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被認為是第二唇舌。一個人的手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語言的不足之處,增加語言的分量。比如,心裏高興時,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把兩手舉在空中揮動;心情不好時,往往會忍不住抱頭彎腰,使身體縮成團形;憤怒時,往往會舉拳猛擊。一些手勢可以說是形成了一種習慣和內在感情,因此幾乎每一個手勢都是內心情感的流露,那些比較情緒化的人的第手勢更是這樣。手勢就像一個寒暑表,能夠使別人從其手指變化的姿勢中四章了解他的心理活動。
1.解開外衣
紐扣勢在普通場合喜歡解開外衣紐扣的人的內心真誠友善,他在陌生人麵前泄露表達這種思想時,最直接的動作就是解開外衣的紐扣,甚至脫掉外衣。在密商業談判會議上,那些一會兒解開紐扣,一會兒又係上紐扣的人,比較優柔寡斷、意誌不堅定、猶豫不決。
2.蹺大拇指
蹺大拇指,更多的時候是表示稱讚的意思。喜歡蹺大拇指的人是典型的力量型的人,具有較強的支配能力,喜歡爭強好勝。蹺大拇指的手勢語言有時還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幽默風格。另外,在一些特定場合,用拇指指人還有譏笑或貶低他人的意思。例如用大拇指斜著指人,就會引起他人的不滿,這種手勢最好少用或不用。
3.攥緊拳頭
攥緊拳頭表示信心和力量。一般情況下,在莊重、嚴肅的場合宣誓時,必須要右手握拳,並舉至右側齊眉高度。
如果是在演講或說話時,攥緊拳頭則是向聽眾表示:“我是有力量的。”但如果是在有矛盾的人麵前攥緊拳頭,則表示:“來吧,我才不怕你呢,我拳頭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4.拍案而起
采用這種手勢的人讓人感到神聖不可侵犯,這種人有很強的自尊心。另外,這種人讓人感到充滿力量和睿智。拍案而起有兩種目的:其一是維護自己的尊嚴;其二是強烈地譴責對方。
5.手勢上揚
手勢上揚,是一種幅度比較大的手勢動作,能讓對方產生比較鮮明的視覺形象,能把人們帶進富於形式美的社會內容的主觀感受之中。手勢上揚,表示讚同、滿意、鼓舞或號召,也用以打招呼。比如,老朋友相見的時候,遠遠地把手揚起,就像在說:“Hi!”、“Hello!”
在演講或說話時用這種手勢,最能體現個人風格。喜歡用這種手勢的第人大多很開朗、豪放、不拘泥於形式。采用這種手勢,還能夠在無形之中四章給人一種振奮和向上的力量。總之,這種手勢是個很受人歡迎的動作,能洞夠從側麵反映出這個人的豪放、大度和號召力。
6.手勢下劈
日常生活中,的秘一些領導在講話密時,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經常喜歡把手勢往下劈,因為手勢下劈,能夠給人一種泰山壓頂、不容置疑之勢,從側麵反映出這個人說話的分量。
喜歡使用手勢下劈的人,一般都有一種高高在上之勢、很高傲自負,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他說的話,不容許別人反駁。手勢下劈的意思就是:
“這件事就這麽辦。”“這事情就這樣決定了。”“這件事不能這樣做,我不同意!”等等。
7.雙手平攤
判斷一個人是否坦率與真誠,最有效、最直觀的方法就是觀察其手掌姿勢是否雙手攤開。所以,當對方出現這種手勢時,就能感到或預感到對方將要講真話。雙手攤開,表示坦誠、真實,同時也能鼓勵對方坦誠相待。當一個人與你交談時,不時地伸出雙手攤開,這說明他是誠實可靠的。
8.十指交叉
人們在愉快地談話時,常常情不自禁地將十指交叉。有的舉在麵前,麵帶微笑地看著對方;也有的平放在桌麵上。其實,十指交叉有時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但有時也不是這樣。心理學家尼倫伯格和卡萊羅認為:十指交叉是一種表示心理不安的手勢,表明其在掩飾消極態度。
另外,手勢語言在運用時需注意如下幾點:
1.在運用手勢時,要恰到好處,這樣才會發揮其作用。
2.運用手勢並不是在所有的場合、麵對所有的對象都有用。
3.用手勢表情達意,應是在無意間的,而不是刻意做作。
4.手勢要和語言協調。
日常的交際生活中,我們總要和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握手是現代社會人與人交往中的一種習慣性禮節。握手在社交中非常普遍,除了表示友好、親近外,也表示剛見麵時的寒暄、離別時的道別,還能表示對他人的感謝、祝賀和慰問,等等。握手雖然隻是簡單的動作,但其中卻有非同一般的學問。有專家研究表明,從握手的方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
在和別人握手時有的人使用的力量很大,甚至對方都感到有些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