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我國家庭倫理新變化的基本特征

  (一)夫妻關係成為家庭倫理關係的軸心

  當家庭結構由主幹家庭向核心家庭轉變,其結果是家庭倫理關係軸心由父子關係向夫妻關係轉移。中國在古代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使中國人非常重視人口的繁衍,在婚姻家庭中隻重視人丁興旺,婚姻的目的不是愛情,而是傳宗接代。因此,在中國傳統家庭倫理關係中,家庭的倫理軸心是父子關係,夫妻關係從屬於父子關係。而在現代社會,夫妻關係取代了父子關係成為家庭倫理關係的軸心,主要有幾個方麵的原因:一是追求高質量的婚姻生活已經作為一種婚姻觀為人們普遍接受,夫妻關係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夫妻的感情、人生觀、價值觀等成為影響婚姻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二是隨著城市養老保險的日益完善,養兒防老的觀念也在慢慢淡化,生兒育女已不再是婚姻的目的,而是情感的寄托,親子作為維係婚姻的紐帶作用有逐漸減弱的趨勢。三是家庭結構由主幹家庭向核心家庭轉變,由一對夫妻和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越來越多。由於在核心家庭中,子女一般是未成年的子女,夫妻在家庭中占主導地位,夫妻關係對家庭的穩定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適應這種觀念和現實的變化,家庭倫理關係的軸心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以夫妻關係為倫理軸心已逐漸取代以父子關係為倫理軸心。

  (二)兒童成為家庭倫理關係的重心

  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倫理關係是父母撫養未成年子女成長,待子女成長之後,反過來贍養年老體弱已喪失勞動力的父母。這是一種“哺育”與“反哺”的雙向平衡關係和公平原則。在傳統社會中,由於社會生活更多的是依靠經驗的積累,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形成了“家有一老,勝過一寶”的觀念。老年人特別是男性老人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和財產的擁有者,具有絕對的權力和權威。因此,長者就成為家庭關係的倫理重心。但是在現代社會,家庭關係倫理重心已由以老人為重心向以兒童為重心下移。發生這種重大變化有幾個方麵的原因:一是現代社會年青一代的文化水平普遍高於老年人。老年人的經驗優勢在現代社會很難發揮作用,有時甚至還會成為進步的障礙,因此,過去那種家庭事務決策必須由長輩決定的觀念日漸削弱。而晚輩在思想觀念、信息技術、科學知識、社會能力等方麵的優勢則日益顯著,在家庭中的作用也日益明顯,家庭話語權已經從父輩轉移到子輩。兩代人在現代社會進程中各自優勢的此消彼長,不可避免地導致家庭倫理關係重心的下移,子女成為當今家庭生活的重心。據上海市婦聯在1996年所進行的有效率達80%的1400份問卷調查表明,隻有25.55%的調查對象認同“百善孝為先”的觀念。二是由於生育製度的政策性規定,獨生子女大量出現,獨生子女家庭逐漸普遍,子女成了家庭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加上社會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麵的進步以及社會生存競爭激烈,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增大,孩子的教育成為婚姻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用於孩子的教育投資日益加大。因此,父母幾乎把家庭收入的大頭投入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中,甚至賣掉房子來投資孩子的教育,為了孩子可以做出一切的犧牲,在這種情況下家庭重心的下移也就順理成章。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