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思考的技術特征

  張超

  摘要:有關思維科學的探討是當今社會研究的熱點,思考不僅是一門技術,而且是一門藝術,對人的教育、工作、生活等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結合先前學者對思考的技術特征,思考的藝術品質做的深刻分析,繼續探討思考技術與思考藝術區別,重點分析思考的技術如何與思考的藝術相結合,進而為思維科學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創造性思考;思考藝術;思維科學

  思考的技術是指諸如問題、邏輯、創新構想等在科學思考過程中如何洞悉事物本質,實現開拓性預測、控製等。思考的藝術主要分析頓悟、想象力、好奇心、喜好習慣、意象情境、價值觀念、批判性精神等思考藝術品質在思考過程中作為解決爭議和問題表現出的重要影響,幫助人們從不同於技術的緯度建立起新的思考理念。先前大前研一先生與文森特先生都等無一例外地在各自著作中或明或隱的提到問題、邏輯、批判、創新、想象、好奇、習慣等在思考過程中的影響,但是各自有自己的側重點,筆者認為大前研一更注重思考的技術性,而文森特則注重在思考的藝術內涵。本文先分析思考的技術特征,它主要包括問題式思考、批判性思考、創造性思考;再分析思考的藝術品質,內容涉及重視主體性特征、善於情感表達、激發意象性思考、注重想象力;最後重點分析將思考的技術特征與思考的藝術品質結合起來,實現思考的技術理性特征與思考的人文藝術內涵相融合。

  思考的過程主要包括發現問題,其次是進行批判,再者是進行創造。

  (一)問題式思考

  思考始於問題。當代著名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曾經強調指出:“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終於問題--愈來愈深化的問題,愈來愈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而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是思考的產物,因此上句話也可以換成“思考永遠始於問題,終於問題--愈來愈深化的問題,愈來愈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因此,樹立問題意識就尤為關鍵,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的一些難於解決或疑惑的實際或理論問題,並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由無疑而生疑,由有疑而思疑,由思疑而釋疑,由釋疑而心怡,這種學--疑--思--釋--怡的過程,就是思考者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過程。

  問題延續思考。指思考者在解決一終極問題時,他要不斷地思考,並想出辦法對自己提出的假設予以論證,但是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他要不斷逐步解決一個個環節或某一部分上的小問題,以便最終解決核心問題。這樣就不斷驅使個體積極思考,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問題性思維心理品質。波普爾“問題--猜想--反駁--新問題”科學思考模式提出就是問題延續思考的經典範例。波普爾認為,所有的科學理論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科學的發展曆程就是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蜿蜒前行,這一思想的深刻性在於看到了真理的相對性。每當已有理論同新的觀察事實不一致或不相符時就產生了錯誤,於是人們提出問題、做出假設並嚐試排除錯誤,從而產生與觀察事實暫時相一致的真理性認識,但隨後又會在無窮的觀察事實麵前暴露出謬誤,從而又提出新的問題,導致新的理論產生。科學就是這樣在其內部矛盾的推動下不斷發展。

  思考終於問題。樹立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是思考者進行思考的意義所在。這種目的不僅僅是解決思考者的困惑所在,更要把問題的社會價值分析清楚,區別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擴大積極影響,減少負麵作用,促進其社會公共價值,實現社會問題的解決。

  (二)批判性思考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於1933年在其著作中提出批判性思考的概念,該問題一直到現在對人們研究思維科學都具有重要影響。有人把批判性思考列為信息社會公民必須掌握的五大技能之一,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未來發展將決定現代人的生活質量、有效交流、解決問題能力。

  “批判”一詞原意是指有提問、分析、辨別判斷的能力。有人將批判性思考定義為:一種基於目的的對認識的前提、背景、發展、情景、過程、方法、證據等是否正確做出判斷性思考過程。批判性思考代表人物羅伯特將批判性思考定義為:對所學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與價值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做什麽和相信什麽做出合理決策的思考活動。保羅也認為,批判性思考就是以某種標準評價思考,進而改善思考,批判性思考就是通過熟悉地觀察、分析、綜合、應用、評估支配知識和行為的那些信息過程。總的來說,批判性思考是指對所了解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與價值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做什麽和相信什麽做出合理決策。

  批判性思維包括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智力技能。關於批判性精神,有人認為包括尋求真理、思想開放、解析性、係統性、有序性、批判性思維的自信性、好詢問、認知成熟性、樂觀性這樣一組內容;有研究者則認為包括樂於計劃、靈活性、堅持性自我糾正的願望、尋求一致的願望。在批判性智力技能方麵,加州批判性思維測驗提出批判性思維智力技能包含兩個方麵:一是批判性思維技能,人們在反省性的推理性的批判性思維過程中,交替使用這些技能,對產生知識的證據、背景、理論、方法和衡量知識的標準做出合理的判斷。二是批判性思維的自我調節能力,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有目的性的判斷過程,元認知的自我調節性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兩組智力技能由分析、評價、推斷、演繹推理、歸納推理五個部分組成。

  對於如何培養大學生批判性思考的教學途徑主要有三種:設置單獨課程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把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通過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考;通過隱性課程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創造性思考

  創造性思考是人們在創造和創新過程中的一種認識活動。《辭海》中對“創造”解釋為“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它是指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東西,反映的是事物性質的變化,強調的是“首創”。關於創造性思考的解釋目前有許多,以下列舉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做分析。第一種觀點認為:創造性思考是對人腦知識的重疊、組合,它強調的對思考過程的創新。如章士嶸認為:“創造性思考的本質就是在社會實踐需要所製約的目標指導下,在一定的心理結構和操作中,對儲存和外來的信息,經過鑒別和篩選,重新聯合和組合的過程。”第二種觀點認為:創造性思考是不同思考方式的綜合和統一。如朱智賢、林崇德認為:“創造性思考,在一定意義上說,它是分析思考和直覺思考的統一。”綜上所述,關於創造性思考的本質含義大概是指人們通過事物之間的交叉對比、重新組合,以產生創新性結果的一種認識活動。

  那應該如何進行創造性思考呢?首先,在思維範式上進行創新,它旨在突破傳統思維範式,包括因果思考、二元論思考等範式,代之以靈感思考、輻射思考、非線性思考、夢境思考、換位思考等範式,這種思考範式的創新無論是在廣度和深度都能對認識提出新見解。其次,在思考過程上,一是要注重靈活性,根據不同對象用不同思考範式,運用不同思維素材來聯想、移植、交叉等進行思考活動;學會從一個思路轉換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進入另一個意境。通過多方位的試探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二是獨特性,由於人自身成才環境的不同,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問題習慣與方式,其自身想象力也不同,進而思考的新穎性結果也就不同。再者,以問題與目的為核心進行創造性思考。由於創造性大多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沒有問題也就不需要創造。因此,我們也要了解問題的前提、方式、背景、過程、影響等的不同,以便針對具體困境想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