的大型活動,得到江蘇省委領導的高度重視。《揚子晚報》此次活動的成功再一次提醒我們:要確確實實將主流意識落到實處。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感覺策劃性報道仍是我們的弱項。我們該怎麽突破?其實,以前我們就做過很多很好的報道。我們要將以前一些好的東西撿起來。
如我們以前的“市民有約”。我們可以嚐試將各個區的領導請來,通過幾個版麵的策劃,關注各區的經濟發展等,體現主流報紙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注,做一些大手筆、有衝擊力的報道,以開放的格局做報道、促發展。
1.主旋律如何介入的問題。主旋律也是可以服務讀者的,比如政策解讀的報道。
2.重大活動策劃要加強。我們完全可以一季搞一個活動,抓住讀者。
可以就大家關心的話題,做好策劃,如此次“八藝節”的報道;還可與教育部門聯係,做好“楚天杯”作文競賽活動等。
3.圍繞湖北優勢做文章。如湖北高校多,可抓好這方麵的報道;經濟方麵,關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使經濟新聞“硬”起來。
4.關注民生。科技發展、以人為本,要更多地關注民生、服務民生。
這也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主流化就是要高舉旗幟,服務大局
主流化轉型,就要保持對大事的關注。“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這對我們來說永遠都是工作的核心驅動力。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對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心中有數,黨報好的做法我們也要拿來,也要借鑒。當然要從市民讀者的角度來進行報道和解讀。
第一,宣傳工作要關注大局,把握大局,服務大局。
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是主旋律,我們應該考慮如何服務主旋律、唱響主旋律。不能認為那是黨報的事。《楚天都市報》作為發行量上百萬份的主流媒體,要以積極有為的狀態投身於主旋律的報道,不能無所作為,那是失職和缺乏責任意識的表現。我們要緊緊抓住發展與和諧這個宣傳主題,把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到現代化建設的各項任務上來,鼓勵人們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而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為促進社會穩定而努力。
第二,新聞輿論的導向問題,要把好關,把好度。
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從社會生活的實際出發,準確地把握形勢,把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傳遞社情民意有機結合起來,使黨的主張真正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第三,完善強化責任措施。責任感是衡量新聞人才的根本。每一個人都要守土有責,強化政治責任感。
主流化是一個觀念的變化
上周我們專程去北京與喻國明教授進行了交流,帶回了一些新的思想,與大家分享:1.目前報紙發展的幾個趨勢是:主流化、小型化、言論化。這也暗含我們在轉型中應堅持的東西。
2.增加言論和談資內容。今天的讀者需要一定的談資,我們要為讀者提供價值判斷。談資含有一定的風險。社區的一些話題也可以形成談資。現在的報紙包括《北京晚報》,都強調在一定的半徑內要有個記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重視結構性調整。一個讀者的基本訴求不可能隻停留在一家媒體上,這就需要進行品牌延伸。要形成一個“眾星捧月”的1+N 局麵。
4.研究社區報。這是未來報紙的走勢。
我們強化主流意識不是改變目前形態結構,而是一個觀念的變化。這個觀念的變化就是要主動擁抱讀者、貼近讀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主題宣傳壯大主流價值觀的輿論場,做社會進步的推動者,社會文明的引領者。
報紙要做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者
目前我們的報紙從總體上來講,盡管隻是在內容的選擇上做了一部分調整,但報紙的麵貌、報道質量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已經引起了外界的關注。如最近一版在選稿上的變化:頭版頭條對時政、民生新聞更重視了,而且不隻是哪一個值班總編在重視,總體上比較穩定,大家基本達成了共識。報紙質量是否穩定,就要看是否達成了共識。
報紙要做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者,要通過輿論引導形成主流價值觀,這些思想在平時的報道中要體現出來。我們目前的變化,要充滿自信地朝前推進,要在編輯部進一步達成共識。
要提升報紙的格調和品位
我們的改版是主流化轉型,吸收黨報以及一些嚴肅報紙的深度思維,提升報紙的格調和品位。這個變化是基於現代讀者品位的提高、市場競爭的變化。《長江日報》的變化呢,他吸收我們報紙的可讀性、快速反應,吸收我們市民特色的一些新聞。包括《湖北日報》也設立了社會部,《長江日報》成立了社區新聞部。
根據這些變化,我判斷未來報業的形態是趨向融合。黨報要追求可讀性和市場化的改革,要吸收市民生活報的一些優點;我們市民生活報,要提升格調品位,往主流方向走。
大家都往中間靠,所以,這是一種融合的形態,在5~10年之內,可能報紙主要體現為綜合性報紙和專業性報紙的區別。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楚天都市報人怎麽樣把握未來的機遇和挑戰?怎麽樣繼續領跑?怎麽樣圍繞我們這個使命往前走?要研究。我想其中有一點是報道不能太夾生。什麽叫夾生,一方麵高端的沒做足,另一方麵低端的又沒沉下去,我認為我們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不足。
對市民是否還能像過去那樣充滿熱情的,緊緊圍繞他們的需求來做報道?這本是我們報紙起家的本領。《楚天都市報》剛創辦時,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市井新聞、市民新聞。但是現在呢,還能不能像以前那樣吃得苦,是不是還能充滿熱情地到底層去采訪?這是對我們的提醒。
我們做高端的東西,同時,不能吃夾生飯。過去的優勢,不能丟,現在要強化的東西,繼續強化。
辦報紙要有全局觀
2010年6月17日近期報紙在方向上的把握需要引起大家注意,有的涉及總體把握的問題,有的涉及具體把握的問題,我的基本觀點就是回歸原點。回歸原點就是報紙應該把握的政治原則與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不能丟或者說出現模糊。
6月16日端午節當天的版麵,整個見不到端午節的元素,圖片用了四川康定山體垮塌,一點沒顯示出過節的祥和氣氛。
6月15日荊楚各地版上,頭條是荊門的一個野蠻拆遷,緊接著是荊門連發多起傷人事故,然後配發評論。對一個地方的負麵新聞太集中了,這樣的編排顯然是不妥當的。
對於災害的偏好,對於黑惡勢力等灰色報道的偏好,在有些同誌心目中是好新聞的體現,這樣的認識是有害的。
辦報紙要有全局觀,要講政治,要回歸原點。各個版麵整體上不要出現倒退的跡象。整張報紙要給人陽光、力量,給人健康向上的色調。要把握好報道的平衡,對地方的輿論監督必須做,但不能太集中,否則誰都受不了,而且總體上也不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