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楚天都市報》主流化轉型學術研討會落幕僅10天,《楚天都市報》又推出一個重大人物典型--“誌願者小亭”,成為該報繼“1024”舍己救人英雄群體、暴走媽媽、信義兄弟、大別山師魂等重大典型報道後的又一成功實踐。
《楚天都市報》典型人物報道的一套成功、成熟的手法,是緊緊圍繞該報主流化轉型的定義和基本要求展開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責任擔當為使命,傳播主流價值觀,影響最廣泛人群,做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其基本要求是四個關鍵詞:采集力、表現力、引導力、影響力。”
一、以主流情懷擔當時代責任,強化采集力,捕捉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挖掘彰顯主流價值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國,尤其需要進取、健康、高尚的主流價值觀來引領全民的精神境界。因此,以“主流化轉型”為目標的《楚天都市報》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傳播主流價值觀的使命。
7月23日下午,《楚天都市報》兩位記者、新聞熱線和一位值班領導,分別從四個不同途徑得知一個信息: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2008級女生趙小亭在貴州山區支教時,被滾落的山石擊中頭部,不幸當場遇難……兩位記者分別開始從不同途徑展開采訪,一位采訪武漢大學,一位采訪發帖人並輾轉聯係上當事人趙小亭的同學。當晚,信息反饋回來,事件的真實性被確認。編委會立即召開報道協調會,大家一致認為,這並非一起簡單的意外事故。趙小亭作為一名注冊誌願者,她的不幸遇難,身上閃耀著湖北青年誌願者這個龐大團隊的可貴精神,她的身後更是站立著全國數億人次的龐大青年誌願者群體。
《楚天都市報》立即啟動“重大報道應急預案”,派出三路記者分別進行采訪:一路赴貴州采訪和小亭一起支教的同學、支教學校的師生、處理善後的老師和小亭的父母;一路赴武大采訪校方、師生並查閱檔案、全麵還原趙小亭的事跡;一路赴小亭的老家江蘇如皋采訪其親屬和中學師生。
《楚天都市報》從趙小亭身上發掘出蘊藏的時代價值,定位準確,立意宏大,這是“誌願者小亭”這一典型人物報道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著力傳播趙小亭身上所體現出的主流價值觀,不僅成為該報報道的一大亮點,更成為一段時間社會的一大熱點,在強大的采集力的基礎上,趙小亭身上“社會缺乏的+時代需要的+大家關注的+人們追求的”這幾大要素完美結合,取得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二、以平民視角觀照現實生活,不誇大、不粉飾、不拔高,讓典型人物可親可敬、可信可學梳理《楚天都市報》獨家率先推出的一批影響全國的典型報道可以發現,這些典型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平民化。在“誌願者小亭”的報道中,“一朵小花”的基本定位、情感化的采寫風格,凸顯小亭作為一個群體的代表。
1.“小”處入手,定位“一朵小花”。
細節,常被稱作“新聞的細胞”、“通訊的血肉”。
報道第二天,《楚天都市報》就推出描寫“誌願者小亭”的人物通訊《趙小亭:像向日葵一樣傳遞陽光》。從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並沒有做過感天動地的大事,但她在生活中的點滴故事生動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者精神,人物故事可感可信。第三天,在頭版頭條位置以《一朵小花,刹那芳華》為主標題進行了導讀。第四天,以《一朵小花,魂香青山》作為評論文章標題。第六天在進行典型人物由點及麵、突出誌願者群體的報道時,仍以小花切題--《182萬誌願者,朵朵小花映荊楚》。
最後一天的集中報道還推出了一個版的記者手記,以《小花我是否曾與你擦肩而過》等為題,凸顯記者的人性色彩與報紙的人性光輝。
2.將心比心,情感化寫作催人淚下。
平民視角追求的是真情實感,唯有記者被感動,報道方能打動讀者。
在采寫“誌願者小亭”報道時,三路記者深入采訪,被現場氣氛感染,甚至一度不能自拔,眾多讀者來電來信反映他們是含著淚花讀完報道的。比如小亭父母到貴州接女兒的報道《女兒啊,爸爸媽媽看你來了》、小亭遺體在貴州火化時親友師生淚別的報道《千紙鶴載著天使飛往天堂》等等,情景交融、如泣如訴,讓人不忍卒讀。
3.由點及麵、係列評論開掘人物社會價值。
報道采用了消息、通訊、評論、圖片等多種表現方式。其間,報道由點及麵地配發了湖北省及全國誌願者的大背景,通過評論提升典型人物的時代意義,比如《一次支教可能改變山裏孩子一生》,《誌願精神是社會文明的標尺》等,讓報道有了更為廣闊而深刻的社會價值。
三、以遞進的動態報道豐滿典型形象,強化引導力有新聞學者提出,應以心理學中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構築典型報道的金字塔。這種理論認為,金字塔式結構能表現典型人物報道作用的運動過程-從感性到理性,從可讀、可信,到有點觸動、引起思索、激人向上,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最後實現典型的引導性、權威性和震撼力。
《楚天都市報》報道的典型人物,正是基於這種理論,大都從一個突發事件中,發掘出社會特別需要彰顯的時代精神,並將其提煉出來,把事件新聞做成典型報道,不僅僅停留在人物的一個側麵、一個事件或一個瞬間,而是盡量獲得豐富而飽滿的人物形象,使之成為一種時代精神的綜合體現。這樣的典型人物報道,閱讀起來很新鮮,有懸念,真實可信,有天然的傳播效力。
7月24日,《楚天都市報》率先報道消息,一把攥住讀者的心房,而後每天一篇至7月29日,報道誌願者小亭魂歸故裏的現場情景,並升華報道誌願者群體《182萬誌願者,朵朵小花映荊楚》。同時,刊發整版的全國媒體反響,並刊發5位一線記者的采訪手記《追尋小亭的日子》。至此,基本完成報道目標。
四、以開放的姿態攜手全國媒體互動,強化影響力,把典型人物的傳播效應從本省延伸至全國範圍如何在最短時間讓全國乃至全球讀者從海量信息中讀到“誌願者小亭”的故事?《楚天都市報》以開放的姿態,攜手全國媒體進行互動。同時,及時刊登與兄弟媒體互動情況、讓《楚天都市報》記者接受兄弟媒體的采訪、摘要刊發相關媒體的具體報道……探索出合縱連橫的互動模式,這種互動也體現了《楚天都市報》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楚天都市報》報道“誌願者小亭”後,數十家國家級、省級重要媒體紛紛跟進報道。人民網、新華網等大型網站紛紛轉載了報道,網友評論更是不計其數。跨媒體深度合作,凝聚成一個極具戰鬥力的新聞集群。短短一周,便使得“誌願者小亭”感動中國。
五、以主流化轉型指導典型報道,以典型報道助力主流化轉型《楚天都市報》用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報道典型人物,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找到了鮮活生動的載體。
7月14日,在中國記協國內部、湖北省記協和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聯合在武漢主辦的《楚天都市報》主流化轉型學術研討會上,與會領導和專家都談到《楚天都市報》率先報道的荊州“1024”英雄群體、割肝救子的“暴走媽媽”、武漢“信義兄弟”“大別山師魂”汪金權等重大典型人物,樹起一座座道德豐碑,履行了新聞傳播引領社會輿論的使命,凸顯了新聞輿論塑造美好心靈、建設核心價值體係的功能,放大了都市類媒體的影響,提升了都市類媒體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